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31日 19:41 來源:
今晚報消息:四歲男孩成成的媽媽昨天一天就分別接到爺爺、姥姥、舅母三個人的電話,話題的內容只有一個:兒童節,給成成買什麼禮物好,這個節,怎麼過——
拿什麼送給你,我的孩子
昨天傍晚六點多,記者在圖書大廈採訪時看到,來給孩子買書作為兒童節禮物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在多家幼兒園門前,賣圖書和玩具的小販也都樂開了花。一位長期在河西區某幼兒園附近擺攤的小販説:“這幾天,家長明顯比平時舍得花錢了,我特意進了不少包裝豪華的玩具和精裝書,這些平時賣不動的東西現在可暢銷啦。”
僅僅昨天一天,四歲男孩成成的媽媽就分別接到爺爺、姥姥、舅媽三個人的電話,話題的內容只有一個:兒童節,給成成買什麼禮物好。
一個兒童節,就這樣撬動了消費市場。但與此同時,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就在兒童節消費的熱潮中,家長們又同時遇到了諸如“要不要買”、“買什麼”、“怎麼買”等許許多多的問題。兒童節究竟拿什麼送給孩子,成了家長的困惑。
兒童節消費,家長困惑多
消費者劉女士有個12歲的女兒,她為記者算了一筆兒童節的花費:在伊勢丹購買打折後的童裝兩套共398元;週日帶女兒到樂園買通票玩了一天,加上中餐、晚餐花費近500元;另外她還答應孩子在“六一”當天去趟必勝客,這樣算下來花費肯定要超千元了。如此之高的消費水準,雖説劉女士一心想讓孩子高興,但心裏還是不知道是否妥當。用劉女士的話説,花這麼多錢過節,真不知道對孩子來説是好事還是壞事。同樣在兒童節消費上感到困惑的,還有消費者呂女士。她告訴記者,本來想給孩子買樣玩具,但到市場上一轉才發現,現在的玩具兩極分化太懸殊了。要麼低價劣質,商家為了追求低成本,玩具粗製濫造,甚至連最基本的安全都難以保障;要麼就是價格高得驚人,一個“婚紗娃娃”賣到千元以上,一套軌道小火車要價三千余元。呂女士稱,讓現在的孩子感受上一代玩皮筋、玩泥巴的樂趣恐怕不太現實了,但是買個像樣的玩具要這麼難也沒有料到。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玩具兩極分化嚴重確實給家長們帶來不小的困惑,其實商家應該看到,那些價格適中、質量過硬的普通玩具,可能才是需求的最大部分。
禮輕情意重,過節消費不必盲從
並不贊成“突擊消費”的楊先生表示,不打算買“物質禮物”。他準備週末帶孩子去薊縣過兩天地地道道的農家生活作為送給兒子的兒童節禮物。他説:“完全可以以多種方式為孩子過節,不一定非要以禮物的形式。”楊先生認為,如果一味地買禮物、高消費,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從小形成一到過節就必須得到禮物的習慣。
天津社會科學院郝麥收教授接受採訪時表示,兒童節送孩子禮物在情理之中,也是一種親情的表達,但不應以金錢衡量禮物的輕重,正所謂“禮輕情意重”。最重要的是家長在送禮物的時候,讓孩子感受到愛心。郝教授提倡家長自己動手製作,或買一個漂亮的筆記本寫上幾句給孩子的心裏話,都是不錯的辦法。郝教授表示,現如今多數家庭都形成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甚至更多親朋好友同時為一個孩子消費不菲的金額買禮物的現象,這對孩子不一定是好事。家長寵孩子也該有個度,如何教育家中的“小皇帝”正確理解節日的含義,學會真誠地感恩,表達對長輩的孝心,學會珍惜友情、學會節約,這才更有意義,總不能讓“兒童節”變成了攀比、奢侈的“消費節”!(記者 吳薇 翟維鷺)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