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9日 13:00 來源: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5月26日播出):
本週隨著科技周和科協大會的召開,科技成為熱門話題。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産品進入人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占卜、算命偽科學還在暗潮涌動。到底誰來關心民眾的科學素質?科協普及要大餐還是家常菜?
主持人(魯健):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今日關注》。
今天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在北京正式起動,確實在科學素質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多欠缺,到底我們欠缺哪些方面的科學素質?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今天我們就來關注這個話題。今天請到了兩位嘉賓跟我們談論這個話題,一位是中國科協書記處的書記程東紅女士,您好。還有一位是河北省科協的副主席李宗民先生,歡迎兩位。
今天我們的節目要先從一副漫畫開始,因為也能夠體現出來現在社會當中一些科學素質的缺乏,我們一起來來看看這張漫畫。從這個漫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招聘的現場,人力資源部居然還有命理分部。這位招聘者説,不用看簡歷,因為您的八字跟我們經理犯衝,而且您姓“裴”,我們不敢招你,怕賠。其實這個情況也體現出科學素質的一個方面,現在很多人的這種命理觀念其實也是一種封建迷信的殘余,也是科學素質不高的一種體現,缺乏科學素質。現在到底除了這些方面,我們還有哪些方面能夠看出來科學素質的缺乏?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書記處書記 程東紅:
我覺得老百姓要從衣食住行的角度,現在我們吃的是不是健康,到了超市或者菜市場買東西,是按照口味的標準來選購食物,還是首先要考慮營養。現在心血管病的問題,還有一些亞健康、肥胖兒童,其實都是和我們在日常家庭主婦採購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個營養學的基礎知識在指導著我們,我覺得這都是現在需要提高的。
主持人:
健康合理的飲食、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現在我們生活當中能夠看到很多肥胖兒童,包括成年人的肥胖者也越來越多,還有很多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疾病也越來越多,其實和一些不太科學的生活習慣是有直接關係的,是吧?
河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李宗民:
對,現在衛生的科普宣傳非常重要,現在隨著人的飲食結構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這個有關的疾病也隨之而來,比如説現在人們通常説的四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脂肪、高膽固醇,這些也都有了。現在好多人吃雞蛋,雞蛋黃他不敢吃,説膽固醇高。實際上科學的方法,身體對膽固醇需要一定的量,是有好處的,當然過多不行,一個雞蛋它含膽固醇大概是250毫克,但是人的需要量是300毫克,所以一天吃一個雞蛋也沒有什麼影響。
主持人:
衛生和健康方面的基本的常識,這就是科學素質的一個方面。
程東紅:
另外我覺得還有,現在自然災害近幾年發生的頻率是比較高的,公民在遇到自然災害的時候,能不能夠合理的採取應急避險的措施,很多方面我覺得我們表現的科學素質比較低。在這個時候,有時候你了解一點基本的科學知識,可能就意味著幾條性命。我特別記得前些日子媒體報道,一個深圳的小姑娘,小學生,她就是因為在學校老師告訴她了,講過當發生一氧化碳中毒這樣的時候,要通風開窗,要把新鮮的空氣引進來。所以當她發現她的父母在家裏面由於熱水器的問題,好像是這樣,屋子裏面氧氣太少了,一氧化碳洩露了,父母暈倒了,這個小姑娘居然看到這個不驚慌,想辦法用力把浴室的窗戶推開。
主持人:
這就需要平時培養這方面的知識,也就是緊急避險、避難方面的常識。
李宗民:
安全自己保護,特別像有的發生火災以後,剛才程書記説了,有的能夠自己逃生,有的傷亡很大,為什麼?他不能採取科學的方法保護自己進行逃生,所以造成很大損失。
主持人:
我印象比較深的,我記得當時東南亞海嘯期間,有一個英國小女孩她學過一些海嘯方面的知識。
程東紅:
有地理上基本的知識。
主持人:
所以後來她救了很多人,成了一個小英雄。我知道在這方面日本做得比我們要好一些,尤其是針對青少年、未成年人。
程東紅:
對,地震的這種知識、應急避險、經常演習,應該全民普及。
主持人:
所以剛才我們説到,有衛生健康方面、應急避險。另外環保方面是不是也會涉及到這方面的科學素養?
程東紅:
環保方面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家庭裝修。無論是裝修的設計者、施工者,還是我們作為業主要裝修,是不是哪些化學品對健康有危害,哪些東西在居室裏超過多大的濃度,它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好像這幾年人們意識越來越高了。前幾年好像選購家裝還是首先看價格、美觀這些標準,現在綠色環保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我想這也是和你們媒體的朋友們做了很多這樣的宣傳,讓老百姓掌握更多的知識有關。
主持人:
現在在農村是不是,李主席你們在河北省可能經常接觸這方面的工作,農民在這方面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是不是封建迷信呢?
李宗民:
封建迷信問題、移風易俗問題、農村環保問題、農民生活方式存在的問題,剛才咱們談到衛生保健健康這方面,據我所知,咱們衛生部有個通例,比如在城市現在死亡率佔第一位的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在農村通例的就是呼吸道疾病,為什麼會産生這種結果呢?我估計跟農村的人不講究科學、過量吸煙大概有關係。
程東紅:
其實我覺得對於現在農村科學素質的緊迫性,還特別體現在依靠科技脫貧致富,建設新農村的這些方面。現在是沒有新農民,哪兒有新農村,而新農民涉及到他懂技術、會經營,在這些方面他如果沒有一定的農作物的知識、節氣的知識,那麼比如説調整産業結構,比如説走規模化的生産道路,比如説做綠色的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産,這種高附加值的就都做不了。
主持人:
而且科學素養還不僅僅是一些勞動技能等方面,因為我們以前開玩笑,朋友之間可能會説你這人有知識沒文化,有文化沒素質,就是説你有文化,但是沒有科學素質。科學素質除了我們剛才説的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能或者一些科學知識以外,是不是還有其它方面的一些內容?
程東紅:
其實科學素質是一個綜合的現代人的基本素質的一個方面的表現,我們現在經過專家的研究,主要的體現應該是了解基本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另外在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方面,應該是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另外還有特別重要的一條,他能夠具有一定的綜合應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來處理他的實際問題。
主持人:
聽起來好像有一些難度。
程東紅:
或者是參與公共事物的這樣的能力。比如我舉一個例子,就是説它不能光是一個知識,比如現在有一些學校,計算機課,教學生編程序,編程,現在教的編程方法,不要説等到學生真正走上勞動力市場,可能你今年開的課,現在這種編程方法、這種語言,已經不是在市場上的主流語言了。
主持人:
我們之間都有這種感受。
程東紅:
都有這種體會,我們要讓學生真正掌握的是什麼?應該是學習的方法,如何面對一個未知的新的知識,把它從新知識、自己不會的知識,變成自己能掌握的知識,這就是一種能力。
主持人:
所以我們現在也特別強調學習能力,以及再學習能力,從學校出來以後,還要有這種再學習的能力,就是常説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校教育其實給的是一種方法,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科學素質,也專門開展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這方面的情況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
解説:
國務院在2006年2月發佈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綱要的目標是,到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公民科學素質明顯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的水平。目前,中國將重點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農民科學素質行動、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5月26號,中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在北京起動。
主持人:
剛才我們通過短片了解到,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主要內容,今天我們在節目一開始就已經説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已經是今天正式起動了,會有什麼具體的行動內容嗎?
程東紅:
我想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指導方針就是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構建和諧,所以顯然就是所有的全體人民,你、我,我們大家都需要提高素質。但是現在我們認為,必須抓住重點、聚焦關鍵,最重要的這次提出,要提高四類人的科學素質,第一就是未成年人,第二是農民,第三是城鎮勞動人口,第四是領導幹部、公務員,這些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的提升,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主持人:
剛才您也談到了這四種重點人群,到底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質?又如何針對這四類不同的人群,開展科學素質方面的具體行動呢?我們接下來繼續討論。
(科學普及要大餐還是家常菜?科普工作發生了哪些變化?)
主持人:
剛才您也提到了,這四類主要的人群有未成年人,還有城鎮居民、農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這四類不同的人。首先説到未成年人,因為現在我們一般説未成年人,説青少年可能會有一些關鍵詞,比如説追逐明星、追逐偶像、網絡遊戲、時尚運動等等,這可能是他們的興趣點,怎麼能把科學素質和他們所感興趣的內容結合在一起?
程東紅:
我覺得你剛才説的青少年的這些時尚的興奮點我都同意,你還有沒有注意到青少年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我作為一個母親,我曾經注意到我女兒和其他的孩子,能夠蹲在地下觀察小螞蟻,或者觀察小昆蟲,他能蹲在那兒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另外來了慧星、流星雨了,誰最熱心,夜裏頭不睡覺要看。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求知欲,實際上是科學工作的種子。在這一點上,我認為科學家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這種動力和青少年的這種求知本質是一致的。
主持人:
但是關鍵是我們怎麼把他心中好奇的、探求的種子能夠趕快發芽,李先生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嗎?
李宗民:
剛才程書記説了,我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各種興趣小組,來培養青少年的科技興趣。比如説我們現在的科技館就是非常受孩子歡迎的校外科普活動陣地,我們河北省科技館是3月23號開館,到現在正好兩個月,接待觀眾達10萬多人,其中80%以上都是青少年,未成年人,他們去了以後玩得特別開心,有的孩子去了,一天都不出來,中午飯拿個麵包、吃點方便麵,非常受歡迎。
程東紅:
科學教育要保護孩子的這種求知欲、好奇、鑽研,而不是讓孩子覺得科學教育學科學就是學知識、學死的東西,實際上科學是活的東西。
主持人:
所以今年全國科技周現在正在舉行,活動也特別豐富,我們的記者今天去採訪,還帶回來一個東西,就是“解密達芬奇”,特別有意思,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記者:
如果我們把達芬奇譽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富盛名的藝術大師,曠世奇才,我想大概一點都不過分。他的繪畫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都是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傳世之作。我們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他同時也是一個極具創新才能的科學家、發明家。5月26號,記者來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因為這裡配合北京科學周、科技周,正在進行著一個展覽活動,就是“從另一個視角認識萊奧納多.達.芬奇”的科技展覽,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重新認識達芬奇,解密達芬奇。
解説:
此次展出的59件展品中,有大量根據達芬奇的手稿組裝成的珍惜精製模型,有達芬奇發明的飛行器、無人駕駛汽車、各種機器裝置,還有他繪製的人體解剖圖。
北京自然博物館副館長 趙野木:
這個就是達芬奇設計的一個自動車,當時這個自動車是在舞臺上可以來回走的。
記者:
我聽説現在在意大利的話劇舞臺上,仍然使用這個無人駕駛的汽車。
趙野木:
是,它通過彈簧來制動的。
解説:
而最神秘的就要屬達芬奇的設計手稿了。
記者: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達芬奇的手稿,這裡面記載著達芬奇500年前在科學領域的奇思妙想。我們知道現在在全球同步上映的《達.芬奇密碼》正在全球熱播,很多人也在想,達芬奇手稿裏面究竟有沒有這種密碼難以破解,還存在這些謎團呢?今天我們試圖在這裡找到答案。其實達芬奇的手稿裏面是沒有什麼密碼的,他用了徑向書寫的方法,因為他是個左撇子。所以我們看到在他的手稿裏面,所有的文字都是用反的來寫的,只有我們拿著一個小鏡子,在小鏡子裏看,才能知道他真正寫的是什麼。所以這個手稿非常的珍貴,也非常的奇特,這種徑向發明也是他首創的。我們看到在那裏,有一個關於水分子自然科學的手稿,一共有64頁,據説在1994年曾經被比爾.蓋茨收藏,就是這個。
主持人:
應該説這個展覽還是能夠把科學和人文的元素結合起來,但是對於青少年來説,我覺得這個可能不像索尼探密館那樣,還是那麼容易接近的。
程東紅:
我覺得這個展覽據我了解,是他們引進的意大利的一個展覽,但是我想讓孩子們看一看這些幾百年前達芬奇的這些東西,起碼能夠給孩子這樣一個感覺,就是我愛好藝術的人,我追星或者是愛好體育的人,並不排斥我還是一個科學家,或者是一個工程師。
主持人:
對,達芬奇就是這樣。但也有人説,現在這個時代是産生不了達芬奇這樣的人了。
程東紅:
可能我們需要營造一種像文藝復興時代那種寬鬆的,讓所有的創意迸發的社會環境。
主持人:
我覺得現在倒是有這樣一些科技活動,能夠和青少年們結合起來,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是好事。但是像有些西部地區,他們可能不能像大城市的孩子,接觸到那麼多的科技館、博物館,各種活動特別新奇的活動,或者學校定期組織參加這樣的活動,這次全民科學素質行動有沒有考慮到這方面的情況?
程東紅: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裏面專門有四個基礎工程來支撐四項行動,其中一個基礎工程叫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其中有一條,就是要發展在邊遠地區的這種科普設施在老百姓身邊,其中有一個就是科普大篷車,我們現在科協在下面大概有68輛還是70輛科普大篷車,什麼叫科普大篷車呢?就像一個大的集裝箱車,兩個型號,裏面可以裝50多件展品,40多個展板,另外有LCD投影,可以放電影或者是DVD,還可以帶一些書,或者是一些種子下去。所以這個大篷車就是流動科技館,到了一個地方,就是當地的孩子們和村民的節日,我們尤其把這個配到所有現在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就是開著大篷車下去,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當地的節日和集市的日子,我們就去,支了攤,拉了賬篷,或者把大篷車開到一個邊遠的中學或者小學的學校裏面,把這些展品在操場,或者在他們的教室裏面展覽。
主持人:
你們河北省現在的大篷車呢?
李宗民:
非常受歡迎,我們叫流動科技館,也叫科普大篷車,我們河北省有一輛,已經三年了,去年一年我們科普大篷車已經行程一萬公里了,從南到北。
主持人:
針對的對象很廣泛。
李宗民:
主要是邊遠地區,沒有科普設施的、沒有科技館的這些孩子怎麼辦,開著大篷車到他們學校去,利用他們的操場、利用他們的教室、利用他們的廣場進行宣傳,去年我們跑了30多個縣,100多所學校,孩子們非常歡迎,大部分都是互動的。
程東紅:
現代科技館理念的互動的展覽,我們開發的,它是一個箱子,車推下來以後,箱子打開,箱子就變成展臺,展品放在上面。
主持人:
我有時候去科技館,看到這種可以體驗式的方式、遊戲式的方式來探索科學,我覺得這種方式都特別好,以後大篷車能夠更普及的話,能夠激發孩子這方面的興趣。另外我們注意到很多影視作品、文學作品,包括這方面的科普雜誌,其實也能夠吸引人們對科學方面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看看一些主要的科普雜誌,我們選了很多雜誌的封面大家來了解一下,有《中國國家地理》、《科技中國》、《科學世界》、《華夏地理》,這樣的雜誌現在真的是越來越多了,《科技新時代》、《中國科學探險》,這都是非常好的雜誌。我小時候記得有一本《奧秘》,也特別好,都很喜歡看。而且我注意到像美國的科學探索頻道,他們拍攝了很多影視作品,科學方面、探險方面的作品,就像好萊塢大片一樣,充滿了懸念,充滿了刺激,其實這些對於青少年來説,也是學習科學非常好的途徑。
程東紅:
我們覺得科普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能夠真正參加活動的孩子、青少年畢竟是少數,永遠不可能是百分之百,而你們這些大眾傳媒,電視、雜誌、報刊這種公共傳播平臺,影響力太大了。
李宗民:
是非常大的。
程東紅: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和媒體的朋友們攜手,用這種公眾特別喜聞樂見的公共傳播的方式來做,所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四個基礎工程裏,還有一個叫大眾傳播媒介的科普能力建設工程。
主持人:
剛才我們説了很多如何普及科普方面的話題,那你們在具體的工作當中,尤其是李主任你在河北省,具體開展工作當中,您覺得現在普及科學在哪些方面還有難度?
李宗民:
現在難度還是有一些難度,現在科普工作形勢非常好,可以説科普的春天已經到了,特別是科普法的頒布,《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頒布實施,形式非常好,黨和國家也非常重視,特別是老百姓對科學技術知識的需求非常迫切。
主持人:
還缺什麼嗎?
李宗民:
我覺得是非常好的,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我覺得有這幾個方面,我説的不一定對,咱們一起討論。一個是我覺得現在還有一個認識問題,把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創建創新型國家,特別是我們國家的綜合能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一些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二,現在是學科學、用科學,社會素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三是機制問題需要進一步建立,投入問題,還有我們的科普資源開發、共享。
程東紅:
特別是共享。
李宗民:
還有共享這一塊還是跟不上當前形勢人們對這個的需求,科普資源比較匱乏,我覺得這幾方面還有一些問題。
主持人:
我想既然今天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已經正式起動了,可能各方面的工作只要重視的話,很快就會普及。我其實很羨慕現在的這些孩子們,他們有機會能夠接觸到那麼多科技方面的活動,這樣可能從小就能激發起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非常感謝兩位嘉賓能夠在今天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起動的日子來到演播室,給我們介紹這方面的情況,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本期節目,明天再會。
製片人:楊繼紅
策劃:楊修雯
主持人:魯健
編輯:劉維紅
記者:董寶磊 劉宏偉
監製:王未來
責編:辛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