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總局近期對全國部分電視和報紙第三季度的廣告發佈情況進行了監測,結果顯示,經過半年多的廣告市場專項整治,嚴重虛假違法廣告數量進一步減少。但一些藥品、醫療廣告還有表示功效的斷言、治愈率、使用患者名義作證明等問題,如使用“攻克”、“徹底解決”、“根治”等用語;一些食品、減肥保健品及消字號的産品廣告存在宣傳增強性功能、使用消費者名義作證明、宣傳治療作用等現象。燕趙都市報等6媒體登違法廣告被曝光(2005年11月08日新華網轉《人民日報》)
近年來,全國各地醫療醫藥騙術屢屢得逞的事例頻見媒體,不僅給廣大患者經濟上帶來重大損失,同時,也因此耽誤了疾病的醫治,在身心上造成了重大傷害。造成這種情況除了不法行醫賣藥心術不正、患者缺乏防範意識之外,很大程度是有關媒體不負責任地亂播醫療廣告助了一臂之力。
中央電視臺《生活》曾報道這樣一個例證。李先生18歲的女兒被查出感染了乙肝病毒。半年前,他看到一則以講座的形式發佈的肝病廣告,介紹的是北京玉泉中醫院肝病診療中心,説一兩個月就能治愈,三個療程治不好就免費。今年4月,李先生帶著女兒小三陽的化驗單趕到北京玉泉中醫院,一下就花了五千元,開了兩個療程的藥給女兒服用,兩個月後,什麼結果都沒有,再看電視,發現廣告還在做,宣傳的醫院已經改叫金台中醫院了。10月7日,李先生趕到玉泉中醫院想問個究竟,發現已經是人去樓空了。(2005-10-28《北京娛樂信報》)
表現在報紙,尤以各類晚報和大報的子報為甚,因為有了正報要“面子”、子報賺“票子”的潛規則,違法醫療廣告就成了晚報類報紙身上難以祛除的“牛皮癬”;表現在廣播電臺,不僅是插播,多數電臺設置固定時間,專門開闢專題,聘請所謂的專家現場直播,與患者互動;電視方面尤以地級以下電視臺最為明顯,並且以包治婦科、男科病和心腦肝腎等疑難雜症的廣告俱多。儘管有關部門也整頓過,但整頓時好了幾天,風聲過後捲土重來。這次通報的《燕趙都市報》、《每日新報》、《三湘都市報》、《大連晚報》、《齊魯晚報》、《南國都市報》是9月份新近發生的例證。
違法醫療廣告為何會登上正規媒體並經久不衰?難道這些違法醫療廣告在發佈前沒有經過審查?恐怕不是。要麼是發佈廣告的媒體對相關法規領悟不夠準確嗎?恐怕也是自欺欺人。哪究竟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就是經濟利益在起作用,而且這利益已經形成了鏈條。一些地方新聞傳播機構為了牟取經濟利益,不願放棄醫療廣告尤其是性病廣告這塊"肥肉",依仗自己的優勢地位助紂為虐,為非法廣告留下空間,也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一些地方媒體甚至大包大攬,主動出面幫助廣告主逃避工商部門的處罰。有的電視臺、電臺和報紙不僅嫌取廣告費,而且還與有關藥廠或醫院配合,設立專櫃經銷廣告和講座中推薦的藥品和保健品,獲取更大的利益,成為職工福利的重要來源渠道,有這麼大的誘惑力,能願意自己斷了這“錢串子”嗎?
“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對於非法醫療廣告,工商等部門已經揮舞起打擊的“掃帚”了,但是“掃帚”揮舞的力度夠不夠大?掃的面夠不夠寬?僅僅是通報恐怕不會解決這麼頑固的問題吧?治重症要下猛藥,對於媒體發佈非法醫療廣告這個久治不愈的頑症,必須在檢查通報的同時,採取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各項綜合措施,加大打擊力度,絕不能僅僅通報就算了事。還要建立長效機制,拓展監管面,清理一切“藏污納垢”的“死角”。 同時,媒體也要珍視自己的形象和責任,在對他人實施輿論監督的同時,也要勇於從自我開刀,在違法廣告宣傳上革自己的“命”。 (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