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馮忠蓮臨摹的《清明上河圖》 |
| |
馮忠蓮的大兒子 |
信:我從五一節到現在每天早晨頭暈,有時還頭疼,昨天檢查身體血壓170,高30。
陳:在我的記憶中她沒上過醫院,在信中才知道高血壓,心臟病。我母親對我的養育重恩終生難忘。金子一樣的品質。
時間到了1961年7月1日,建黨40週年紀念日,《清明上河圖》的臨摹品並沒有按原計劃完成。一年多的時間馮忠蓮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的臨摹工作。後來又遇上了文革,《清明上河圖》的臨摹徹底停止了。馮忠蓮和榮寶齋的同事們也下放去了湖北咸寧的幹校勞動。
老陳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哈爾濱的一家企業工作,他的三弟去了貴州,小妹去了寧夏銀川讀書。只有二弟留在北京,在郊區的一所中學當老師。那時老陳沒有想到,一家人再次生活到一起,已經是十幾年以後的事了。
2005年在一次只有專家和學者參加的故宮博物院內部展覽上,人們驚奇地發現,展品中居然有兩幅完全相同的《清明上河圖》。在場的很多人均難辨其真偽。後來故宮的領導告訴大家,兩幅畫中有一幅出自北宋大畫家張擇端之手,而另外一幅就是一代臨摹大師馮忠蓮的臨摹品。
原來1972年故宮博物院為了能夠完成《清明上河圖》的臨摹,經有關部門同意,把在湖北咸寧下放的馮忠蓮調回了北京,那時馮忠蓮成為了故宮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員,她的主要任務就是繼續臨摹《清明上河圖》,8年後的1980年馮忠蓮終於完成了《清明上河圖》的臨摹工作。從1960她在榮寶齋接受任務時算起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馮忠蓮也成了一位花甲老人,這件作品剛剛問世即被故宮定為一級文物永久收藏。
老陳和他的三個弟弟妹妹後來都陸續返回北京,回到了母親的身邊。在過去的艱難歲月裏,母親靠自己的力量把4個孩子都培養成了有用的人才,老陳和三弟是工程師,二弟和小妹是人民教師。
2006年的一天,已退休的老陳在家上網是看到了一則消息,北京市成立了民間家書拯救委員會,向全社會徵集家書。看了這則消息老陳有一種衝動,想把母親的信捐贈出來,可他又實在有些捨不得,幾十年來老陳一直把母親的家書當作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從這些信中了解母親馮忠蓮那一代人的精神。
陳:我跟他們説他們不信
孩子們的態度最終讓老陳下決心把珍藏了46年的母親的家信捐贈給社會。
陳:我最初,後來
在捐贈家書時,需要對捐贈者的家庭情況做詳細的登記,這時老陳才説出了一段他很少對人提及的家事,原來馮忠蓮並不是老陳兄妹四人的生身母親,她含辛茹苦撫養的都是丈夫陳少梅與前妻的親生子女!
2001年5月一個春雨蕭蕭的日子裏母親馮忠蓮永遠的離開了孩子們,享年83歲。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