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22日 15:22 來源:
“金榜題名”是傳統的喜慶事之一,在農村,通過上學從而改變身份,是諸多農民曾經普遍選擇的方式,然而,昂貴的教育費用正在逐漸堵塞著農家孩子“鯉魚跳龍門”這條道路。目前,教育負擔已成他們最沉重的負擔,如山高的教育支出使得他們的孩子不能從小學一直走到大學畢業,甚至在不到初中畢業的時候,就早早地離開了學校。 (央視國際 06月21日消息)
看了這則報道,筆者耳際迴響著農民為孩子上學難揪心的話語,不覺一陣酸楚。“不上學等著窮,上了學立刻窮”、“即使賣血也得把孩子供出來”,尚義縣黃腦包村村民李靜説,村裏人過日子,過得好也能過,過得壞也能湊合,但就怕家裏有孩子唸書。不念吧,兒子會像老子一樣,種一輩子地,受一輩子窮,沒出息。念吧,費用高得實在是很難承受,砸鍋賣鐵也湊不齊。
這使我想起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回答記者有關“三農”問題的提問時,曾引用著名國際經濟學家舒爾茨有關“窮人經濟學”的論述。在舒爾茨看來,“窮人關心改善他們的命運和他們孩子的命運並不亞於富人”,如今農村兒童衣食無憂,農民最關心的當是孩子的讀書問題,比照“窮人的經濟學”這個概念,筆者也要為中國農民呼籲,他們是多麼需要對窮人教育格外照顧的“窮人的教育學”!
近年來隨著各級黨委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兩免一補”政策正在各地得到落實,因此義務教育階段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不少。但是,當今的高等教育,對有的人來説,是狂歡的盛宴,而對窮人來説,卻是淒冷的苦酒。窮人的孩子從跨入大學的門檻,他的家庭就背上了債務的十字架,這副十字架將伴隨他好長一段艱難的人生旅途。這樣的教育公平嗎?為什麼窮孩子就必須承受難以承受的債務之重?儘管現在各種助學獎學措施都在實施,也確實幫助了不少窮孩子,但由於各種原因,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像李靜這樣的農民極有可能因教返貧,這是任何人也不願意看到和接受的事實。
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貧困家庭出一個大學生,他今後的發展將使得整個家庭脫貧。反之,這個家庭就要依靠國家,借助民政的社保、救助等方式脫貧,難度、成本都將大大增加。在這個意義上,各級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傾斜,最終與國家扶貧計劃結合在一起,通盤考慮,更全面地解決好這個現實的難點。這也許正是“窮人教育學”所要回答的問題。
“窮人的教育學”不僅靠政府而且應在全社會更廣泛的範圍內持之以恒地來實踐。社會上有貧有富原是很難避免的事情,問題是要讓貧者有改變命運的渠道,這條渠道就是教育。這是整個社會公平的支撐點,沒有教育上的公平,社會階層就很難流動起來,就貧者永遠貧,富者永遠富。因此大家一起來關注貧困學子的讀書問題,各級政府應義不容辭地牽好這個頭,認真查一查本地尚有多少孩子根本上不起學,該怎樣一個一個地救助到家庭和人頭?認真查一查已經上學的貧困學生是否又面臨著重新失學的危險,該怎樣為他們創造無憂無慮的學習條件?
拉美貧困國家有句名言,“你要感謝我給你幫我的榮幸”。讀懂“窮人的教育學”並實踐“窮人教育學”,不僅僅是讓政府和社會感到榮幸的事情,而且是政府、社會的一種責任和義務。如果農民教育的負擔沉重如山,讓孩子讀書就像押寶 ,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將很難實現。 (作者:梁江濤)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