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讓孩子遠離“灰色童謠”
央視國際 (2005年06月03日 14:25)
濟南一市民發現兒子在準備“六一”節目時,竟有聲有色地唱道:“太陽當空照,骷髏對我笑。小鳥説,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沒了……”。調查發現,一些帶有暴力等色彩的童謠正在孩子當中悄然流傳。(6月2日《齊魯晚報》)
曾記得,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上倒映著美麗的白塔……”的優秀童謠,讓我們稚嫩純真的歲月,因此而豐盈和燦爛,也承載著我們一個個陽光般的希望。可不知從何時起,那些健康的、好聽的校園童謠正逐漸失聲。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內容低俗甚至有色情、暴力傾向的“灰色童謠”趁虛而入,污染孩子純凈的心靈,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産生扭曲教化作用。試想,當孩子對黑社會滿懷憧憬和羨慕的時候,那將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灰色童謠”的出現和流行,固然有孩子缺失理性鑒別能力,對善惡美醜分辨力不高,容易受到不健康知識侵襲等原因。但更為關鍵的是社會教育出現了某種偏差。
首先是德育教育的缺失。近年來,從幼兒園開始直至高中,德育教育往往是作為教育的一種“搭頭”,可有可無,有些學校甚至根本就不開設德育課,使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正統的學校德育教育。
其次,現有的童謠或舊壇裝新酒,缺少新內容、新情趣;或枯燥乏味,脫離實際,兒童不願傳唱;或成人化,思想性太強,缺乏韻律。加之電視、網絡、手機短信、不良書刊等影響,孩子們耳濡目染的便是曖昧頹廢甚至是充滿暴力的歌謠。
其三,應試教育的盛行,孩子學習壓力增大,而家長、老師又不能及時與孩子談心溝通,一些孩子便通過傳唱這種灰色童謠來發泄情緒。而學校對“灰色童謠”也往往採取寬容的態度,有的還當作學生“有創意”、“有特色”的表現,客觀上助長了“灰色童謠”的氾濫。
作為一種文藝形式,童謠的存在與發展與時代脈搏和生活環境息息相關。而孩子們往往對新知識、新的藝術形式錶現出一種強烈的愛好。“灰色童謠”的流行,恰説明了兒童需要健康童謠的滋養和哺育。因此,對這種“灰色童謠”,科學的作法不是簡單粗暴的扼殺,而是投其所好,將功夫下在貼近兒童生活、健康向上的新童謠創作上。正如專家所説:“如果沒有優秀童謠走進孩子們的心靈陣地,‘灰色童謠’勢必會佔領這一領地,嚴重阻礙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情趣。”
在牙牙學語之際,童謠就成為“活教材”,優秀的校園童謠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養料,具有其他任何動畫、玩具所不可替代的滋養心靈的作用。因此,為孩子推出健康活潑、音律輕快、上口易記的童謠,不僅是孩子們的願望,更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