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 | 搜視 | 電影 | 電視劇 | 直播 | 點播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房産 | 家居 | 論壇 | 訪談 | 博客 | 星播客 | 網尚文摘
>> 專題首頁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 中國幾代領導人的思考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7日 09:27

  中央政治局決定今年9月在北京召開十六屆四中全會。全會的主要議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了解十六大以來黨的建設進展情況的同志都知道,從十六屆三中全會開始,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已經開始成為一項制度,這是黨內民主和決策制度的新進展。四中全會將其列入議程,是理所當然的。至於全會討論的實質性問題,無疑,就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了。政治局事先宣佈這一議題,顯示了黨中央決策的透明度,也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立刻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黨的建設的新思路、新要求

  過去,我們講黨的建設,一般都是講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以及制度建設等。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黨中央越來越把思考的焦點集中到黨的執政問題上,進而又進一步突出了執政能力的建設。應該説,這是我們黨的建設不斷深入的表現,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新思路、新要求、新特點。

  ●鄧小平的思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我們黨坐到了執政的位置上。

  執政,是好事,但也是難事。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鄧小平就指出:“我們黨成為執政黨,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執政黨也不是很容易當的。執了政,黨的責任就加重了,共産黨員的責任就加重了,我們領導幹部的責任就加重了。我們要負擔什麼責任呢?在過去我們無非是鬧革命,革命勝利以後,我們黨執了政,掌了權,就要擔負起把國家引導到社會主義道路去和進行建設的艱巨任務。”地位變了,任務變了,面臨的課題也變了。“所以,我們每天每時都要注意執政黨的特點。”

  鄧小平告誡:“在國家政治生活和各項事業中,由於中國共産黨居於領導的地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工作做得好壞,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同時,由於我們黨的執政黨的地位,我們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習氣。”所以,“堅持黨的優良的傳統作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而,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執政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黨,執政黨的黨員應該怎樣才合格,黨怎樣才叫善於領導”的問題。

  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鄧小平的思考,不愧為先見之明。其深邃,發人深省,也令人感嘆。不過,從整個黨來説,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雖身處執政地位,但對執政到底是怎麼回事、執政意味著什麼、執政有什麼規律等等,還缺乏關注和研究,在很長的時間裏,也並沒有把黨的建設的焦點集中到執政問題上來。

  ●江澤民的關注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國際國內環境都有了很大變化。怎樣執政?能不能長期執政?怎樣鞏固執政的基礎?怎樣提高執政的能力?……一連串的問題,就像猛然拉近的特寫鏡頭,迅速地凸現在我們面前。

  在江澤民同志的心中,執政二字,越來越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他坦言,他最關注的有兩大問題。而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使黨始終成為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

  1989年12月,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的黨是執政的黨,黨的領導要通過執政來體現,我們必須強化執政意識,提高執政本領。”

  2001年5月23日,江澤民同志又指出:“我們黨處在執政地位,肩負著重大的領導責任,要把我們這樣一個十二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領導好,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

  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後,黨的建設需要解決的兩大歷史性課題,其中之一,就包括執政能力問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

  ●十六大的特色

  黨的十六大規劃了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的總體佈局。尤其是,突出地把執政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上,圍繞著如何鞏固執政地位、如何執政、如何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等等,來研究和部署黨的建設問題。這成為十六大構思黨的建設問題的一個重要特色。首先,延續和拓展“七一”講話的精神,從黨所處歷史方位、黨的執政條件和環境變化的角度提出和思考黨的建設的問題。報告指出:“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第二,在黨代會的報告中第一次明確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列為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指出:“面對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各級黨委和領導幹部要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就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一是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二是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四是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五是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第三,指出:“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這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戰略部署

  十六大之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挑起了領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任。

  胡錦濤同志多年負責黨的建設,對黨建的癥結、要害非常清楚。在十六屆一中全會上,他就指出:“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應該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

  2004年,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就是: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央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認真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建工作創新。

  6月29日,中央政治局舉行第十四次集體學習,主題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胡錦濤同志在講話中指出:“各級黨委和全黨同志都要充分認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意義,堅持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改革和完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抓緊解決執政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7月23日,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作出決定並宣佈,十六屆四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研究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

  會議強調,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十六大根據新世紀新階段黨所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而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在國際形勢深刻變化、國內改革發展處於關鍵時期的條件下,我們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這是一個關係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只有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證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黨中央的認識、黨中央的決心、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就這樣清楚而鮮明地展示在我們面前。

  世界政黨面臨的共同挑戰

  執政能力問題,從何而來?從我們自己執政的實踐而來。同時,也是從世界許多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而來。

  世界已成地球村。村中的居民們總是會相互比較,思考共同的問題,又借鑒各自的經驗。這是“村民”的眼光,也是世界的眼光。

  執政,如同建設、發展一樣,也需要用世界眼光來考察我們面臨的局勢、面臨的問題、面臨的挑戰。

  胡錦濤同志在6月29日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對世界上其他政黨執政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們不能照抄照搬,但對它們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我們要研究和借鑒,以開闊眼界,打開思路,更好地從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規律。”用世界的眼光觀察其他國家政黨的沉浮變遷,我們深切地感到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外國一些共産黨的教訓

  蘇聯共産黨,提供了喪失執政地位的最慘痛的教訓。一個有93年曆史的老黨、大黨,執政74年,擁有1900萬名黨員,但最後不僅丟失了政權,而且連自身都陷於瓦解的境地。如此結局,令世界震驚。它告訴我們,共産黨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應該理直氣壯地擔負起執政的使命。但是這種使命不是典準恩賜的,要靠自己的形象、靠自己的權威、靠自己的戰鬥力去爭取和保持。尤其是在社會大變動的過程中,在各種社會力量的大較量中,黨面臨著許多新的考驗,如果自身不過硬,就很難在各種風浪中站住腳跟。蘇聯共産黨從某種程度上説,並不是被社會上的反對派打垮的,而是從內部被自己搞垮的;蘇共失敗蘇聯解體,主要是蘇聯共産黨自己發生變化而造成的;蘇聯政治舞臺上的激進派、反對派頭面人物,其實也大多是原來的共産黨員,有的還是黨的領導幹部。戈爾巴喬夫依靠蘇共登上權力的峰巔,反過來卻將蘇共作為打擊的對象,借助於蘇共保障自己的權力,反過來卻不斷地削弱蘇共的肌體。最後,作為共産黨的總書記,卻解散了共産黨組織;而蘇聯共産黨,對此卻幾乎沒有作出什麼像樣的反應,態度之軟弱,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大多數共産黨員,對此也無能為力。這種狀況,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和吃驚。從更深的層次上來説,黨的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處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鞏固黨賴以存在和執政的社會基礎。無論從蘇聯還是東歐的劇變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一個痛苦的事實,共産黨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得到大多數人民群眾的支持。説到底,就是黨執政的基礎發生了動搖。這種狀況向我們提出了極為深刻的問題。類似的教訓並非僅此一例。柬埔寨共産黨亡黨亡國的教訓也是非常深刻的。1975年,柬埔寨共産黨曾經取得全國政權。但一朝當政,便忘乎所以,違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推行極左的政策。不要城市,幾天之內就把金邊200多萬居民全部撤到農村。在農村推行極端平均主義政策,讓合作社社員過兵營式生活,男女老幼一律穿黑色衣服。已婚青年半月探親一次。實行無商品、無貨幣、無工資、財産公有、平均分配的全民供給制。而且過河拆橋,拋棄昔日盟友,自毀統一戰線。還大搞所謂的肅反,濫殺無辜。在3年多時間裏進行了4次大規模肅反運動。每肅掉一位負責人,其家屬、部下、戰友全部受株連。受害者不計其數。結果,造成眾叛親離的局面。終於,1979年亡國,1981年亡黨,1998年徹底失敗。這樣慘痛的教訓説明,執政,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執政黨並不是那麼好當的。執政基礎穩固,能夠長治久安。執政能力強,能夠創造太平盛世。但是,如果與之相反呢?結果實在難以逆料。

  ●深層次的思考和問題

  斯大林曾經用一則希臘神話故事來説明黨與人民的關係,他説,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無敵的英雄,叫安泰,是地神蓋姬的兒子。他的秘密在於,每當他與敵人決鬥遇到困難時,便往他的母親——大地身上一靠,便獲得了新的力量。因此任何敵人也不能戰勝他。後來,敵人獲知了這一秘密,便設法把他舉到空中,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講完這則故事後説:布爾什維克很像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安泰。布爾什維克也像安泰一樣,其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他們同自己的母親,即同那生育、撫養和教導他們成人的群眾保持聯絡。只要他們同自己的母親、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聯絡,他們就有一切把握,始終是不可戰勝的。這則寓言正確地説明了黨與人民的關係:黨是人民的兒子,人民則是黨的母親。兒子的力量來自於母親,一旦離開母親,就失去了根基。這種關係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黨來自於人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並帶領人民前進。而人民群眾則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黨要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血肉相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給群眾辦實事,從而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只有這樣,黨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的衝擊。今年6月,中共黨史代表團訪問俄羅斯,在會見俄羅斯共産黨副主席梅利尼可夫時向他提出了12個問題,其中涉及到執政問題。梅利尼可夫認為,蘇共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蘇共與廣大民眾的關係不好。如何處理與民眾的關係,本來是蘇共最重要的任務,而且當時蘇共有很多優勢和資源,但都沒有利用好,結果造成了黨與人民群眾的疏離。這方面的教訓,俄共正在研究和記取。

  ●不同類型政黨的關注和探索

  執政,當然並非僅僅是共産黨關注的問題。世界幾乎所有政黨,都是以取得執政地位為目標的。怎麼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當然也就是費盡心思考慮的問題了。世界各國的政治舞臺上,上上下下,退退進進,幾年河東,幾年河西。謀政,給人以希望;當政,給人以機會;離政,又給人以痛苦。就在這“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政黨,都不能不思考如何執政的問題。提高執政能力,自然也成為它們極力關注的目標之一。隨著政黨格局的不斷變化,各個國家的政黨為了取得政權、保持政權,不遺餘力地加強自己的執政能力建設。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有的根據形勢變化調整自己的戰略,革新自己的綱領,提出各種各樣的“新思維、新做法、新道路”。

  有的改變傳統的政黨組織形式,用更加鬆散、民主的方式管理黨員隊伍,盡可能地把社會精英吸引到黨內來。

  有的注重自己政策的社會效果,因此,加強政策研究,增強決策的民意基礎,提升政黨決策的質量。

  有的調整黨政關係,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和控制議會、政府、司法及軍警等部門的運作過程,用更加巧妙的方式發揮執政黨的功能。

  有的設法增強與公眾的溝通能力,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密切與公眾的交流,增強交流的效果,以博得公眾的好感。

  有的利用現代傳媒,架設政黨與公眾的橋梁,引導和控制社會輿論,塑造和改善政黨在公眾中的形象。

  諸如此類的做法都表明,如何提高執政能力,確實已成為當今世界各種政黨共同的挑戰和普遍關注的課題。

  執政,有共性的問題,也有個性的問題。中國共産黨在中國執政,當然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中國式的道路來。同時,也不能不學習和借鑒外國政黨執政的經驗教訓。世界關注執政問題,我們當然也應該進行深入和充分的研究。

  我們黨面臨的緊迫任務

  我們黨執政時,剛好28歲。論在全國執政,則是零歲。其時,毛澤東便落落大方地坦承,人到老年就要死亡,黨也是這樣。共産黨人懂得事物生存和發展的規律,看得遠些,所以公開聲明,要努力工作,創設條件,使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於消滅,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全人類都要走這一條路,但毛澤東強調,問題在於時間和條件。意思就是説,只有等到完結自己的歷史使命,喪失作用、沒有需要之時,政黨才會真正逐步地衰亡下去。

  ●保持生命活力

  那麼,現實世界,有沒有到政黨消亡之時呢?顯然沒有。不過,也許令人奇怪的是,我們恰恰經常看到一些政黨走向消亡。“提前消亡”、“英年早逝”,何故呢?這就不能不歸結到政黨的生命力問題上了。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任何事物都是作為一個過程存在的。大國興衰,文明交替。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多少事,如過眼煙雲。為什麼?就因為新陳代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根本規律。新事物不斷出現,充滿勃勃生機,於是就不斷成長。但如果失去活力,陷於停滯、僵化,不能繼續前進,甚至違背歷史規律和人民要求,那就遲早要被歷史淘汰。古今中外,這類事實不勝枚舉。

  ●萬里執政路漫漫

  中國共産黨28年時,做成了一件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亦即終於成了一個執政黨,在全國掌握了國家政權。但毛澤東認為這“只不過是像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論人民民主專政》)。“好像只是一齣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劇是必須從序幕開始的,但序幕還不是高潮。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在中國共産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28歲,又是執政的零歲。而今,過去55年,“黨齡”83歲,執政55歲。如果以萬里長征計算,今天走了幾步呢?大概可以算第三步、第四步了。但萬里長征到底有多少步?執政,到底算多少步?難以精確計量和預測。但無論如何,要走的步子還多著、長著呢!十六大要求我們增強憂患意識。如果略帶憂患地算一算,蘇聯共産黨從成立到垮臺,“黨齡”93年,執政74年。而我們,距這個時間長度還分別有10年和19年。毫無疑問,我們的目標是長遠的,眼光是遠大的,我們一定要代表人民永遠地執好政、掌好權。我們執政的生涯決不會停留在某一個時間段上。對此,我們充滿信心。但,飯總得一口一口地吃,路總得一步一步地走,時間總得一年一年地過。所以,最起碼,我們總得要達到和超過人家執政的時間。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問題,增強憂患意識,決不是無的放矢,説説而已的事情。我們長期執政的任務是嚴峻的,也是緊迫的。關鍵需要我們自己的努力。

  ●緊迫的重要任務

  經過50多年的執政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執政考驗,我們黨的執政經驗不斷豐富,執政能力不斷增強。雖然我們遇到過各種風險和考驗,曾經面臨各種複雜的局面,但都能正確處置,成功地駕馭了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總體上看,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是強的,黨的執政地位是鞏固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面臨著更加繁重而艱巨的任務。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要求我們正確應對;國外一些大黨老黨垮臺的教訓,需要我們引以為鑒;國內改革發展的繁重任務,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決策和領導能力。面對著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在制度體制、幹部素質、領導能力、執政方法等方面都還存在著這樣那樣不太適應的問題。所以,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成了必須高度重視、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黨中央突出地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題,不僅進一步深化了黨的建設理論,而且適應我們黨歷史地位的變化,向黨的建設提出了更加深刻、更加緊迫的任務和要求。作為執政黨,我們黨處在執政的地位、擔負執政的重任,不僅要從思想、組織、作風等各個方面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而且要始終緊緊扣住執政這個根本問題來做好黨的建設的大文章。只有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才能經得起執政的考驗,才能把國家的事情辦得更好。所以,黨的各方面建設,最終都應該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黨的十六大明確地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列為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重視和加強對執政能力建設的研究和謀劃,是十分正確的重大舉措。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關注。(□文 /瞭望週刊記者 李忠傑)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編輯:復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