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免考狀”背後的悲哀和思考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6日 12:22)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記者從佛山禪城區某中學獲悉,佛山一學校為提高升學率,通過省一級學校評估,竟然以畢業證為交換條件,要求差生簽訂不參加中考協議。據介紹,該校初三畢業生418人只有384人參加了中考。( 據7月2日《深圳商報》)
為了提高自己的升學率,不惜逼迫差生簽署所謂的“免考狀”,該學校的做法其實已經不新了,這樣的新聞我們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在這裡,學校的利益與學生的利益發生了明顯的分離,作為強者,學校的利益最終每每都得到了滿足,而學生的利益往往都被踩到了腳底。
學校逼簽“免考狀”的做法,首先是對差生的極大歧視。雖然我們一直都在説“教育者的字典裏不應該有差生二字”,雖然很多學校也一再宣稱“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但是“差生”總還是有的。雖然他們的“差”僅僅只在學習方面。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每逢大考,很容易“拉學校的後腿”。這時候,教育者特別是學校領導者的字典裏“差生”二字便會躍然紙上,他們總會想盡辦法減少差生對學校總成績的影響。但是,參加包括大考在內的所有考試,是學生最基本的權利,學校不僅不應該逼簽“免考狀”,即便是學生自己有這種想法,老師們也應該鼓勵他們給他們打氣,如此方為教育的正道。
再者,逼簽“免考狀”還凸顯了教育功利化的悲哀。教育乃國家的百年大計,教育的最終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國家棟樑,因此,學生的利益應該就是教育所有的要義。但是現實卻並不是這樣,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從中分化出了自己的集團小利益。什麼評優評先,什麼省市重點,都直接和小集團的利益息息相關。要達到這些,學生的大考成績無疑是最關鍵的因素。以考試成績代替素質評估本身就是功利化的方式,沒想到小集團的爭取方式卻更加功利化。他們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去提高所有學生的成績,而是靠著一些“捷徑”排擠差生從而“美化”數字。這種功利化和教育的本意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當然,小集團的利益能夠屢屢得逞,這也是沾了我們考核機制不科學和簡單化的光。重升學率而輕其他,重相對數字而輕絕對數字,這些都必然導致教育機構工作的“次優化”。《成本管理》上對一個投資中心的業績進行評價時,總是投資回報率和剩餘收益一起考慮,現金回收率和剩餘現金流量並行考量。我們對學校“業績”的考核其實也應該這樣。不能僅為了方便不同學校之間的比較,而只看重相對數字“升學率”這一個指標,更應該考慮到實際的升學人數到底有多少,進行絕對數字的比較,這樣才有可能使學校的行為和我們的希望保持一致,避免學校為了相對數字而放棄“投資”差生的“次優化”行為。(舒聖祥)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