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2日 19:53 來源: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
解説:2006年2月24日淩晨,一位98歲高齡的老人在北京安然辭世,他的離去對於中國文化界來説是一個不小的震動。著名學者季羨林曾經在一篇文章裏稱他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與他有半個多世紀交情的書法大家啟功先生評價他:“説現象不拘于一點,談學理不妄自尊大”,他就是與季羨林等人號稱北大“未名四老”之一的國學大師張中行。張中行一生治學嚴謹,博學多識,造詣深厚,精通中國古典文學,諳詳西方哲學,他的著作被稱為當代中國的《論語》。
被採訪者:他的出現,就使我們四五那代人的那種智慧,那種藝術的那種風範,在他的筆下重新復活。重新出現了一種文化的一種景觀。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奇跡。他像一個活石化一樣。
解説:張中行1909年出生於河北省香河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後在中學和大學任職。1949年以後,他長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上世紀80年代,張中行先生以80歲高齡寫下大量散文,其古樸文風、淵博學識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影響,作品一版再版,張中行被人們稱為文壇“老旋風”。
被採訪者:他的出現就是使當時很多流行的東西黯然失色。人們突然覺得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偽的。
解説:張中行認為《順生論》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在很多人眼裏,張中行復活了一個自“五四”以來,中斷了很多年的思考和表達方式,他對人生的許多思考,都讓人們感到一種大夢初醒的啟迪。
被採訪者:可以説六個字:一個就是存疑,存疑有人可以理解成誤解成比如説好像徹底否定一切啊,或者是很頹廢啊,或者是四大皆空啊。我覺得他不是這個意思。他就是不盲從,不輕信。還有兩個字就是順生。什麼叫順生?不是逆來順受或者是茍延殘喘的茍活的意思,就是你要順應潮流,要順應生活的自然趨勢。在這個過程當中熱愛生命,珍愛自己,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所以他強調順生。另外我就覺得呢,他告訴我們人的生活當中不可缺少另外兩個字,就是情趣。他是一個有情趣的人,不是一個悶人。
解説:在將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張中行歷經坎坷,卻泰然處之,尤其到了晚年生活更是充滿童趣。
張中行一生清貧,家裏擺設極為簡陋,除了兩書櫃書幾乎別無一物。張宗行為自己的住所起了個雅號叫“都市柴門”,安於在柴門內做他的布衣學者。
被採訪者:他不是講過嘛,他一不想做官,二不想發財,只想做學問,讀書做學問,興趣就在這。他確實他倒跟我説過這種話,他説我一輩子沒錢,但是我從來沒把錢當回事。以前就是他寫了那麼多書,好像沒有留下稿費。他接電話我在旁邊聽。就是人家説什麼什麼稿費來了給您,算了,算了,你拿去吧 我不要了,就讓人家拿走了。我聽過這樣的電話,反正聽過不止一次。
解説:張中行雖然身為國學大師,但他自己卻並無意識,他覺得自己就是一介布衣。
被採訪者:我記得他跟我説,説有一次我在那,人家那傳達室的人去買飯去了,我就在傳達室那坐著。結果來了一個人,也不知道找誰,找誰誰誰,我就説你等會兒,等一會兒上了班,中午休息嘛。完了後來説是人家打完飯回來了,回來説,這個人就説這個老師傅讓我等著,我找誰誰誰我就在這等會。完了人家説你知道他是誰嗎,我説不知道啊。完了説這就是張中行先生。完了那個人就特別吃驚,説這是張老啊。反正就對他説了好多挺尊敬熱情的話。我爸爸説你看這多好,把我看成個老師傅,他就挺高興的。
解説:2月24日淩晨那天,張中行走得非常安詳,他並沒有給親人留下什麼遺囑,他對兒女們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做個好人,這也是張中行一生的行為準則。住院期間,張中行仍然唸唸不忘寫作,他説如果還有時間就再寫些散文,讀者們喜歡看,然而這竟成了他最後未了的心願。
被採訪者: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但是沒有創造學問的奇跡。有的人創造了學問的奇跡,但是沒有創造生命的奇跡。世界上只有少數的人既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又創造了學問的奇跡,張老就是這樣一個人。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