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愛國歌曲選《蝸牛》勿忘教育疏導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7日 11:57)
周傑倫的歌曲《蝸牛》進入上海市愛國主義歌曲推薦目錄,對此,多數時評文章都是從或褒或貶的角度來議論的,作為教師,筆者覺得這種角度有點離題太遠,我想要説的是,對於這種現象,及時引導和教育疏通比任何爭論都有實際意義。
通俗歌曲具有很強、很普及的教育功能,這是任何人都必須承認、不能回避的,所以,中學生對流行歌曲非常熱衷對周傑倫非常狂歡,教育如果避開通俗音樂,顯然不能讓學生信服,作為音樂教師的筆者就常常將各種流行音樂搬到課堂,刺激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搬上以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對待魚龍混雜的流行樂壇,必須進行理性的、專業的分析,對於流行歌曲以愛情為惟一主題的創造思想狹窄的現象給予批評、對假唱和惡俗炒作進行糾偏等,開闊學生音樂視野,又能讓他們用辯證眼光分析問題,所以,對待周傑倫的《蝸牛》,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忽略了引導。
周傑倫的音樂雖然有很大的消費群,“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熱鬧中仍有很多不足,特別是對於成長期的學生,教育者不能對這種不足和另類裝聾作啞、視而不見。筆者仔細玩味周的音樂,激越節奏,咬字非常不清,聲樂審美的起碼標準咬字清晰、字正腔圓都做不到。歌手廖百威説;“我不敢恭維他唱現場,因為走音(笑),我也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唱的這樣含糊不清,卻仍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我覺得這樣的東西成為‘潮流’畢竟不是正確的”。這種結論也許有點武斷,但是周傑倫咬字不清晰卻是難以回避的“音樂病”,作為聲音作品,這樣嬉皮士式的做態和漫不經心甚至帶點荒誕的另類也許能讓孩子感到陶醉,教育者對這種打破了傳統聲樂評判標準的做法卻不能不予重視,離開了科學的、專業的引導,就會形成盲從、頂禮膜拜,讓學生們模倣周傑倫的“嘴裏一半,肚裏一半”,稀裏糊塗的演唱,這顯然會形成嚴重藝術誤導,形成自以為是的藝術偏見,特別是孩子們都比較崇拜明星,這種及時的客觀的疏通不能缺失。
第二種疏導是對於校園歌曲創造體制的疏導。孩子們愛唱流行歌曲,更適合校園藝術歌曲,可是,當今校園歌曲已成為了稀有資源,孩子們今天唱的歌曲還是五十年代的《讓我們蕩起雙槳》等,甚至大唱露骨情歌,校園歌曲老化,經濟回報屢低,沒有作曲家願意從事這方面創作,沒有辦法,只得將流行歌曲搬到課堂上,彌補校園歌曲的不足,如果有優秀的豐富的校園歌曲不斷誕生,並且也有比較高的流行度和美譽度,何苦讓有爭議的《蝸牛》進入推薦目錄呢?良莠不齊的通俗音樂的受眾畢竟是成人和社會大眾,而不是未成年人,這是藝術斷層才導致的無奈和困窘。所以,在強調“輸血”的同時,更要強調“造血功能”,在強調健康通俗歌曲可以進課堂的前提下,人們更要呼喚校園能有自己的歌曲,形成以校園歌曲為主、通俗歌曲為輔的教育陣地,而不是校園歌曲陣地完全通俗歌曲佔領的文化異化,政府倡導開放文化理念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校園歌曲文化體制進行疏通,給孩子更多健康的校園歌曲。(金明雨)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