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藝考熱”,熱的不是藝術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20日 12:5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藝考熱席捲全國,各地報名處人滿為患。這廂,北京電影學院今年計劃招收600多學生,而首日就有近3000人報名;那廂,江南大學藝術類在京的考點因報名人數過多,差點停止報名,而中央工藝美院一考點宣佈限制報名人數,大量寒風中排了幾個小時隊的考生,連名都報不上,叫苦不迭(《京華時報》2月20日報道)。

  “藝考熱”為啥急劇升溫?不足10%的錄取率,較普通高校60%以上的錄取率要低得多,何以讓眾多考生趨之若鶩?這事就發生在筆者的身邊,周圍突然增加的十幾萬考生及其幾十萬家長,難免讓人有些茫然。通過對一些學生、家長及其有關專家的走訪,筆者的思路漸漸清晰。

  “藝考熱”的急劇升溫,首先緣于高考指揮棒的魔力。按照目前國內高考招生制度,藝術類高考錄取分數線要比普通專業低一半。比如在山東,要正常考上普通高校本科,至少需要500多分,而藝術考生考到200多分,就可以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分分,學生的命根,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考生來説,有時一分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藝術考生與普通考生在高考錄取分數上的巨大差距,無疑具有巨大磁力,誰不想走這個“捷徑”?

  高校藝術專業的畸形擴招,也為火爆的“藝考熱”添薪加火。據了解,目前全國藝術類專業學生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遠高於普通專業。如此高昂的學費,對高校來説是個可挖掘的金礦,擴招無疑是採金的最佳途徑,這也是一些高校在師資等方面已接近飽和線情況下,不斷擴大藝術類專業招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藝術專業招生過程,畢竟不同於普通高考的考卷,其更易被人為因素所左右,這就為一些所謂專家、評委提供了尋租空間,也為一些藝術專業老師賺外快提供了廣闊舞臺。有人介紹,這類培訓班學費少的每月也得1000元,一般考生是想報哪所學校就進哪所學校的輔導班,家境差的根本上不起。而那些授課的大學藝術教師,每天報酬有的高達一兩千元。

  既能為學校創造效益,還能為老師帶來實惠,高校又不是傻瓜,不鉚足勁幹才怪!

  這股“藝考熱”與中學教育也密不可分。高考升學率是考核高中教育的重要指標,有的學校為了自身“政績”,在臨近高考時,便動員文化課成績一般的學生轉考藝術類院校,有些縣市的中學甚至還採取“一刀切”的辦法,將低分考生強行組建新的“藝術班”。不少學生因為文化課成績低等原因也在高考前緊急“轉行”。

  另外,人們日常生活中對藝術産品的需要越來越大,藝術類人才的就業趨勢較好,使很多考生對藝術院校情有獨鍾;而一些追星夢、造星夢也讓考生和家長對藝術院校有更多的偏愛。

  眾人拾柴,火焰越來越高,“烤”熱了學校,“烤”熱了考生,也“烤”出了隱患。藝術被濃厚的功利所熏陶,會是什麼樣?有人坦言,真正具備藝術天分、經過多年修煉、但沒有參加藝術學校老師高收費培訓的考生,其藝術素養未必能和老師口味;而那些經過招考老師短期精心指點的“南郭”,説不定還能得到高分。如此悖論,顯然與培養藝術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馳。更為關鍵的是,藝術的本質是創造,是啟發人的創新意識、提高全面素質的良器,而不是為升學而藝術!

  今年藝考中的考試縮水現象就是例證。在許多考點,原本需要十幾位專家、教授一起才能完成的高考音樂測試,由於人手緊缺改為1個人;原本需要考多門課程才能得出的美術科成績,被精簡為默寫或命題創作,考核內容大大縮水,考務費卻大大提高,考試的認為因素增高,作弊空間增大,不公平之處日漸增多(《齊魯晚報》2月20日)。

  在火爆“藝考熱”的背後,人們看不到藝術本源,看到更多的是擁擠與功利,真正有藝術天分的考生越來越難考上了,藝術殿堂正被功利與金錢吞噬。為了升學而藝術,這還是藝術嗎?(網友:青山)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于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