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共同關注]十六歲的花祭(11月8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8日 17:12)

  CCTV.com消息(共同關注):今年8月,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對一起由十六歲女孩實施的故意殺人案提起了公訴,而這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是女孩的同班同學。檢察機關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發現,這起殺人案竟然與一個神秘的遊戲有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2004年5月15日下午,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陳女士下班回家後,發現桌子上擺放著女兒和其他兩名同學寫下的三封遺書。

  陳女士:這邊是三份遺書摞著,我把燈給開開了,然後我看見三份遺書,遺書上寫著是殺了人了。

  陳女士來到裏屋,發現床上躺著一具女孩的屍體。經過辨認,確認死者是女兒的同學韓燕,於是趕緊撥打110報警。公安人員趕到現場後,認定韓燕確實已經死亡,而桌上的三封遺書分別是陳女士的女兒陳海欣,和她的兩名同學韓燕和楊音留下的。現在韓燕已死,那麼陳海欣和楊音又在哪呢?為了儘快找到兩個不知去向的女孩,公安機關四處尋找,多方調查。終於在案發後的第三天,事情有了進展。

  吳繼玲(北京市昌平區公安分局民警):報警這家的女兒給她舅舅家打的電話,説她們兩個孩子要回來了。孩子她媽接電話,立刻就通知刑警,在這一過程當中這兩個孩子就已經打車直接到家了。

  陳海欣與楊音終於出現了,隨後公安人員也出現在她們的面前。面對公安人員的詢問,年僅16歲的楊音承認,是她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同學韓燕。案發當天,韓燕與楊音正在陳海欣家裏聊天,當時陳海欣正在另外一間屋子裏。韓燕提出讓楊音幫她殺了自己,於是楊音結束了韓燕的生命。2004年5月18日,楊音因涉嫌故意殺人而被正式逮捕,現被關押在北京市昌平區看守所。2004年8月,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對楊音故意殺人案正式提起公訴,該院公訴處處長李海英擔任這起案件的公訴人。

  李海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處長):是什麼力量支撐這樣一個未成年人的女孩去使用這種手段,去殺死自己的同學,當時我們也非常地震驚。

  為了弄清案情,李海英處長多次對本案被告人楊音進行訊問。

  李海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處長):她那種機械地回答著我們問話的時候,總在重復著一個:是她讓我這樣做的,是她告訴我的,是她説這麼乾等等吧。她所有的話都在表示,她是在為了幫助別人實施一件別人不能辦到的小事。


  對於楊音為幫助別人而實施殺人行為的説法,李海英處長有些難以理解。當她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這起故意殺人案竟然與一個神秘的遊戲有關。

  李海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處長):她們在玩一種筆仙,叫筆仙的遊戲,這種遊戲多少帶有迷信的色彩,那麼從玩遊戲開始,她們思想上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無神論就變成了有神論,進而就是由這個被告人去幫助另外一個同學,也就是本案的被害人去實施自殺行為,由此而引發的刑事案件。

  一個筆仙遊戲和這起故意殺人案到底有多大的關係呢?記者找到了本案的證人陳海欣。

  陳海欣:如果要不是我先提出要玩筆仙,認為這種東西沒有任何害處,就不會有這種事。

  在這起故意殺人案發生的當天,也就是2004年5月15日,陳海欣就在殺人現場的隔壁房間。她告訴記者,她與被告人楊音和死者韓燕同在北京市的一所職業中專學校讀書,是形影不離,無話不説的好朋友。筆仙遊戲是她先學會的,然後介紹給了好友楊音和韓燕,進而三個人便經常聚在一起玩。

  陳海欣:我們看了《筆仙》了,既然有玩法嘛,那就大家玩一玩,試試看了。

  自從三個好朋友開始玩筆仙遊戲以後,韓燕和楊音比介紹遊戲玩法的陳海欣更加癡迷。

  楊音: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下課上課無聊的時候,可以玩一會兒,閒著沒事幹嘛,那誰知道就越玩越深了。

  這種名叫筆仙的遊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和楊音故意殺人案究竟有多大的關係呢?


  所謂“筆仙”遊戲就是在午夜時分,兩個人各自伸出一隻手,共握一隻筆,放在一張紙上,然後通過固定的咒語召喚筆仙出現,一旦筆開始自己動起來,就證明筆仙來了。筆仙會通過在紙上寫字,或是畫畫,對遊戲者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

  記者:你們三個人經常會問筆仙什麼問題?

  楊音:有時候韓燕會問什麼時候交男朋友啊,它(筆仙)就給你畫多大;好比説這次考試及不及格呀,(筆仙)就給你畫;要不就問你們那世界好不好啊,什麼樣啊,就問這個。

  記者:像問你們那個世界好不好,什麼樣,筆仙會怎麼回答?

  楊音:就在“是”那個地方畫,意思就是好。

  那麼世界上究竟有沒有“筆仙”存在呢?專家指出,在“筆仙”遊戲中所表現出來的筆的運動,實際上是人在高度期待的狀態下,産生的一種不自覺的行為,根本不存在什麼神仙附於筆體。不但“筆仙”遊戲如此,目前在校園裏流行的其它所謂的神奇遊戲,諸如“碟仙”“筷仙”等等,也都是如此。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筆仙實際上和中國古代的一些迷信是一樣的,占卜、算命,是相似的,只不過是包了一層似乎是現代的外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止韓燕,楊音,陳海欣會玩筆仙遊戲,在其他學校的很多中學生也都聽説過,甚至玩過筆仙遊戲。

  通過採訪,記者發現,一些玩過,或是聽説過筆仙遊戲的學生並沒有對遊戲本身産生很濃厚的興趣。那麼韓燕,楊音為什麼會沉迷于這一遊戲當中呢?據陳海欣回憶,當時在他們三個人中,玩筆仙遊戲最投入的還是韓燕。在陳海欣的記憶中,韓燕是個內向寡言的女孩。由於彼此很親近,韓燕曾多次對她和楊音談起自己家庭的不幸和內心的苦悶。

  陳海欣:她(韓燕)現在的這個父親不是她的生父,而她的母親對她也不是特別好。她説她這麼長時間來做一些事努力過好幾次,只是希望母親對她關心一下,對她問候一下,她就很開心了。但是她説她每次都很失敗,所以她覺得很絕望。

  韓燕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後來又再婚。與母親的關係不和諧,使韓燕更加思念已故的父親。

  陳海欣:她每一次都是説,她都在想如果她的父親要是活在這個世界上,她還會不會這樣孤獨。我就記著有一回韓燕説,她很想去找她的父親。

  自從接觸了筆仙遊戲,韓燕仿佛找到了溫暖心靈的好辦法。

  陳海欣:後來借助著玩筆仙這個遊戲,可以説把她父親找來,就是借用著這個想念去找,一直驅使著她去玩這個筆仙。但是筆仙一個人不能玩,所以只能再找另外一個,不是我就是楊音。一直玩,韓燕就不停地找她父親來聊天,不停地找她父親來聊天使她快樂。那時候我看到韓燕真正的笑容,開心,快樂,有一種滿足。

  韓燕沉迷于筆仙遊戲的悲觀情緒沒有影響到陳海欣,但卻影響到了三個好朋友中的另一個人,楊音。

  楊音:我當時就勸她唄,我説將來長大你學習比我好,你能掙錢,大不了去一個人外面住唄。她説,也是。可是後來就不知道她怎麼想的了,後來加上我學習也不好,挺煩的,就沒勸她,還跟她一塊悲哀。

  與好友韓燕不同,楊音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是她同樣有著自己的煩惱。

  記者:我聽你媽説,你是一個特別外向開朗的孩子,是嗎?你自己怎麼評價自己?

  楊音:其實那都是表面上的東西,不代表內心就那樣,所以有時候外表開朗什麼的,只不過是想掩飾自己而已。學習又不好,然後家裏負擔也挺重的,主要是壓力大。


  記者:你覺得這個壓力主要來自於哪?

  楊音:家裏邊。

  記者:是父母嗎?

  楊音:不是他們給的,就是自己感覺到一種無形當中的壓力。

  記者:你覺得這種無形的壓力是什麼造成的?是學習上的?還是父母對你的期望,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楊音:學習,主要就是學習不好,將來出去能幹什麼啊,掙什麼錢啊,哪有錢養家啊,所以壓力就挺大的。

  一直以來楊音都感覺,父母對自己學業上的嚴格要求,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考入職業中專學校以後,對未來的迷茫和就業的壓力使楊音感到更加不堪重負。而此時,筆仙遊戲的出現恰好讓楊音有了一個排遣的渠道。

  就這樣,對於家庭溫暖的渴望和對於現實生活中壓力的無法排解,讓兩個正處於十六歲花季的女孩開始沉迷于筆仙世界,難以自拔。

  陳海欣:她們都特別相信這個東西,好像認為説這世界上真有鬼,然後説筆仙的世界是一個自由的,一個開放的,沒有痛苦的世界。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處於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過程當中,處在一個很矛盾的時期,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子,一半是幼稚的,一半是成熟的。在學習壓力之下,在各種生活中的困擾之下,他會産生一種無助。在無助的情況下,他會被一些多元的思想,包括一些遊戲呀,他就真假難辨。因此他會相信筆仙,還有的人相信碟仙,相信其它什麼仙,他用一種遊戲的狀態去不斷地嘗試,幻想能夠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擺脫苦難,擺脫壓力。

  您也許不相信,就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迷信遊戲,卻讓本案的被告人楊音和死者韓燕最終做出了一個影響他們一生命運的決定。

  李海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處長):在這起案件中呢,應該説這(筆仙遊戲)只是一個誘因而已,那麼所有的未成年人對這種遊戲,或者是對一些新鮮事都比較好奇,但是其他的同學可能會把這種只當成一種遊戲而已,那麼她們就是由於對自身的這種生活的,應該説對自己生活的不滿足,或者是對一種更加自由的生活的一種渴望,那麼他就對於這種應該説這種迷信的遊戲,就更加地沉迷。所以這(筆仙遊戲)只是她們一個,應該説是誘發的一個因素,不能説是主要的,那麼主要的因素應該還是她自身的思想,包括社會,家庭的教育等等。

  像楊音故意殺人案這樣,由筆仙作為誘因引起的刑事案件畢竟只是一個極端的個案,但是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深刻的。為了引起相關方面的關注,負責受理本案的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專門給三個女孩就讀的學校發去了檢察建議書,針對本案,指出學校在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校方在回函中表示,他們也深刻感到作為學校,對於當前學生思想的複雜性認識得不夠,研究解決方法不夠。他們發現了學生在玩“筆仙”遊戲,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釀成慘劇的發生。同時,校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談到目前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大量地來自媒體,網絡,廣告等方面的信息。學校很難單靠自己的力量去屏蔽,或是封殺掉一切不良信息。陳海欣告訴記者,其實筆仙不僅有遊戲,還出版了同名的恐怖小説,在他們學校附近的正規超市裏就可以賣到。在陳海欣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這家書店。

  書店店員:筆仙一共出了六集,它系列就是有六集,它都是系列的。

  記者:都是什麼內容啊?

  書店店員:挺好的,就是恐怖的。

  記者:書賣得好嗎?

  書店店員:好著呢。

  記者:都什麼人買呀?

  書店店員:都是初中生,高中生買了。

  陳海欣説,《筆仙》的同名小説不僅在書店有售,在網上也有轉載。

  李海英(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檢察院公訴處處長):這些書籍呢,大家都在看,特別是這些未成年人看了以後,有可能是成年人看了不當回事,那麼未成年人呢,他就基於他這種心理上的,應該説不是很完整,他的認識程度也不是很完整,那就表現出他對事物的,對問題的這種片面性和固執性,容易誘發未成年人産生犯罪或者是其它什麼問題。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現在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在抬頭,各種混亂的思想在扭曲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出現了混亂。因此我們一個是在法律上,作為國家的管理上,要對這些封建迷信之類的産品要進行取締,甚至對這個製作者要進行打擊,要給以法律的制裁。從網絡,從電子媒介,到印刷媒介都要採取有力的措施,不能讓它在未成年人當中氾濫。在今天這個時代,實際上是任何的一個方面都不能獨立地完成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學校的功能比以往減弱了,社會的影響和媒體的影響增加了。因此這個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家庭、社會、學校聯起手來,才能完成對於未成年人的教育。

  楊音故意殺人案是一個原本不該發生的悲劇。三個十六歲花季的女孩,本應無憂無慮地生活,而如今一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被關押在看守所裏,另外一個由於見證了這起兇殺案,而終日沉浸在痛苦之中。無論是對於死者,還是對於生者,它帶來的傷痛都是無法彌合的。

  楊音:誰也不要輕生,沒什麼的,活著挺好的。還有就是好好學習唄,即使學習比較枯燥,你可以自己想個方法讓它變得有趣一點兒。也千萬不要再玩筆仙了,那東西根本就不好,而且根本就不真實。

  相關背景:

  2004年10月13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楊音故意殺人案,近期將進行宣判。

  →→進入[共同關注]欄目

責編:唐峰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