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清明話喪葬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2日 20:27)
據上海《勞動報》報道:5年後,上海人將面臨無土可葬的嚴峻局面。為緩解目前土地逐漸減少的壓力,上海正在大力提倡“不保留骨灰”的二次殯葬革命,而今後,滬上新增公墓的面積和使用年限也將逐漸“縮水”。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有關喪葬的一些問題。舊俗用棺木殮死人土葬,浪費木材和土地,還污染水源、傳播疾病。因此我國早就提倡火葬,反對土葬。但是有人對火葬也提出了異議,因為隨著火葬人數的增加,大量能源被耗,焚燒一具屍體,需要大量燃油或電力。對周圍的空氣污染也相當嚴重。
於是有人提出用一種易腐爛的塑料做棺木,深埋土葬。並在不起墳堆的墓上種一棵樹,這樣既可節約能源,又可綠化環境。但是深埋後疾病的傳播恐怕仍難解決。據報載,有一個清朝的婦女患炭疽病死亡,埋在地下二百多年後,在她的墳坑裏還檢驗出活的炭疽芽孢桿菌。其他如鼠疫、傷寒、肝炎、腦膜炎、肺結核、麻風病等病毒或病菌,葬入土中之後,都有一定的潛伏期。某些屍體在腐爛變質之後,還會滋生新的病菌。因此,深埋也不是好辦法。
火葬後骨灰的安置也佔地方,有些地方建起了靈骨塔,把骨灰一格一格放置在塔上。這樣可以減少佔地,塔的建築也還有些美感,這從目前來看不失為一種較為妥當的辦法。也有人提倡把骨灰拋入江河湖海,但骨灰太多的話,也會造成污染。於是有人提出不如把骨灰作為肥料,施放到田裏去。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美國竟然成立了“天葬公司”。這是美國殯葬經紀人、美國宇航局和航天中心的退職人員聯合會組建的。這種“天葬衛星”是人造衛星的一種,衛星上專門裝置死人骨灰,然後由發射場將其發射到離地球三千多公里的環球軌道上運轉。衛星可運行一萬年左右,因而人的骨灰升天后真的能“萬壽無疆”了。美國的第一顆天葬衛星已經發射成功,現正載著數千隻骨灰筒在天空軌道正常運行。天葬的骨灰盒為一個小圓筒,直徑1厘米,長5厘米,由鈦合金或鎂合金製成,骨灰經過再燃技術被濃縮,裝進筒裏。在筒的表面刻有死者姓名、年齡、生卒年月日及家屬姓名,還可刻上簡短遺囑。天葬衛星進入軌道後用高倍望遠鏡可以看到它的運行情況,人們掃墓只要拿起望遠鏡,按天葬公司提供的時間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衛星,以寄託人間的哀思。
當然,按照目前我國的國情,還是先大力推行火葬,然後逐步改革,妥善處理骨灰,並照顧到人們紀念祖先的要求。在網上為先逝者建立一個網墓,可以隨時訪問,這倒也不失為一種紀念先人的好方法。
今年清明前夕,各地召開各種會議,要求改革殯葬,嚴禁土葬和亂建墳墓。南京將舉行首次清明“江祭”集體骨灰撒江活動,上海則熱捧“時尚明”,包括海葬風潮日盛,網絡祭掃出爐,綠色喪葬風靡,提倡“環保葬”,因為沒有墓穴,也不保留骨灰盒,而是直接將骨灰埋在土裏,這一做法大大節約了土地,也節省了喪葬成本。(葉公覺)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