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6月15日 15:37 來源:
畢業于揚州大學的王家貴放棄年薪6萬元的南京紅太陽集團的副總經理職務,回鄉辦起了養豬場。談起從老總到豬倌這段不尋常的經歷,王家貴説:“做副總雖是白領,但畢竟是替別人打工,人生應當有一份自己的事業。當然,我從城裏到鄉下,開始父母堅決反對。但是,我最後還是跨出了這艱難的一步。”(6月12日《鹽阜大眾報》)
思路決定出路,王家貴的可貴之處在於,他不僅把自己從“官本位”的思想中解放出來,還把自己從優越感中解放出來。最根本的是把自己從錯誤的位置中解放出來,找到真正讓自己施展才華的天地。
然而,時下有五種落後的擇業觀念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困難。
一是攀比心理。應屆大學畢業生尋找選擇就業單位時,往往是拿自己身邊同學的擇業標準來定位自己的就業標準。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單位非常適合自身發展,但因某個方面比不上同學選擇的就業單位,就徬徨放棄,事後卻後悔不已。
二是盲目求高心理。部分大學生單向考慮自己的就業理想,要求用人單位十全十美,工資、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無不在其考慮之中,卻忽視了如此完美的單位能否接納自身,最終導致不少大學生與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失之交臂。
三是不平衡心理。部分大學生或因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不足,或因時機把握不準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單位,但這些大學生往往不正確歸因,反而怨天尤人,從而産生不平衡心理。
四是自卑心理。在競爭激烈的求職場上,部分大學生因所學專業不景氣,或因自己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不如其他同學,或因求職屢次受挫,産生強烈的自卑感,並進而轉化為自卑心理。有這種心理的大學生往往沒有信心和勇氣面對用人單位,不能適當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身的長處,從而嚴重影響了就業與擇業。
五是依賴心理。有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雖然接受了大學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還是缺乏應有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在擇業就業時,對一個單位是否適合自己,往往不是憑自身思考來決斷,而是依靠父母師長之意、師兄師姐之言進行取捨,表現出較強的依賴心理。
一個人可以勝任許多工作,但肯定有一個最適合你的。也許那一份工作不如你現在的工作那麼令人羨慕、那麼輕鬆,但是,讓你的心有最大慰藉和滿足的,一定是讓你最大限度發揮你的才能的那一份工作。把自己從種種桎梏中解放出來,為自己構造一個最佳發展平臺,以期對社會有最大貢獻,這應該是“老總養豬”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也許這正是那些因為擇業而苦惱和徘徊的大學生們所需要借鑒的。(作者:梁江濤)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