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説給《對話 從陸步軒説起》的話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9日 10:30)
◎ 背景
週日晚上,《對話》欄目播出了一期節目《從陸步軒説起》——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長途汽車站以南三百米,有一家不太起眼的“眼鏡肉店”。眼鏡肉店的主人,正是十四年前的北大畢業生陸步軒。“北大才子長安街頭賣肉”的故事經數家媒體報道,一下子擾動了人們的神經。陸步軒十四年悲喜沉浮的人生際遇,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才子賣肉”也成為人們談論的熱點話題。
擔任本期《對話》節目嘉賓的有:王文良,營銷培訓師;徐小平,教育與職業發展顧問;李小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志武,耶魯大學教授等。
曾經很喜歡《對話》,後來慢慢地很少看了。為什麼?因為對話的層次很高,一段時間《對話》好像是專門作給那些職業經理、高層管理者的。儘管我也是大學畢業生,可我覺得《對話》離我很遙遠,《對話》的話題和狀態讓我可望而不可及。
《從陸步軒説起》我從頭看到尾,儘管第二天還要考個重要的考試。我覺得這樣的話題離我們的生活狀態貼近了,很高興看到《對話》走下天壇來到人間。可坐在屏幕前看著節目,越深入,我越著急:看到那些京城名士在上面侃侃而談,卻又那麼不著邊際,我沒有發言權,卻更加理解、甚至了解了那個在西部縣城賣肉的北大才子無奈的生存狀態。
他的遭遇不能不説是個悲哀。他在努力抗爭但無法與西部落後的現實環境和保守的思想狀態相抗衡。我想北大才子搞文字工作或教書在西部地區一定是個重量級人才,他的能力一定比我們這裡所謂的拔尖人才要強得多,可為什麼他不能從事相關的、他理想的工作,這可能與他恃才自傲有關,可能他還在當地受到歧視:你不是北大畢業嗎?我是“武大郎開店”,比我個高的我就是不用——你起來了我的位置還能保住嗎?
為什麼西部留不住人才,為什麼西部的大學生不願回西部?如果沒有一個人盡其才的社會環境,人才只能流於平庸。我們西部的一些地方所謂的大學裏,有些教師水平很低,我所在的市過去的中專升格為大專,大專升格為大學,以前在中學裏教書都不怎樣的老師竟調到大學去,某些所謂大學中文系的教學水平和內地優秀的中學差不多,畢業生水平之低讓人可笑,哎,誤人子弟啊!北大學歷的人才我們這個地區也沒聽説有過。可那個北大才子卻枉讀一筐書啊,不能用,你們説那僅僅是個人的悲哀嗎?
我可愛的西部,人才即使來了卻又飛走,留下的大部分無可奈何,這樣的用人環境不應當改變嗎?西部的落後不僅僅是經濟,西部落後的最大悲哀是人才的閒置和浪費!
《對話》邀請的嘉賓生活在北京,可以大談個人奮鬥,但,難道我們中國人才這麼多了,連北大的才子去賣肉為生都很正常?《對話》的嘉賓,你們對中國的實情了解多少?《對話》欄目,為什麼不能離我們百姓的大眾生活更近些?原本離我們很近的話題卻讓我們聽得很遙遠,原本涉及到我們生存狀態的話題卻讓嘉賓談得好象懸在半空中。放不下架子的《對話》,難道思想的羽毛就是浮在半空找不到大地的落腳點嗎?《對話》對我而言沒有對話的平臺——我是蕓蕓眾生中的一根羽毛,但走不到《對話》精英的思想殿堂裏,也許這是我作為這個節目觀眾的悲哀!
不知為什麼,我開始懷疑自己的生活狀態,儘管我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有還算滿意的穩定工作。可我卻發現曾深愛的節目,主持人和嘉賓好像都不食人間煙火,高談闊論得離我卻越來越遠。北京是國際大都市,在北京呆久了是不是總覺得咱中國現在就是北京的樣子,或者至少也差不多?央視,請警惕欄目的貴族化傾向,你的脫口秀開始讓我自卑了,開始讓我生疏了,開始讓我找不到東南西北了!(網友:新疆昌吉市lui1)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我要説兩句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