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地球經歷近萬年來第3次暖期 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暖   
04月07日 17:22

    氣象專家表示,地球的氣候系統正經歷一次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這是近萬年來地球上出現的第3次暖期。

    記者從剛剛閉幕的首屆中國氣候大會上了解到,地球的氣候一直是呈波動式變化的,冷暖交替出現,目前正處於暖期。近一萬年來,地球上氣溫的波動幅度在攝氏2度到攝氏3度之間,這樣一共經歷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紀溫暖期(10世紀至13世紀),以及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這次暖期。

    氣象專家説,在目前的這個暖期中,氣候也是波動的,從19世紀中後期到20世紀40年代溫度一直上升。上個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變冷,以後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時期。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平均表層溫度已上升了0.5攝氏度,在北半球過去1000年的任何世紀中,此次升溫最為劇烈。

    氣象專家還表示,就我國來講,近百年的氣候變化與全球氣候變化基本一致,氣溫上升了攝氏0.4度至0.5度。我國氣候變暖最明顯的地區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特別是西北變暖的強度高於全國平均值,長江以南地區變暖趨勢不顯著,有些地區如四川甚至出現變冷的情況。

    全球變暖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中國氣象局的氣象專家丁一匯説,氣候變化將使我國主要作物品種的佈局發生變化,並影響到種植制度,種植界限北移西延的風險加大。據估算,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産量在總體上因全球變暖可能會減少5%到10%左右,其中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減産為主。此外,全球變暖有利於農業病蟲的越冬和繁殖,導致更嚴重的農業病蟲與雜草危害。

    我國已連續出現了16個大範圍的暖冬,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降水逐漸減少。氣候專家認為,全球和我國氣候變化未來50年至100年的預測表明,全球變暖將繼續下去。這種趨勢對全球和我國都將會産生重大影響。

    丁一匯説,全球變暖後,黃河及內陸河地區的蒸發量將可能增大15%左右。隨著徑流減少、蒸發增大,水資源系統不穩定性和水資源供需矛盾將加劇。在乾旱年份,氣候變化産生的缺水量將大大加劇我國華北、西北等地區的缺水,並對社會經濟産生嚴重影響。西部地區由於缺乏供水工程等水利設施,水資源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大。

    氣象專家孫冷説,全球變暖使高溫熱浪增加,這將引起與熱有關的疾病和死亡增加。此外,洪澇的增加還將增加溺水危險及腹瀉和呼吸道疾病蔓延的可能。

    孫冷説,人類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顯著的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因高溫多雨而加劇。低海拔海岸區城鎮化快速發展正在較快地增加人口居住密度,而這些城市處於海岸氣候的極端事件危險之中。

    另據統計,全球氣候變化及相關的極端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儘管世界各國在加強基礎設施和災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天氣氣候災害事件的經濟損失依然快速上升。(董峻、張曉松)



責編:海萍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新聞
首屆中國氣候大會報道:我國採取綜合措施應對氣候變暖(04月07日 10:09)
全球氣候還要暖多久?(04月07日 08:07)
我氣候專家認為今年春末夏初“聖嬰”可能光臨(04月06日 20:06)
專家:不宜過分誇大厄爾尼諾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04月06日 19:54)
專家認為氣候變化將影響金融服務業在全球拓展 (04月06日 18:20)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