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最新消息 | 死因調查 | 各方態度 | 其人其事 | 滾動報道   返回首頁>>
米洛舍維奇最後手跡曝光:他們想毒死我
塞爾維亞社會黨:米洛舍維奇死是民族損失
    荷蘭海牙地區檢察機關4月5日公佈了對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死因調查的最終報告。報告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可能,確認其為自然死亡,死因是心肌梗塞。
>> 最新消息 更多>>
>> 死因調查 更多>>
>> 各方聲音 更多>>
>> 其人其事
>> 人物簡介
>> 老米的愛情故事
>> 米洛舍維奇——一個政壇鐵腕的隕落 [打開]




 一個富有歷史爭議性的人物
    ——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在南斯拉伕人民心中,他曾領導斯拉伕人英勇反擊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北約的轟炸,並與西方抗衡叫板,米洛舍維奇是一個“民族英雄”;

  但在西方國家眼中,他是巴爾幹一系列麻煩的製造者,是一個“戰爭犯”。


 米洛舍維奇 個人簡歷(圖)

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政壇生涯:

1941年8月20日生於南斯拉伕塞爾維亞波扎雷瓦茨市的一個東正教家庭,塞爾維亞族人。1964年畢業於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律系。

1983年步入政壇,當選南共聯盟主席團中央委員。1989年12月至1990年12月任塞爾維亞共和國主席團主席。

1997年就任南斯拉伕聯盟共和國總統,2000年10月,在南斯拉伕總統大選中敗給塞爾維亞民主黨領導人科什圖尼察。2000年11月25日再次當選為塞爾維亞社會黨主席。

2001年4月1日,南聯盟內務部以“濫用職權、挪用公款和將公款用於在政治上牟利”罪名將其逮捕。6月,米洛舍維奇被南聯盟引渡交付荷蘭海牙的前南戰犯國際法庭,以反人道罪行受審。

2006年3月11日,正在海牙前南戰犯刑庭受審的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當天早晨被發現死在他的監室內。

 ☆ 童年的不幸鑄就剛強的性格

  米洛舍維奇是南斯拉伕塞爾維亞族人,1941年8月20日出生在貝爾格萊德東南郊的波扎雷瓦鎮。他的父親是一名東正教牧師,母親是當地的一名小學教師、一個堅定的共産主義者。米洛舍維奇從小就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深得家人和學校老師的喜愛。

  但他的童年似乎並不幸福。1945年二戰結束時,本應是家人團聚的好時光,但他的父親卻離家出走到黑山當了老師,最後在1962年自殺。米洛舍維奇最深愛的母親也在1974年自殺身亡。家庭破碎、雙親自盡的現實,給米洛舍維奇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創傷,同時也造就了他不怕孤立、直面逆境、善於從絕處求生的剛強性格。

 ☆ 妻子帶他步入政壇

  米洛舍維奇的妻子米裏亞娜馬爾科維奇是他的中學同學,兩人在大學時相戀。米裏亞娜一家都是前南聯盟領導人鐵托的親信:她的父親和叔叔是鐵托的戰友,母親曾是貝爾格萊德地下黨的書記,據説她的嬸嬸還曾是鐵托的情婦。

  米裏亞娜的政治背景以及米洛舍維奇自身的政治頭腦為米洛舍維奇進入南斯拉伕政壇創造了契機。米裏亞娜把米洛舍維奇介紹給鐵托身邊的人,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前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伊萬斯坦博利奇。此後,在政治上,米洛舍維奇一直追隨着斯坦博利奇。

 ☆ 南聯盟政壇的“第二個鐵托”

  命運似乎很垂青米洛舍維奇。斯坦博利奇在政壇上平步青雲,同時也為米洛舍維奇開闢了一片政治舞臺。靠着斯坦博利奇,米洛舍維奇1984年當上了貝爾格萊德共盟的一個負責人。斯坦博利奇當上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後,把塞爾維亞共盟主席的這把交椅交給了米洛舍維奇。

  1989年,前南聯盟解體。1990年12月,南斯拉伕聯邦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首次多黨選舉,米洛舍維奇當選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他當上總統後,宣佈收回科索沃省的自治權,這被西方輿論認為是導致科索沃危機的根源。西方國家還指責他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引發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與波斯尼亞的戰火,導致它們紛紛脫離聯邦獨立。

  南聯邦瓦解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在米洛舍維奇積極倡導和策劃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伕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成立一個新的南斯拉伕國家——南斯拉伕聯盟共和國。在連任兩屆塞爾維亞總統後,米洛舍維奇參加了1997年的新南聯盟總統選舉並大獲全勝,當選為南斯拉伕聯盟共和國總統。

  在南聯盟瓦解的過程中,米洛舍維奇牢牢抓住塞爾維亞人的民族情緒,不僅鞏固了自己的權力,而且不斷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被人稱為“鐵腕政治人物”。

    科索沃自治省一直是影響塞爾維亞局勢的敏感問題。作為聯邦總統的米洛舍維奇面臨着一大挑戰:如何處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自治省問題。

    科索沃是南斯拉伕聯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的自治省,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其餘的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和馬其頓族等。科索沃人不願受塞爾維亞人的統治,要求從塞爾維亞共和國獨立出去。

    米洛舍維奇堅持科索沃絕對不能分離出去,他的承諾贏得了塞族人的狂熱支持和崇拜,但同時也給阿族人潑了一盆冷水,更加激起了阿族人的獨立反叛情緒。1989年,米洛舍維奇根據1974年《南聯盟憲法》,取消了科索沃省的自治權。1990年,米洛舍維奇決定出動坦克驅散阿爾巴尼亞游行隊伍,對阿爾巴尼亞分裂分子採取強硬政策。1991年,阿爾巴尼亞族人自行組織公民投票表決,宣佈科索沃為獨立的共和國。米洛舍維奇下令,南聯盟軍警在科索沃全境發動了清剿阿族非法武裝的攻勢。

    科索沃戰爭不僅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更有近80萬科索沃人背井離鄉,無家可歸。在北約軍隊長達幾個月的轟炸下,米洛舍維奇被迫下令將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科索沃戰爭的失敗和此後西方國家對塞爾維亞人實施的制裁,使得米洛舍維奇的民眾支持率大幅下降,民心開始倒向。

 ☆ 1999年5月

  聯合國前南戰犯法庭認為米洛舍維奇是科索沃戰爭的發動者,並且在克羅地亞等地的戰爭中犯有“戰爭罪”,米洛舍維奇及其4名親密的戰友被起訴。米洛舍維奇在人民心目中的領袖地位進一步受損。而與此同時,多年的戰亂使得南聯盟原本脆弱的經濟更加破敗不堪,國內反對米洛舍維奇政府的力量猶如雨後春筍,眾多矛頭直指米洛舍維奇。
 ☆  2000年6月
  米洛舍維奇修改聯邦憲法,使自己有權再連任4年南聯盟總統;而同時,為了解除反對派的戒備,他又施放“煙霧彈”,呼籲提前舉行總統大選。但最終,米洛舍維奇還是未能如願以償。

 ☆  2000年10月6日


     米氏下臺,科什圖尼察當選為南聯盟新總統。
 ☆  2001年3月26日
  貝爾格萊德地方法院以“刑事罪”為名拘捕了包括南聯盟前外長約萬諾維奇在內的7名米洛舍維奇的“親信”,指控他們利用職權,與米洛舍維奇一起弄虛作假、以低價購買的方式侵吞別墅。這可以説是逮捕米洛舍維奇的前兆。
  
  3月30日晚,大批塞爾維亞警察突然包圍了米洛舍維奇在貝爾格萊德的住宅。
 ☆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維奇被捕。
 ☆ 第一,企圖為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正名。

  1999年,北約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準則,對南聯盟發動了2個多月的空襲。為了給自己的侵略行為披上合法外衣,由美國和西方集團主導的聯合國前南地區戰爭罪行國際法庭指控米洛舍維奇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要求將其交付審判。時至今日,國際上依然有許多反對北約轟炸南聯盟的輿論。因此,西方急於將米洛舍維奇定罪。這樣,北約的轟炸就成了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正義行為了。
 ☆ 第二,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今後在國際上再次採取類似科索沃式行動準備法律基礎。

  冷戰結束後,美國急欲將北約組織的軍事功能擴大,不僅要在北約成員國領土範圍,而且要在整個歐洲地區甚至世界範圍對北約認為的所謂危機和“人道主義災難”進行軍事干預。1999年空襲南聯盟是北約組織繞過聯合國進行軍事干預的一次嘗試,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一旦米洛舍維奇被指控的罪行成立,那麼北約今後再次以所謂“人道主義”或其他什麼名義進行軍事行動便有了法律依據。正如德國一家媒體《青年世界》所言:對米洛舍維奇的判決將“不僅僅為其1999年對南斯拉伕的轟炸提供理由,而且也將為將來使用武力提供理由”。
 ☆ 第三,殺雞儆猴,建立起西方的司法霸權。

  西方之所以一定要懲罰米洛舍維奇,是意圖阻止今後有任何敢對西方霸權説“不”的人物和行為出現。冷戰結束後,當時幾乎所有的東歐國家都要求加入北約組織,唯獨米洛舍維奇執政的南聯盟卻處處與北約作梗,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早已視米洛舍維奇為巴爾幹地區“最不聽話”的國家領導人,是北約東擴和控制整個巴爾幹及東歐地區的障礙,用美國一位高級官員的話説,米洛舍維奇本人就已經是一個問題。審判米洛舍維奇等於是給其他西方國家所不喜歡的人物的一個警告。德國的《青年世界》評論道,“現在歐洲各地不受歡迎的政治力量都直接受到威脅,只要他們不順從,都有受到干預的危險”,米洛舍維奇將被長期關押,作為嚇唬所有忤逆西方意志的人的一個“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