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加分政策屬於“榮譽株連”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2日 16:59)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人的“株連情結”可謂由來已久,不僅“罪狀”要“株連”,就連“榮譽”也要“株連”了。據4月11日《競報》報道,北京市中考加分政策日前敲定:對烈士和駐邊現役軍人子女加20分給予照顧錄取;對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子女加10分給予照顧錄取;其他現役軍人子女,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如此加分政策,實際上仍屬一種變相的封子蔭女的“榮譽株連”。
軍烈人員獻身邊防的精神作為一份珍貴的精神樣本,自然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善待和珍視,更應在更大範圍內弘揚光大。但是,北京在招生錄取考試中實施以父母“榮譽”來“株連”子女的加分政策,究竟是否公平公正,是否真正有助於奉獻精神在社會上的深度傳承和發揚,甚至是否有益於被照顧對象本身的“茁壯成長”,恐怕都存在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為軍烈子女考試成績加分,直接破壞了“成績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試原則。因為在考試中,考試主體是考生而不是其父母,所以考生與考生之間應該通過考試成績平等對話,而非拿父母的奉獻精神或工作成就説事或“幫腔”。同時,招生考試中任何的加分因素都對當事人和其他考生産生著非同尋常的影響,故而所加分數若跟考試當事人的主觀努力密不可分尚情由可原,假若跟考試當事人的努力沒有一點的聯絡,甚至百竿子打不著,恐怕就難免有損考試的公平、公正之大原則了。軍烈子女靠父母的榮譽背景加分,也是對其他考生的最大不公,因為非軍烈子女考生還沒考試,就已經先行“輸”給軍烈子女10到20分之多了。
其二,加分政策看似在為軍烈子女的成績加分,實際上卻是在為其為人的精神減分。因為軍烈人員把奉獻精神付諸行動,作為其子女,自然值得引以為豪,但在其子女沒有與該奉獻精神發生任何實質性關係的前提下,卻憑空就能在“分分見血”的考場上近乎“白揀”20分之多,從道理上似乎有點説不過去。而對被加分的考生本人來説,如此不勞而獲的“加分”,恐怕也只會消磨其個人意志和動力,因為畢竟這樣的“加分”對其自己來説,來得實在太容易了。同時,加分政策還容易增加軍烈在子女在日常學習中的惰性,更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進取精神自行減分。
其三,如此“隔代獎勵”還很容易成為某些“教育腐敗”的合理性暗示。類似加分政策在本質上與傳統的封子蔭女的獎勵政策同屬一類,是一種戕害或抹殺“個體”存在的“株連式”的獎勵機制,使得兒女變相成為父母榮譽的“株連體”甚至附庸。這種加分的獎勵政策不僅使得軍烈子女身上固有的“上進活力”向惰性方向靠近,更容易助長某些人把父母成就或榮耀人為向子女身上轉移的腐敗現象在社會上蔓延,甚至成為一些“教育腐敗”變相的參照依據。故而此種“榮譽株連”無助於軍烈人員的奉獻精神在社會上的傳承和發揚。
所以説,加分政策是一種不適當的“榮譽株連”,它看似在為軍烈子女的考試成績進行加分,實質上是在給其為人的奮鬥精神實施減分,甚至暗中增加了軍烈子女在今後人生里程中“成長代價”,故而類似的“榮譽株連”還是緩行為好!(作者:牧野風)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