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靠什麼留住中國的記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6日 13:58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又到端午節了。面對端午節“復興”的強勁勢頭,我們如何面對?中國文化部長孫家正日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坦陳,中國的傳統節日存在被淡化和遺忘的現象,同時表示這些節日應該受到保護。近日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內的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呼籲要將清明、端午、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列入公共假日。這些言論在網絡上獲得廣泛回應和關注。(5月26日《華夏時報》)

  端午節曾被稱為中華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然而近年來,端午節卻顯得冷冷清清,在現代國人的生活中遭到了淡化和遺忘。據採訪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人對端午節一無所知。也難怪,明明是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卻傳出了韓國向聯合國申報“江陵端午祭”為“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的消息。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的過程。端午節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滲透著豐厚的民俗、文學、美術、戲曲等方面的精神內涵,理應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們該如何留住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如何讓傳統節日煥發生機?假如我們能夠像韓國一樣重視端午節,在全國各地開展隆重的紀念活動,別人還會喧賓奪主並謀取端午節的“永久慶祝權”嗎?對自己的傳統節日缺乏必要的尊重,致使傳統節日式微且地位每況愈下,值得我們反省和自責。

  而今,國人覺醒並意識到“不應該眼睜睜看著傳統節日從我們生活中消失”,是一種難得的進步。既然認識到保衛的價值,就要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就要破除傳統節日目前處境的尷尬,不再讓“吃”成為過節的惟一永恒主題,不再陷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怪圈。因此,對於像端午這樣的民族傳統節日,我們現在首先要做的,恐怕不是單純的爭論和呼籲,而是真正的傳承傳統,做到“薪火相傳”,把節日實實在在地過起來。

  傳統節日遭遇式微的尷尬,與其活動日益趨向簡單不無關係,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們傳統的民俗文化的進一步流失。身邊的例子就有一個,端午節劃龍舟是當地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也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競技運動。然而,江西鷹潭市一場突如其來的“砸龍舟運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據了解,由於端午節期間劃龍舟人員較為集中,容易誘發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所以政府才有此舉,實在是匪夷所思。顯然意見,為了避免安全事故而對龍舟一“砸”了之,無異於因噎廢食。

  傳統節日是保護民族文化遺産的重要內容。目前,包括端午節在內的諸多傳統節日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名單,試圖“留住中國的記憶”。至於如何保護傳統節日,則應該講究方式和藝術。時代在進步,推陳出新,挖掘節日新元素,增加節日文化娛樂活動,顯得尤為必要且緊迫。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進行挖掘、整理、包裝,將不符合時代要求的“陋俗”淘汰出局,讓得到更多人認可和接受的新習慣加入進來。

  復興傳統節日,傳承民族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應讓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群體買單,也不能單方面依靠政府的努力,而是需要全民族的自覺和行動,需要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這就需要,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傳統節日,多參與一些實質性的活動,讓他們真正理解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和特點,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節日激情和創造性。只有這樣,傳統節日才會適應社會群體心理需求,才會最終得到社會的認同。(作者: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楊育權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