將身心沐浴大漠戈壁的風沙
用雙腳觸摸漢唐先祖的斑駁古跡
用心靈聆聽大師超凡入聖的千古梵音
18日 抵敦煌
下午四點到敦煌機場,30度,幹熱,淡淡的沙塵天迎來風塵僕僕的我們。
敦煌機場孤零零地設在離城市13公里處,新火車站在建,老火車站竟然離城市130公里,沙塵暴説來就來,聽導遊説2002年的沙塵暴伸手不見五指,小孩子上學都是沿著水渠走,因為視線模糊有幾個掉進水裏。去賓館的路兩邊都是白楊樹,圍成敦煌這個戈壁綠洲,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千年不死,二千年不倒,三千年不腐”的胡楊已經不多見了,可能因為氣候吧。
敦煌和台灣一樣大,有3.12萬平方公里。只有18萬人口,只有1%回民,其他都是漢民,沿途經常可以看見有月牙尖的清真寺。
終於到了酷似新龍門客棧的敦煌山莊,沒有精靈嫵媚的老闆娘,只有頗具莊嚴大氣、古仆妖嬈的大漠風範的建築,離它三公里不遠的地方,就是號稱世界上距城市最近的沙漠——鳴沙山。名字的由來是因為沙脊上有人滑沙而下就能聽見清晰的沙鳴之聲。
19日 莫高窟 鳴沙山
莫高窟是不可不去之處,敦,大也;煌,盛也。莫高窟又名萬佛洞,1900年藏經洞被發現之時,有5萬件文物重見天日,包括公元4-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堪稱“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古代學術的海洋”。 梁代以後,需要多少的人力、時間和智慧,才能將那些巨石一一加工雕鑿並生動地描繪?這一切實在令人難以想象而匪夷所思。每一寸雕塑、繪畫都體現著那段已消逝的輝煌文明、均衡的審美理念、樸素的自然認知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和文藝復興時期文化的興盛一樣,大概所有平和的宗教都是藝術創造的原初動力,鼓勵藝術家用超乎尋常的膽魄和挑戰極限的勇氣,在漫長的光陰裏堅持不懈,將氣勢磅薄的想象一一付諸現實。
晚清時期戰爭和政府的輕視令絕大部分文物流散海外,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于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陳寅恪因此而慨嘆:“敦煌者,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幸運的是,經館長特批,此行有機會看到了平日幾乎沒有機會看到的幾個保存完好的特窟。
雪峰駝掌 |
午餐吃了一道“雪峰駝掌”,雪山是蛋青打出來的,駝掌切成片圍成花朵,不知怎麼,有點食不甘味。
下午去鳴沙山,這是一個奇特而友好的沙漠,每天在夜風下沙子會自己向上爬堆砌出新的沙梁,從不向城市肆虐。
回來的路上,導遊為我們唱起了田震的《月亮泉》
就在天的那邊 很遠 很遠 有美麗的月牙泉
她是天的鏡子 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樂園
那年我從月牙泉邊走過
從此以後?繞夢牽 也許你們不懂得這種愛戀
除非也去那裏看看
每當太陽落向西邊的山 天邊映出月牙泉
每當駝鈴聲聲 掠過耳邊 彷彿又會月牙泉
我的心裏藏著憂鬱無限 月牙泉是否依然
如今每個地方都在改變 她是否也換了容顏
看啊 看啊 月牙泉 看啊 看啊 月牙泉
歌曲旋律優美,導遊嗓音有點包谷面的幹澀,可甘肅姑娘卻有溫潤可人的,都説甘肅産三寶“苦水玫瑰、百合、主持人”,可見沙塵天一樣可以出落出美麗的“莎莎”(蘭州“美女”之別稱)。 長江商學院 李勁光
責編:李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