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2日 13:50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上網瀏覽新聞,看了一會兒,就實在不願再看下去,因為在十多分鐘的瀏覽過程中,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兩條有關未成年人無辜殘害別人生命的報道,好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沉重。

  一是《華西都市報》4月12日的一篇報道:4月5日,在樂山市沙灣區嘉農二中初一讀書的海強(化名)在一家黑網吧裏,被沫東小學六年級學生小東(化名)、小明(化名)等4位小學生用拳腳活活打死,原因是前兩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海強在自行車上吐口水飄到小明身上。據悉,4個打人者均未滿14歲。

  二是新華社4月13日的一條消息:兩個不滿18歲的退學少年,淩晨4時左右,從遊戲機室出來覺得很悶,正好看見一個年約50歲左右的乞丐坐在路旁邊,就拿他“解悶”。開始拳打腳踢,接著又拆了公園裏的竹子,並搶過乞丐的酒瓶和磚頭毆打他。打完後,兩人還不過癮,又取下乞丐身上的棉花燒他的身子和頭髮,直到把乞丐弄得奄奄一息,方才離去。最後,男乞丐經搶救無效死亡。

  看了這兩則報道,使我不禁想起了《華西都市報》去年2月報道的一件事兒:五名在校大學女生將一弱女子關在包間內,對其輪番施暴長達5小時,原因是其中一女生懷疑受害女勾引了她的男友。據報道,在長達五個小時的施暴過程中,以陳丹為首的五名大學生採取了一系列殘忍的手段,對受害人進行了殘酷地虐待。當被害人在她們的逼迫下用打火機燒自己的體毛時,五個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孩,竟然樂得在旁邊笑作一團。

  第一個案例,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毆打別人並致其死亡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學生;第二個案例,因窮極無聊,拿別人“解悶”並致其死亡的是無法無天的中學生;第三個案例,因無端的猜疑,對別人肆意虐待並致其重傷的是冷酷無情的女大學生。雖然年齡大小不一,文化程度有高有低,作案手段也各有差異,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寬容、蔑視規則、不知道敬畏和珍惜生命。

  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我們的孩子一直都在接受教育,為什麼還會出現這些自私自利、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呢?

  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找,一個是孩子本身的問題,另一個就是教育的問題。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邪惡的,因此,我們只能從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方面去找問題。也就是説,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認真地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理念,到底是把“培養孩子成才”作為第一目標,還是先教孩子做人,首先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公民?

  顯然,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無論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把“成才”放在了第一位,而恰恰忘了“成人”是“成才”的基礎。“望子成龍”、“培育英才”、“國家棟樑”這三個成語,分別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闡釋了這一理念。

  可是,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教育理念是有缺陷的,因為真正能夠成為國家棟樑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只能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事實上,連做一個凡人都不夠格的話,“成才”又從何談起呢?

  最近,武漢市教育局對中小學生的“三好”標準做了調整,其中“好公民”被放在了第一位,這也表明,人們已經注意到了傳統教育理念存在的缺陷,開始嘗試著從“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轉變,也就是説,我們希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首先是一個好公民,然後再談“成才”的問題。

  實際上,在世界許多國家,孩子們一入學,就要接受公民教育課程的培訓,內容包括怎樣平等對待別人、怎樣正確對待自己;作為一個公民,享有什麼權力、承擔什麼責任,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等等,其目的就是要把孩子首先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公民,然後再談其他方面的發展。我們也有類似國外公民教育課程的思想品德課,但是這些課程過多地強調了宏觀方面的內容,卻往往忽視了在微觀層面上對孩子的精神、人格、修養、權力責任意識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因此,不管社會怎麼變化,“做人”始終是第一位的,家庭、學校、社會都要更加注重對孩子公民意識的培養-----不管孩子長大以後能否成才,只要他人格健全、平等待人,只要他心理健康、是非分明,只要他舉止文明、修養良好,一句話,只要他是一個合格的公民,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作者:豫子曰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