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民工子弟校能否弱化“民工”二字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5日 09:55)

民工子弟學校能否弱化“民工”二字?

  最近,各地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紛紛落成,為民工子女教育開闢了一條新路。據《人民日報》2月19日報道,來自安徽的4位農民工自發組織,在溫州一位服裝企業老闆的支持下,創辦了“新橋外來民工子弟學校”。日前,這所民工子弟學校正式掛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城鄉二元化結構所構築的堅冰終於被改革開放的大潮衝開,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裏上學了。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其意義非同小可。這也彰顯出,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懷和幫助,已經由最初的捐錢獻物,發展到了切實給予他們社會保障的歷史階段。

  從全球範圍來看,都市化過程中流動人口的教育問題也是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可見,當前我國200萬民工子弟的上學問題不僅僅是教育領域的問題,也是明天的社會問題。可以説,解決這些外來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穩定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

  有數據顯示,僅廣州就有300多萬流動人口,而至少有4萬多名適齡兒童少年在穗。自1996年廣州第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經有關部門審註解冊以來,此類學校達到103間,在校學生3.1萬人。其實,外來工學校學生入學火爆背後是外來工子女教育的匱乏。也難怪廣東有政協委員警告:珠三角地區將出現新一代文盲。

  可讓人憂慮的是,由4位來自安徽的農民工發起,建立的這所專門為民工子弟服務的學校,也可以説還有很多這類的學校,校名都很突出“民工”二字。殊不知,恰恰因為這“民工”二字,使得孩子們在城市裏遭遇了有形或無形的不公平待遇。誠然,校名上留下“民工”二字,一方面可以引人注目,特別是能使外來人尤其是上級領導調研考察時能輕易地看到當地的教育政績,甚至也會成為眾多媒體炒作的由頭,可另一方面,卻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疤。

  筆者以為,在推行民工子弟學校教育的過程中,社會有必要弱化“民工”二字。這種弱化不僅僅是外層次的,如校名等,還應該深入到內層次上,如給予它們和公辦學校的同等待遇等。

  就當前的現實狀況來看,民工的子女進城後,有的上了公辦學校,更多的卻只能在城市私立學校乃至民工自己辦的帶有“民工”牌照的學校上學。這些學校和公辦學校相比,各方面的條件之差,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簡陋的校舍,不合格的教師,不健全的教學制度,有的連學校都被判定是“非法”的,只能偷偷摸摸地教,偷偷摸摸地學。

  從兒童心理髮展的角度來看,歧視是對兒童最大的隱性傷害。在這樣的學校上學,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勢必留下一種“社會不公”、“農村的孩子比城裏的孩子低人一等”的陰影。這就不能不令人擔憂:如果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外來工子女在城市不能被平等對待,經常遭受歧視,那麼從長遠來看,不僅會對流動兒童本人造成心理傷害,也會給社會穩定帶來隱患。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民工子女同樣是社會的未來。為了所有的兒童都能平等享受應有權利,為了近200萬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關懷和尊重他們,給他們一個沒有歧視的公平環境。然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弱化“民工”觀念的基礎上。(陳棟)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