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我們不需要"七夕"特色情人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1日 13:57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農曆七月初七,是傳説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好日子。這個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雖不如西方的情人節一樣火爆,卻憑著幾千年的文明內涵得到關注。據稱,這一天武夷山將要召開一個論壇,來自上海、南昌、廣東、廈門、南京以及日本、丹麥、韓國等方面的著名社會學家、民俗專家將就如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把“七夕”定為法定節日進行論證。(見8月10日《江南時報》)

  過節,一直是眾所期盼的,因為在這一天人們可以痛快的休息、痛快的享受。尤其是中國本土的節日,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和浪漫傳統。“七夕”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作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滲透著豐厚的民俗、文學、美術、戲曲等方面的精神內涵,似乎沒有理由不火一把,沒有理由不舉全國之力共歡慶。至於唯利是圖的商家,更是早就蠢蠢欲動了,因為他們嗅出了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過節,就是為了抒發真情、表達愛意,就是圖個高興、求個歡慶,如果一定要冠之以什麼名目的話,也無非是為了便於紀念和傳承,所以才有了如今名目繁多的諸多大小節日,才有了愈來愈熱的節日文化。但是否有必要把所有節日都一一進行論證並加以“法定”或“論定”呢?是否有必要看到別人節日的興盛就備感自家的淒涼而鬱鬱不平呢?是否有必要一定要和人家的節日一爭高下、一較長短呢?“七夕”是不折不扣的民間節日,是基於美好的傳説而寄予美好的願望,曾經影響了數代人的思想和行為。只是因為西方有個2月14日的情人節,由於西“節”東漸而傳統淪喪,“七夕”不如以前受重視了,我們便憂心忡忡、夜不能寐了,便要政府來個“法定”,以此來挽回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以此來尋回曾經的自信和傳統的繼承。但事實果真能如願以償嗎?這樣做就必然達到目的嗎?

  立法,應是基於風俗民情、為了方便人民大眾。現實情況是,大家都普遍認同並融入了西式的情人節,已在心理上接受其為理所當然的“合法節日”了,如果貿然“法定”“七夕”為情人節,勢必會令多數人無所適從。同樣性質的情人節,已經自然而然生成了一個,而今不是依據規律而是靠“法定”再弄一個來,顯然不符合民眾的願望。當然,專家有專家的考慮,學者有學者的道理,商家也由商家的打算,但無論是從挽救民族文化著手,還是從拯救傳統節日考慮,抑或是為了滾滾而來的利潤,任何人都無權拂逆民眾的意願,任何人都無權強迫國人過任何名目的節日。退一步講,即便“七夕”被定為國家級的法定節日,操作難度依然不能不事先考慮,如何從細節上規範國人的一言一行呢?又有誰以何種手段監管國人捍衛“七夕”情人節呢?

  情人節,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不過是人們表達愛意的一種手段罷了,沒必要也難以承載太多的附加意義。只要是方便民眾生活的,只要是人們樂於嚮往的,無論其是否“法定”,情侶們都會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過,還是不過,應有由具體個人説了算,而不能用政策加以規範。如果凡事都要爭個長短高下,如果一舉一動都要上升到民族與文化的高度,那樣距離節日的實際意義未免相去甚遠,也未必能振興傳統民俗、挽救民族文化。當然,傳統民間文化不容旁落、喪失,而是應不遺餘力地發揚光大。只是,應該講究方式和藝術,而不要總是拿節日“法定”來嘩眾取寵,不要總將“民間”的拔高倒“民族”的高度,讓其“高處不勝寒”。(作者: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