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莫以學歷斷“才”路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7日 14:09)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1月4日,廈門市春季公務員招考開始報名。本次公務員招考全部面向全國,沒有地區限制。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取消學歷類別限制,所有職位所要求的學歷均不區分全日制學歷和非全日制學歷。這是廈門市首次允許自考、電大、夜大、函授等國家承認學歷的非全日制學歷文憑獲得者報考公務員(1月5日《人民日報》)。
長期以來,我們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以上職稱的人員”才稱為人才,這一標準和觀念使得中國的招聘廣告中總少不了“學歷或者職稱要求”。一些單位招聘人時,非本科生、研究生不要,而通過普通大專、函大、夜大、成大、職大等教育形式畢業的“五大生”總是被排除在外。於是,一些本科生、研究生悠悠然進了單位,卻要麼是眼高手低,這也看不上眼,那也不願幹。要麼是有名無實,這也不會幹,那也幹不了。但由於有學歷,便在單位有編制、有地位,日子過得優哉遊哉。還有就是“水淺難養大魚”,一些人才被單位招來,除了裝點門面,卻無用武之地,不得不“擇枝而棲”,人才“高消費”導致人才“高流動”,單位經常招人,卻是無人可用,耗財費力,于自己、於人才都不是好事。
人才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一個人是不是人才,關鍵要看他適不適合這份工作,在這個崗位上有沒有發展前途。有些單位、有些崗位,對工作者本不需要什麼特別高的學歷要求,只需要招一些“合適”的人即可,對於那些沒有學歷,但工作踏實,能勝任工作者來説,就是合適人選,就是人才。這些人由於在教育上投資相對較少,對於薪酬往往不會“獅子大開口”,把他們當作人才,既可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更能為單位節省“人才使用費用”。這種“雙贏”局面 套用一句廣告語來説,那就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比爾 蓋茨是軟體業的人才,邁克爾 喬丹是藍壇的人才。如果換一下,讓蓋茨去打籃球,讓喬丹去開發軟體,恐怕他們連門也進不了。從這個意義上説,對於什麼是人才,本就不該有一種統一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每個地區、每個單位、每個崗位,對於人才都應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要用崗位、工作來認定人才。
把學歷作為認定人才的首要標準,便輕輕地將許多有能力的人擋在了“人才大門”外。但是,做工作靠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學歷只是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或者標誌。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沒學歷,卻不一定就沒能力。相反,許多人學歷一般,卻是能力超群。在這種情況下,視別人才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學歷、戶口、性別等限制統統拋到一邊,讓大家同場競技。政府的工作,就是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競賽規則,誰有能力,誰勝出,誰沒能力,誰靠邊站。這樣“不拘一格選人才”,才可能讓真正的人才脫穎而出,才可能讓文憑、學歷、職稱等回歸能力本位,“假文憑”、“假學歷”、“假職稱”等才可能絕跡。
就政府部門來説,招聘的多是公務員,而公務員,除了個別特殊崗位,更多從事的是服務性、操作性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説,許多公務工作並不需要太強的創造力,而更需要的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執行力,也就沒必要一定要學歷越高越好。政府部門招聘人才惟學歷是舉,與我們過於陳舊的“人才觀”大有關係,也是一些領導顯示自己“重視人才,尊重人才”的“人才政績觀”在作怪。比較而言,在對“人才”的理解上,倒是一些民營企業家、私人老闆的觀念遠遠領先於一些政府部門、國有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一個錢是自己的,用人時“精打細算”,求實用不圖虛名;一個錢是公家的,用人時“大手大腳”,只管名聲好聽,不管效益高低。
就拿以務實精神出名的溫州來説,曾經紅遍全國的“海龜”,在溫州老闆們那兒就沒怎麼得過寵。這並不是因為溫州老闆看不起“海龜”,更不是他們用不起“海龜”,而是因為,溫州州老闆認為,“海龜”看上去很美,但與本地商業環境相去甚遠,容易“水土不服”。再説了,精明的溫州人會算“成本賬”:好多工作根本不需要什麼“海龜”來做,甚至連本科生都不需要。花大錢招來“海龜”、研究生,雖可裝點門面,最終只能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還不如招個自考生、大專生實惠。
溫州老闆用人跟做生意一樣,不花冤枉錢,不做虧本買賣。溫州人的“人才觀”非常實用,其核心也非常簡單:重實而不重名,實用的才是真正的人才。作為政府,在人才的認定與使用上,更應該倡導與奉行“實用”原則。廈門不以學歷斷“才”路的做法就是對這種原則的真正踐行,值得學習和推廣。(網友:易其洋)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