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今天我們不開車(6月5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6日 11:12 來源:
進入[今日關注]>>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6月5日播出):

  為了首都多一個藍天,北京20多萬人承諾環境日不開車,倡導環境保護,需要你我從身邊小事做起;假如一個月有一天不開車,你加入嗎?稍後請看《今日關注》。

  主持人:魯健

  各位好,歡迎您收看《今日關注》。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為了倡導綠色生活,最近北京的一些民間環保組織,還有一些環保部門,有一百多家單位聯合倡導一個活動,就是“每月少開一天車”。由於今天是環境日,有20多萬人都響應這個承諾,決定今天不開車。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環保的話題。每個月少開一天車,到底對環保有什麼樣的作用?為了環保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今天請來三位嘉賓來聊一聊。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位是北京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的中心主任張寶森先生,您好,還有一位大家可能經常聽到她的聲音,非常熟悉,就是北京交通臺主持人劉思伽,您好。還有一位是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李?先生,歡迎您。

  我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行動之後有一個調查數據,大家對於每個月少開一天車,尤其是世界環境日今天不開車,到底他們是什麼樣的態度,我們來看看最終的調查結果。

  持什麼樣的態度?支持還是佔到了大多數,67.6%,認為沒有明顯效果的25.35%,持觀望態度認為是7.06%。顯然大部分人對這個活動還是非常支持的。三位嘉賓,張先生您是作為這個活動的發起人之一,也是發起單位之一了,您肯定是沒有問題,是表示支持了。

  張寶森(北京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

  當然。

  主持人:

  那其他兩位,像劉思伽、李老師,你們兩位對這個活動是什麼態度?

  劉思伽:

  你説態度上直接表示支持。態度上肯定是支持的,但是我今天忘了,我還是把車開出去了。

  主持人:

  看來劉思伽很誠實。

  劉思伽:

  我今天節目裏已經給大家承認錯誤了。

  張寶森:

  這還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李?:

  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

  張寶森:

  對,像劉思伽這樣的人都不知道,那還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主持人:

  因為李教授我們很熟了,您一直是不開車的,而且甚至不贊成有車。

  李?:

  我年輕的時候不但會開汽車,而且非常喜歡開摩托。我是覺得我們應該改變一種生活方式了,從小來説個人應該改變生活方式了,從大來説,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或者整個人類,我們都應該考慮一下我們的環境日益惡化,我們的資源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

  主持人:

  所以有沒有這個活動,您一貫就是不開車。

  李?:

  我不開車。但我不能不説我不坐車,因為現在在城市中生活總離不開汽車,但是我們要考慮怎麼樣儘量減少一些損害。

  主持人:

  張先生你們作為發起單位之一,一百多家都響應了這個活動,當時怎麼想到要做這麼一個活動?

  張寶森:

  大家知道今年由於沙塵暴的影響,北京的“藍天”計劃受到很大嚴峻的挑戰,為此市委市政府採取了很多的措施,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另外很多的市民積極要求參加到環境保護的行列裏來,所以我們就和一百多家民間環保組織、大學生志願者以及一些車友會聯合發起了為首都多一個藍天……

  主持人:

  一百多家活動大致都有哪些方面?

  張寶森:

  是三個方面的。一個方面是民間環保組織,包括了大學生志願者。另外一個方面是車友會,我們有79家車友會和我們一起發起了這個活動。再有一部分新聞媒體和我們一起來做的這個事情。5月15號,我們舉行了一個新聞發佈會,5月28號在海淀公園有一個主題的宣傳活動,做的都比較成功。

  主持人:

  但是剛才劉思伽説,她竟然還不知道這個消息。我倒是事先聽説了,因為我經常上網,從網上看到這個活動。我們先來看一看一個網絡調查,到底今天有多少人願意響應這個行動?網上也有這樣一個調查。今天開車不活參加活動嗎?認為是yes,66.81%,還是大部分,還是響應的。15.36的民眾不會。還有是看情況而定17.83%,我不知道這部分看情況而定的是屬於什麼人?

  如果不開車的話,會採取什麼樣的出行方式?我們來看看,願意選擇乘坐公交和地鐵的51.6%,一半多一點,步行15.3%,騎自行車20.8%,拼車就是幾個人坐一輛車12%,這樣的一個出行方式。大部分人還是當然要選擇公交和地鐵了。

  今天我問問三位,你們今天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劉思伽剛才已經承認了,因為確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活動。

  張寶森:

  是我們的工作沒做好。

  主持人:

  已經跟聽眾認錯了。

  劉思伽:

  因為確實是,我還想多説一句,咱們環保部門,就是咱們的民間組織所做的宣傳肯定大家已經很努力了,但是沒有考慮具體的,針對中國北京市的特點,如果通過我們交通廣播來做一下宣傳,我想大多數的開車的都會知道的。

  李?:

  當然要考慮另一方面,即使做了宣傳,如果大家沒有一個很好的出行工具可以依託的話,仍然是做不到。

  張寶森:

  是這樣的。

  李?:

  實際上在三年前我一個朋友,現在是北京大學教授的甄爾夫,他就提起過要倡導建立中國無車日,但是非常尷尬的是他寫了這篇稿子給一個做報社總編的朋友打電話的時候,那個人説:“對不起,我現在正在開車不能接電話”。所以可見真正要施行的話還是要有一個過程。

  主持人:

  但現在不一樣了,這一次活動就有很多的媒體,其實包括思伽所在北京廣播電臺也是發起單位之一。

  張寶森:

  對,而且這次1039已經幫了我們很大的忙,這幾天一直在講。

  劉思伽:

  今天早晨我就講了兩個小時。

  張寶森:

  太好了。

  主持人:

  只是你們通知他們晚了,你們沒有想到交通臺主持人的影響力。

  張寶森:

  是這樣的。

  主持人:

  下次一定要參加這樣的聯絡了。三位今天是選擇什麼出行方式?

  張寶森:

  我是騎自行車。

  主持人:

  您是真的,作為發起人之一必須這樣做。

  張寶森:

  對。

  主持人:

  李老師呢?

  李?:

  我是打車來的,我到這裡來是打車來的。

  主持人:

  我今天要講一下,我今天為了晚上做這個節目,我也是今天是乘坐地鐵,先打車,然後轉地鐵,好多年沒有坐地鐵了,確實今天錯過站了,很多站名都已經忘了,真是這樣的。

  我看了一下剛才我們的調查,騎自行車的佔了20%,超過一半的人選擇坐公交和地鐵。最後有多少人響應呢?數字不完全一致。但是最後大部分是20萬到25萬這樣的人數,你們最後得出來的數字是多少?

  張寶森:

  因為這個數字也很難統計,另外工作量很大,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是我們想這個數字對我們來講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活動能不能夠深入人心,是不是讓大家有一種環保的理念。是這樣的。

  主持人:

  思伽應該早晨還在主持《一路暢通》。

  劉思伽:

  對。早晨在我走進交管局指揮中心那一剎那,我才知道今天應該是不開車的。因為有一個警官馬上問我,思伽,你開車了嗎?他就問我開車了嗎?我説當然開車了。

  主持人:

  那扣了。

  劉思伽:

  他説那怎麼能開車呢,今天不是無車日嗎,説你這不是跟大家作對嗎。我説可是我昨天沒有開車,我説一個禮拜我好幾天都沒有開車,但是今天我偏偏不知道,因為我要上早班。

  主持人:

  那在節目裏邊,我想可能很多聽眾都知道世界環境日有這樣一個倡議。

  劉思伽:

  還有不少人知道,有跑著去上班的,早晨五點鐘就出門了。

  主持人:

  你在節目當中,這些發短信的朋友們,他們是開車的多還是不開車的多,或者對這樣一個倡議怎麼看待呢?

  劉思伽:

  他們開車還是不開車呢,這個我們也沒有辦法統計。但是肯定正在開車的人不應該發短信了。然後絕大多數對本身這個環保的活動,無車日的活動都是表示支持的。只是對一些地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和看法,都是讓環保的倡議能夠更完善,能夠做得更好的。大家也提到了出行的問題,我們都不開車了,但是出行確實非常不方便,比如我們家住在五環外頭,六環邊上,我們那兒沒有任何的公交車,我們走著來吧。那乾脆就得昨天晚上不能回家了,而且單位如果的是遲到了,給不給我們記啊,當然我們是為了環保出一份力,大部分大家都是這樣想的。

  李?:

  其實我經常是用三種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打車,因為有些遠的地方只有打車,如果交通太堵塞的話,比如我要從方莊到清華大學,我就要坐地鐵倒城鐵。那麼我的一個感覺,一個城市如果有更多的公共交通可以使用的話,那麼對於大家儘量少用私家車就會更好一些。

  主持人:

  我們今天記者還專門才去採訪了一些人,看看他們對於這個活動是怎麼看的?

  北京市民:

  現在換了一種出行方式,像騎自行車,身體也變好了,而且可以注意到身邊很多的風景。

  北京市民:

  一開車之後,我也運動很少,所以尤其上車一坐著,可能就發胖了。我們也就想少開車,多走走路或者大家騎騎自行車,多做出一點貢獻。

  北京市民:

  離奧運不到八百天了,還是呼籲大家不開車就不開車了,鍛鍊鍛鍊身體吧。

  北京市民:

  騎自行車,鍛鍊鍛鍊身體,還省了錢,一舉三得。

  北京市民:

  我覺得比開車的這種感覺更好,因為不管走哪兒,走街串巷都會一路暢通,讓我找到了創業時候那種很激情的感覺。

  主持人:

  從這個片子裏就能夠看到很多人還是支持這個倡議的。今天我們記者在採訪的時候,感覺北京交通流量變化不是很明顯。尤其是思伽做節目的時候有這種感受,今天20多萬人響應了這個號召。因為北京説實在的私家車可能就有二百多萬輛了。

  劉思伽:

  我不知道這20多萬人響應,是以什麼方式來簽什麼合約還是口頭承諾。

  主持人:

  應該是一個倡議書。

  劉思伽:

  因為今天就有一些聽眾發短信説,比如説我其實當時口頭承諾了,但我今兒忘了,就是今天。還有有些人我實在有自己的原因,比如我姥爺生病了,我今天要帶他去醫院,我今天要開車帶他去醫院,我明天再不開行不行,有好多人是這樣的。但是總的交通流量,今天我們也特意詢問了指揮調動中心,就平時五十個讀點,今天四十八九個,你説少沒有少,少了一半個。

  主持人:

  張主任據您的了解,今天怎麼樣?

  張寶森:

  早晨起來,我們在北京城市管理廣播做節目,我們看路口,我聽工作人員講,流量還是少一些。另外我得到的消息覺得還是比往日要好一點兒。尤其是今天下午,下午在北京九台的《紅綠燈》做節目,據他們來跟我們講,説平常晚上到六點左右一般是有七十個堵點,但今天到六點的時候是四十六七個這樣的堵點,好像到下午比較明顯。當然了我們這個活動不能拿交通的流量來印證我們的活動到底是不是成功,關鍵是在於我們環保的理念是不是能夠深入人心。參加多少人其實也不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重要的是我們引起人民對環保的關注,對藍天的關注。

  主持人:

  那麼每個月少開一天車的活動對於環保有多大的意義,為了環保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稍後我們接著討論。

  將環保進行到底

  關愛地球,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我們能否將綠色環保進行到底?《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其實今天我也看到了有一些媒體的報道,説如果要是從實際的作用來講,每個月少開一天車,對於改變北京暴堵的情況,對於改變北京“藍天”的情況,所起的作用是一個很有限的,甚至有人説得的極端一點就是一個形式主義。李老師您覺得呢?

  李?:

  我覺得應該是一個開頭,關鍵是説我們要建立一種什麼樣的環保理念。我覺得有車的人首先都是中等收入的人,這些人的溫飽問題解決了,生活不錯了。那麼什麼是一種高質量的生活?我們實際上受消費主義的誘導,總覺得豪華的住宅、名車,那才是美好的生活。我們追求很多奢華的東西,我們不能夠真正使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真正使自己的生活在一種很祥和的環境中。我們整個城市的規劃、整個發展的誘導都引導大家去追求那些。

  那麼就近來説,我們知道危害了環境,影響了人的健康。我們坐在車上,既造成了氣體的污染,同時我們自己也變成一個很懶惰的人,如果我們經常運動,那就是另樣的。而從大的方面來説,我們追求眼前的奢華,給子孫後代留下的是什麼呢?就是説我們的有些城市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了,到達這樣一種嚴重的地步。我們還不該想想從個人也好,從國家也好都應該轉變一種思路。

  主持人:

  就是説他不僅僅要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能夠看到,對於交通的擁堵或者對於環境質量,馬上起到什麼明顯的改善作用。

  李?:

  這種倡議是一個良好的開頭,比如對於車是這樣,包括對待服裝,我們看日本人已經開始在辦公室規定穿西服了。去年,很多環保組織,北京市的政府機關都要把空調溫度改一改。其實在各個方面大家的努力都能使我們的生活質量更好一些,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很好的環境。

  主持人:

  但是確實要説響應這樣一個活動,很多人也面臨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包括我今天也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因為畢竟家裏邊離單位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如果坐公共交通的話,不是很方便,像我今天得先打車到地鐵,然後再轉地鐵,花費的時間確實很長。

  李?:

  那就是一種積極的責任,正是一種積極的責任建立良好的城市的共同交通,這樣我們知道公共交通比私家車的效率是要高得多的。

  主持人:

  像兩位也經常出去到其他國家看看,尤其是思伽可能也經常看看去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那麼在其他國家有沒有好的辦法,比如他們的公共交通和私家車是怎麼處理的。

  劉思伽:

  公共交通肯定是相當發達了。大家知道我在英國待過一年的時間,倫敦基本上沒有人開私家車的,到倫敦之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就是乘坐地鐵,再有就是打出租車,一般的人也不敢開車到倫敦去,因為都是單行線,你進去肯定要……

  李?:

  實際上坐地鐵的比打車的要多得多。

  劉思伽:

  對,而且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本身就是在倫敦開公司的,他發展也相當不錯,他有好多車,有奔馳、寶馬,他從來平時不開,是留著國內的朋友去,有的朋友可能比較講面子,到時候去招待一下,他自己平時就是乘坐地鐵,因為這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主持人:

  而且我也聽説像北歐的那些國家,像挪威、荷蘭不僅買車比較貴,甚至像燃油稅各方面都很高,包括城裏的停車位也很貴,所以一般人都不選擇私家車,都選擇公共交通。

  李?:

  其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應該從前面發達國家走的彎路提取教訓,但是現在我們往往重復著他們的錯誤,在汽車問題上就是這樣。

  劉思伽:

  説到這兒,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我,今天我做的也沒有那麼差。

  李?:

  因為你已經好幾天沒有開車了。

  劉思伽:

  不是。因為今天拼車也是其中一項,今天算不算我和我的搭檔拼了一下車,就是羅賓搭了我的車然後去到電臺,從電臺再回到交管局。當然他沒有車,我算也是。

  李?:

  那也是提高了汽車的利用率。

  張寶森:

  另外要看你的車是不是達標排放的,如果是達標排放的也是很好的。

  劉思伽:

  應該是達標排放的。

  主持人:

  有一些國家還真有這樣的規定,比如車上少於兩個人的話就不能進入一些繁華的地帶。

  劉思伽:

  是不是他們那兒有賣假娃娃的,綁在車上那種。

  李?:

  對環境的污染還是從汽油的緊張,油價的上漲,都使我們感覺到原來那種生存方式,原來我們所追求的高質量的生活已經走到盡頭了,我們真應該改變一種思路了。

  主持人:

  對,而且説實在的這樣的活動説起來簡單,但是真的讓每一個人做出這樣一個選擇,真的挺不容易的。

  李?:

  關鍵是能不能持續做下去。

  劉思伽:

  對,有人説我們今天不開車了,能不能憑我的行駛本坐公交車是免費的,有人提出這麼一個做法。當時我們就把這麼一條短信念了,之後馬上有聽眾説,説我在法國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們的9月22號,法國的無車日好像公交、地鐵全部是免費的。

  主持人:

  當然這是一個方面。但是畢竟大部分私家車駕駛者可能還不會是因為比如公交車免費這麼一點小錢。所以我覺得關鍵還是一個便利化,如果要是説公共交通系統如果真的便利到從家裏到單位很方便。

  劉思伽:

  那別説一天不開了,天天都不開了。

  主持人:

  這樣我估計可能很多人自然就會選擇這樣的一種方式了。

  我注意到一些網友在討論的時候,説除了私家車以外,作為一些外官員他們是不是也應該加入到這個系統當中來。

  李?:

  其實一方面是官員,另外一方面也是社會中很一般的成員。我覺得對於搞好環境,或者另外一方面説,對於搞好自己的身體出發,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加自己的活動。

  主持人:

  我看了今天的報紙上已經登了北京環保總局的一些領導他們已經響應這個活動。而且有一些出租車司機還跟他們聊,有一些出租車司機還不知道這個活動,但是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表示説,出租車也要響應,他們説可以只開半天,但是出租車説起來沒有必要。

  李?:

  其實出租車和大公共汽車都是一種公共交通。

  劉思伽:

  關鍵是開著能拉著能提高效率,能拉著客人是最好的,不要空駛。

  李?:

  那是另外的問題,那個問題不是我們一直談清的。

  劉思伽:

  我今天又想起一個很有意思的花絮,今天下午在下班短高峰的時候,我們從電視監控看到有一個地方,兩輛車出了事故,我們正在看什麼方向,什麼路段,後來看見有一人騎自行車走在主路上,後來艾岩警官他還在説,這是誰?後來仔細一看是一位民警去處理這個事故,這個民警是騎著自行車到的事故現場。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為了響應今天這個活動呢。

  主持人:

  我也看報道了,因為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好像發出了這樣一個倡議,説今天民警最好都騎自行車上班,就不建議今天民警開車去執勤。

  劉思伽:

  他可能在下班的途中順手又處理了一下這個事故。

  李?:

  其實我覺得不在於一天一時或者這個時候開不開車,我覺得大家都要有這樣一種理念,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個城市在整體規劃的時候也要考慮到我們原來所追求的一些利益、一些經濟指標不見得是很好的。

  主持人:

  我覺得如果每個月都能夠有這樣一天,最好是形成習慣,因為真的如果讓大家出於自覺説我每一個月選擇一天不駕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張寶森:

  這個就像國外的無車日一樣。據我所知,無車日現在在歐洲非常流行,已經有1400多個城市設立了無車日。但是對於北京國際化大都市,160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來講,要不要設立無車日,這個問題還需要很好的探討。如果我們200多萬輛車都停了,這一天肯定會給公共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剛才看了調查,有百分之五十一點幾的人都願意乘坐公共交通,那這樣我們的公共交通是不是有這個能力。

  李?:

  這是我們應該轉變思路,因為在以往我們有時候過於想用汽車來拉動內需,造成我們這種交通堵塞、環境污染,造成我們的能源緊缺。如果我們改變思路的話,可能會做得更好一些,有些事情我們想來覺得很難,我們改革開放20多年來,很多事情都想著很難,最後我們改過來了,大家覺得這是很好接受的,並不像當初想的那麼困難。

  主持人:

  當然我覺得從每個人來講,其實有這樣的公益行動是很有作用的。如果沒有一個公益行動的話,今天很多人出於自覺,可能很難做到國際環境日這一天不駕車出行。如果通過民間發起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夠把它真的變成一種每個月都有這麼一天,變成一種習慣可能會非常好。而且環保不僅僅是駕車這一件事,應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最近也看到了環保主題的服飾展特別有意思,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倡導一種綠色生活,我們來看看。

  解説:

  這場“綠色中國”,環保主題服飾展演所展出的上百套服飾全是由廢棄的金屬、塑料、光盤、紙張、輪胎等材料製成,白色污染、空氣污染等系列警示人們關注人類生活的環境,這些麻繩、稻草、舊報紙、編織袋、塑料袋、廢輪胎等廢舊材料在設計師眼中都變成了不可多得的創意之源。環保暢想秀出祖國的山川秀美和人與自然和諧的統一。主辦者希望通過這一新奇的服飾展演,不僅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而且從中傳達了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環境友好的環保理念。

  主持人:

  而且我這兩天也看到很多新聞裏面,比如有些環保組織組織一些志願者到香山一邊旅遊遊玩,一邊撿拾垃圾,這種活動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開展。我想其實除了一天不開車的活動,包括這樣環保主題的服飾展,甚至包括撿拾垃圾的活動都應該説對於環保都起一點點作用。三位覺得我們的生活當中到底有哪些細微的地方,我們只要去注意了,就會對環境起到一些美好的作用。

  張寶森:

  實際上有很多地方你如果注意了的話,都會為環境做很多的作用。比如我剛才説到出租車司機,對於出租車司機來講,讓他停一天其實是不可能的。

  李?:

  其實不應該讓出租車司機停了,因為它是公共交通。

  張寶森:

  但是對於出租車司機來講他也有很多可以做的,點點滴滴,比如他把車維護的很好,加合格的機油,加合格的汽油。另外採用更好的駕駛方式,你不要一加油門,一踩剎車這樣突然的走,這樣又節了油,又為環境做了貢獻。另外不要走擁堵的路段。據專家的測算,擁堵的路段速度低的,要有更多的污染物排出。實際上我們只要注意到自己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就可以做很多。

  主持人:

  而且剛才李老師也説到了,比如説空調調高一度,這些其實也是。

  李可

  其實有很多事可以做。關鍵是我們在觀念上還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的環境日益惡化,治理趕不上污染,我們的環境這種惡化和生態遭到破壞已經影響到人的健康,影響到我們的子孫後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不能從眼前,從每一個人能做的事做起。

  劉思伽:

  我覺得環保像李老師剛才説的,其實有所為有所不為,你剛才説大家少開一天車,或者去撿垃圾,那是你主動的行動。其實還有一些你可以拒絕的,比如要吃東西,我還是想説一定要吃娃娃魚嗎,一定要吃那些野生的穿山甲這種東西嗎?我覺得這個東西很簡單,你不吃就好了。

  李運

  其實嚴格講那是違法的事。

  劉思伽:

  而且還説開小排量的汽車,我覺得在你放棄開汽車之前,先選擇小排量的而不是大排量的汽車。

  主持人:

  就是有所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環境保護都會起一些作用。非常感謝三位,今天我們就每個月少天一天車這樣一個活動也是談到了環保的話題,但是説到底其實環保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係,我們應該從身邊的一些細節開始做起。每一點細微的一些作為可能都會對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

  謝謝三位,也謝謝觀眾朋友收看我們的節日,明天再見!

  監製:王躍華

  製片人:張立勇

  策劃:楊修雯

  編輯:滕雙雙 董寶磊

責編:辛梓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