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其他 > 正文

[在線實錄]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形勢政策座談會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8日 13:19)

  CCTV.com消息:→→ [形勢政策教育網上談]勞動和社會保障


  【主 持 人】[開場白]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我是郎永淳,歡迎參加今天的形勢教育網上座談會。

  擴大勞動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關係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促進發展和保持穩定的重要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這一工作呈現出新局面,取得了新成就。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革中,我們的就業環境有什麼新變化、新特點?如何擴大城鎮就業?如何構建公平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都是政府、學界和百姓熱切關注的話題。今天,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和廣大網民一起,溝通交流“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形勢、政策。網上座談會由央視國際《網評天下》論壇具體承辦,央視國際網、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青網等網站將在網上進行聯合播出。

  首先,介紹一下今天到場的嘉賓:中央宣傳部宣教局副局長劉曉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司長孔涇源、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副司長王治坤、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由明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皮德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北京市崇文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劉雁平。

  央視國際網和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中青網等網站發佈本次活動預告消息後,廣大網友給予積極回應,現已收到各類問題500多條,充分反映出大家對我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高度關注和殷切期盼。下面就請各位嘉賓就兩個層次回答問題。第一個層次是宏觀政策層面的。

  【主 持 人】這個問題我想提給劉曉航局長,據我了解,由中宣部宣教局主辦的這次形勢政策教育網上談系列活動已經舉辦了兩場,今天是第三場,我們今天這場形勢政策教育網上談以“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為主題,應當説更貼近群眾百姓。劉局長,請問為什麼選擇以“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為主題,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網上談活動?


  【劉 曉 航】首先我代表中宣部宣教局向參加今天網上座談會的各位嘉賓表示感謝,向承辦這次活動的中央電視臺央視國際網站表示感謝,同時還要歡迎廣大的網友。

  現在國家政策的宣傳不僅是政治性,同時也是社會需要,尤其是有關經濟政策和人民生活方面的政策,因為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引起廣大觀眾的關注,因而更加需要進行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換句話説黨和國家的政策能否取得成功,還取決於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在黨和國家的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黨的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優化發展戰略進行宏觀調控,建立補償機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的政策,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從宏觀上講,這是目前中國經濟形式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社會發展形勢的一個重要特點。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和國家大局開展形勢教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深入了解形勢和政策的需求,是我們宣傳思想的重要職責。

  據我們所知由於種種因一部分群眾對中央有關這方面的現行政策和措施還不十分了解,同時大家對黨和政府的工作有許多期盼。這兩天在網上看到許多網友對這方面問題的跟帖,強烈受到群眾需要政府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所以為了幫助社會各方面人士充分了解這方面政策,今天我們特定舉行了網上座談會,邀請政府部門的領導、專家到網上在線回答網友的提問,希望通過這次座談會我們共同深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謝謝!

  【主 持 人】就業是是民生之本,中央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作為長期堅持的重要方針,把促進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我想請問孔涇源司長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近年來,我國勞動就業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和進展?


  【孔 涇 源】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在這裡和各位網友見面。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各個階層都關心的問題。近年來,勞動就業有哪些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都非常重視勞動就業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全國再就業工作座談會上也提出,把就業和再就業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任務抓緊抓好。同時黨中央、國務院把擴大就業作為重大問題來看,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就業和促進再就業的積極的就業政策,包括財政援助、金融支持、稅費優惠、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包括近年來促進和關心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的政策。另外,關於我們國家農村城鎮化的情況,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的通知》,來解決和關心農民的就業環境,改變過去對農民工的歧視。

  從進展來説,一個是就業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到2004年末,我們國家的城鄉就業達到7.52億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2.64億。第二個,再就業工作取得巨大進展。2002年—2004年,有1070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也由2001年末的515萬人,減少到2004年末153萬人。三是農村勞動力專業就業環境得到改善,數量穩步增長。第四,城鎮登記失業率得到控制,2004年末為4.2%,比上一年降低0.1的百分比。最後一點是高校畢業生,在高校畢業生大幅增長的情況下,2004年9月份平均就業率達到73%,比上一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比。從就業平均來説,我想主要給予這幾個方面。謝謝。

  【主 持 人】還想請教一個問題,面對當前我國就業工作的形勢和任務,國家將採取哪些重要政策措施來努力擴大城鄉就業?

  【孔 涇 源】大家知道,我們國家面臨的就業趨勢,可以説是有史以來任何一個發達國家或者工業國家都沒有面臨的問題,為什麼呢?我們把過去先進國家幾百年的發展要壓縮在幾十年的時間來實現,這個過程把我們所有的矛盾都集中起來。可以這樣講,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所有加劇就業矛盾的問題,都在我們這個階段集中地表現出來。

  目前,我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勞動力約2400萬人,而我國經濟增長每年能夠新提供的城鎮就業崗位只有約900萬個,加上補充自然減員的300萬個崗位,共1200萬個左右。根據這種情況,黨中央、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我們還是要堅持發展經濟,通過適當經濟發展速度來促進就業增長。第二,深化改革,消除阻礙就業增長的體制性障礙。比如説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我們要尋找適合高校畢業生特點的崗位,通過體制改革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第三,我們要擴大開放或者加快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利用加入世貿組織的條件,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在擴大開放中創造就業機會。第四,我們要加快統一勞動力市場,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以及其他社會人群的就業工作。第五,改善和加強對勞動就業的宏觀管理和統計監測,開始實施新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調查制度,建立健全勞動就業監測預警體系。

  第六,我們還要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第三産業,利用創造就業崗位多的産業來擴大就業,我們要通過公共政策來促進和擴大就業,這方面我們也作出了大量的努力。第七,增加各級財政支持就業的資金投資,通過必要的公共投資,促進和擴大就業,第八,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對困難地區、困難行業、困難群體就業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第九,進一步落實各項扶持再就業的政策措施,把實施範圍擴大到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及其他社會群體,並積極穩妥地翠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分流安置富人員工作,規範企業裁員行為,第十,加快《就業促進法》的立法進程,將促進和擴大就業的積極就業政策納入法治軌道。謝謝!

  【主 持 人】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是民政部新成立的機構,主要負責社會救助工作,這説明黨和國家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最低生活保障司的副司長,請問王治坤司長,咱們最低生活保障司成立以來,在推動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和特困戶救助、農村五保供養、農村和城市醫療救助以及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王 治 坤】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我是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副司長王治坤。今天非常高興參加由中宣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站聯合舉辦的在線交流,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進行討論,也非常歡迎大家就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問題進行提問和討論。剛才提到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是剛剛組建的,主要負責城鄉低保、農村特困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從97年國務院下發文件以後逐步在全國建立起來的,這項制度是對我國傳統救濟制度的改革和發展,它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後一道安全網。93年上海最先實行,1997年國務院發文決定在全國建立這項制度,1999年頒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後來逐步擴大到全國所有非農業人口。2004年全國享受城市低保人數是2205萬人。去年全國低保對象月人均領取低保金是65元,從近幾年城市低保運行情況看,雖然每一年低保對象有增有減,但是全國基本穩定在2200萬左右。可以説基本上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

  城市低保是最低生活保障司的重要任務之一,第二項是農村低保和農村特困戶救助。農村低保是對農村特困人口按農村低保標準進行救濟的制度,到04年底,全國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浙江、廣東、遼寧等8各省市和其他少部分縣市建立了農村低保。2004年農村低保對象的救助金額為每人每月29元,同時在暫時沒有建立農村低保的地區,目前正在推進農村特困戶救濟制度,對自然條件惡劣,或者因病因殘造成家庭長期困難的實行定期定量救助,去年是914萬人,人均每月救助16元。第三項是農村五保。五保戶是沒有生活來源、沒有勞動能力、沒有贍養人扶養人的“三無”農村居民,對他們是在吃穿住醫葬五方面給予保障。到2004年底,全國享受五保的人員有328萬人。第四項是城鄉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是從2003年底開始,目前全國各省市都已出臺了農村醫療救助的實施辦法和意見。

  農村醫療救助的對像是農村的五保戶和農村的特困戶,以及當地政府認定的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員。救助辦法是,在已經實施新型合作醫療的地方資助這些人員,享受合作醫療待遇,之後還有困難的再給予一定的醫療救助。還沒有實施新型合作醫療的地方,主要是幫助解決特困家庭的大病問題。城市醫療救助是從今年3月份由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剛剛開始運作的,救助對象主要是沒有參加社會保險而患大病的困難人員,特別是低保對象當中患大病有困難的人員。最後一項任務就是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目前各地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快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現在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初步建立了救助體系。整體目標是要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相配套,以社會互助和優惠政策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從多方面、全方位解決群眾的生活困難。

  【主 持 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這與各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下面我想請問由明春司長:第一個問題,請您簡要談近年來財政支持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情況。


  【由 明 春】謝謝主持人,謝謝網友,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財政部門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不斷增加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促進了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以三條保障線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等為主要內容的城鎮保障體系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相結合的就業機制,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在不斷擴大,兩個確保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也實現了應保盡保。國家的相關工作進展的比較順利,與此同時農村的社會保障事業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制度日益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正在積極地推進,農村五保供養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有條件的地區正在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與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各級參政部門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全國財政用於社會保障的支持由1998年的775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341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28%,其中全國財政用於“兩個確保”和“低保”支出由1998年的123個億增加到2004年的1035個億,2003年和2004年這兩年全國財政就業補助指出是211億,其中中央財政支出了104億,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不斷提高,由1998年的7.18%增加到2004年的12.35%,在加大投入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還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完善社會保障財務制度,積極參與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為社會保障企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謝謝!

  【主 持 人】第二個問題,為解決當前就業和社會保障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財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由 明 春】總體上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務院制定的方針政策,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是要進一步的完善有利於經濟長期平穩快速增長的財稅政策,逐步提高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提高中央財政收入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為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打好基礎;第二,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市場之間,各級政府之間以及政府各部門之間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事權和財權,充分調動各級政府和全社會推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積極性;第三,要完善財稅優惠政策,支持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的開展,在現行再就業制度進行評估的基礎上要逐步形成普惠性和長效性的就業政策體系;第四,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支持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這裡麵包括在總結東北三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的基礎上制定推廣的方案,進一步鞏固各項社會保障事業已經取得的成果,要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的建設,做好農村五保供養和特困戶的救助工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時還要積極研究解決進城農民工和被徵地農村的培訓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問題。第五,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的籌資機制,滿足日益增長的就業和社會保障資金需求;第六要加強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積極推行社會保險基金財政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謝謝!

  【主 持 人】我國現行《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下面我想請問皮德海主任:第一個問題,請您簡單談談近年來我國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取得哪些重要進展?

  再有一個問題是,為解決社會保障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您認為下一步要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皮 德 海】各位網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有關情況。新一屆中央領導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目標,十屆人大二此會議將“國家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寫入《憲法》,這樣就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近年來,經過努力,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該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進展,有這樣幾個方面:一個是基本實現了企業離退休人員的養老發放,2004年我們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達3700多萬人,一共發放3000多億元,首次實現全年無拖欠。今年1到4月也是,各地上報沒有新的拖欠,所以連續16個月養老金沒有拖欠。第二個各項社會保險的覆蓋範圍繼續擴大,到今年3月份,全國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分別達到了 1.6億、1.2億和0.7億人,與去年相比,養老是增加了201萬人、305萬人、164萬人。失業保險的參保人數也超過了1個億,預計大今年二季度各項參保人數還會有增加。

  第三個方面是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去年五項基金總收入首次超過了1萬億元,總收入是5700多億元,總支出是4600多億元。預計今年隨著工資的增長,各項收入還會有大幅度的提高。第四是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程度還會所提高,今年3月底,全國共有3752萬名企業退休人員,已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有3485,佔總數的93%。第五個情況是東北三省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完善養老保險個人帳戶規模已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制度進展比較順利,遼寧做實積累是140億元,吉林、黑龍江兩省2004年按5%起步做實個人帳戶,2005年做實比例上調到6%。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保障,像失業保險也穩步推進,遼寧是175萬人。第六方面的情況是我們進一步推進企業年金制度的建設,去年制定和發佈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這是社會保障建設方面的,我們主要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一些進展。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目前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我們社會保障覆蓋的範圍還比較窄,有大量的非公有制就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有納入就業體系,第二個養老保險的長效機制還沒有納入下來。三是困難群體的醫療保障問題,特別是關閉停産人員的醫療資金來源沒有很好的落實,缺乏最基本的醫療保障。第四是企業退休的科技人員,他們和機關同類人員的待遇差距還比較大。前兩天我看了一下,很多網友還是提出了很多的希望。下一步我們完善醫療體系的任務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範圍,各項社會保險,都將以私營個體和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繼續加大力度。因為有的單位是國有企業的職工,基本上都納入了社會保險的範圍,所以要以上述人員為重點,加大後面的力度,使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二是進一步加強基金的徵有監督,加大集合的力度,加大企業參保的誠信制度。

  三是要加強我們社會保障的管理基礎,健全我們的管理組織,完善規章制度。四是要總結東北三省的試點經驗,研究和制定我們全國的企業養老保險改革方案,完善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目前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我們調研測算,對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方案,主要包括:穩步提高社會保險的統籌層次。第五是規範文件。第六要研究制定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的方案,並且要研究農民工他們的養老保險的試點的辦法。

  【主 持 人】莫榮所長,您長期從事勞動就業研究,是研究勞動就業方面的知名專家。首先請您談談對當前我國就業形勢的看法。

  我國是13億人口的大國,資源相對短缺,解決就業問題的難度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大。莫所長,您認為,要解決2005年就業和再就業目標,應當把握哪些關鍵環節?


  【莫 榮】各位網友早上好,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交流這些問題。關於我們國家的就業形勢可以説用幾句話概括一下是:就業的總量壓力很大,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我們國家有13億人,我們的就業人員去年達到7.52億,我們的勞動與資源可以説達到差不多9個億的水平,我們的農村有大量富餘的勞動力的存在,從城鎮這塊來看,我們每年需要安排2400萬,實際上經濟增長拉動經濟的是九百萬,兩個差距還是在1400萬左右,所以我們説就業總量壓力很大,而且這個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可能我們還要花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句話就是結構問題比較突出,在就業壓力總量很大的情況下,我們的結構問題很突出,結構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我們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中西部有一些老工業基地,尤其像礦山,資源枯竭了,他們的就業就非常困難,在地區之間也存在一些就業困難的地區,很多人雖然是臨時就業了,也屬於是靈活的,這也地區結構性的矛盾;第二方面的矛盾就是我們的勞動者職業技能短缺的狀況現在表現的還比較突出,就是説我們企業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高級技師,但是我們現在沒有足夠的勞動者,我們一方面人多,但是另外一方面企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我們卻沒有,我們一季度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狀況表明,大概我們需要兩多個崗位,需要高級技師2.5左右,我們才只有一個高級技師去滿足,所以這個結構性的矛盾比較突出,我們去年做了一個調查表明我們企業需要高級技師,在所有的需求中派名是第二和第三位,高級技師再加上技術工人的需求量實際上達到了企業需求量的31%,所以這個結構性矛盾就是我們勞動力市場在轉換過程中,我們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不是完全符合。第三方面我們現在還存在民工短缺的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勞動力多還存在短缺呢?這其實是一個産業結構性的問題,我們很多産業不一定適合在東南沿海地區,因為它的生活費和房屋價值很高,但是這些産業的利潤很低,實際上不太適合在這些地區的,需要進行一些産業結構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轉移就出現短缺;第四方面就是我們現在所説的青年人的就業問題,包括大學生,前面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現在要面臨青年人的就業,這是發達國家普通的狀況,我們現在下崗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失業人員也沒有完全解決等等,在這些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的情況下又出現了青年人的就業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表現的比較突出、越來越複雜了,在我們國家表現的更突出。所以説就業機制變的越來越複雜,需要我們的就業政策更要有針對性,需要我們要有更多的手段方法去幫助失業人員、下崗職工等困難人群,我們的政策要有針對性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2005年我們國家定的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九百萬,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五百萬,失業率控制在4.6%,這個目標實際上做起來也是挺不容易的。我們想要做好這樣一件事情,恐怕要注意這麼幾點:首先要積極挖掘增加就業崗位比較大的産業和行業,現在我們要求增加就業崗位的需求還是挺大的,就業崗位稀缺這是共識,要完成這個就業目標我們必須在經濟增長的條件下發展一些增加就業崗位較大的行業或者産業,在我們這個狀況下是有可能的,如果經濟增長是可能的,如果經濟不增長就很難做到了,在這種狀況下我們要注意,在小額貸款方面要有所突破,進一步支持大家創業,在主輔分離政策上更多的的做一些工作,發揮我們積極的就業政策的作用,挖掘增加就業崗位較大的行業。

  最近我們發現有幾個行業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是信息産業,信息産業大家一直認為是減少就業機會的,因為信息産業是增長效應很大的産業,它可以帶動你的經濟增長,這樣就促進就業了,同時信息産業的發展又會帶動很多物流、配送其它的方面,所以我們現在講,我們在未來實現工業化裏面加了信息化;第二就是旅遊業,大家現在越來越注意到旅遊業的增加就業機會,旅遊業不僅是本身增加就業機會,旅遊業帶動效益很強,一個崗位旅遊業的主題崗位可能要帶動五個崗位,而且現在旅遊業對東西部地區和困難地區還是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因為這些地區的特點就是風光比較好、自然資源比較好,但是我經濟發展很困難,我要發展經濟、搞工廠就破壞了自然資源,如果把旅遊業引進以後就解決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另外還有就是美容美發業,隨著經濟的增長,大家對自己的形象也越來越注意,美容美發現在被稱作“美麗的行業”,這個行業其實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的,它是城市的下崗職工和農村的結合體,而且它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收入挺高的行業;第四就是物業管理,這種物業管理可能也比較適合下崗職工和進城農民工等,我們正在研究這方面,幫助增加更多就業機會。

  第二就是要對積極的就業政策進行完善評估,成為劉司長剛才説的長效政策,對這些政策有十條,包括小額貸款、主輔分離、稅收優惠等等,這些政策我們發現很多是非常適合我們就業的,但是這個政策更多是限制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失業人員等等,還有低保的困難群眾身上,這個政策如何能成為普惠制度,如何能享受到呢?這是我們要做一個評估。

  第三方面就是要進一步改善農民工的生活環境,現在農民工進城越來越多,而且很多地區對農民工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何改善農民工的就業環境呢?逐步加入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呢?在東部發展地區,已經是我們未來20年後,小康社會的標準,他們怎麼搞城鄉統籌,這是需要我們需要探索的重點,要把我們的農民工也考慮進去,這需要我們進行研究探索、試點。第四方面我們還要積極的培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應該説我們的競爭更多的是靠人才的競爭,我們現在競爭人才不足,這種表現也是非常充分的,我們怎麼研究有一套培訓機構,我們的高等職校和我們的企業結合,再加上我們的評估體系還有政策支持,這幾種辦法加起來更多的出高級人才,這是我們當前緊迫需要的,但同時我也提醒一點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除了外部環境以外,企業是重要的環境,沒有實踐不可能成為高級人才,這方面也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包括我們的企業。謝謝!

  【主 持 人】我們知道北京市崇文區的職業介紹工作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肯定,劉雁平女士是來自北京市崇文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副局長,能否請您介紹一下在幫助下崗和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你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什麼?


  【劉 雁 平】各位網友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次網上作他會,去年的10月份受到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並且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我們的工作的定位放在感情、信念、形象,總書記説,就是要對人民講感情和講信念。這些年來,我們崇文區社會勞動保障對下崗人員給予了很多的扶持政策,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首先對下崗失業人員,我們進行了市、區、街三級的網絡建設,通過網絡對失業人員進行管理。我們同時全程對失業人員免費提供各種服務,包括免費的技能培訓、職能指導、職業介紹,近兩年來我們還開展了情境效能八平臺職業指導模式,對來崇文的人員進行服務,那麼這個八平臺主要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平臺是再就業明星的引路,我們請北京市再就業明星為這些沒有找到工作的進行典型引路,同時還進行心理測評,對各類人員進行免費的心理測評,還提供很多求職技巧。

  我們給他們做了求職技巧的小品演練,對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幫扶,很多失業人員不太我們的勞動保障政策,剛才各位專家都提供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服務模式,我們在具體服務當中,在崇文職介提供了政策平臺,每一次培訓都要講很多政策,使失業人員從感到十分的茫然的心態中首先解脫出來,還有社會保障政策,鼓勵促進失業人員。我們還提出一個重要的工作理念,就是授人以漁,還是幫你找到一個工作就完事了,讓每一個求職者去認識市場,去不斷認識自己,給你一條魚吃的同時,教會你打魚的方法,這樣模式受到很多下崗人員的歡迎。由王規玲再就業明星主辦再就業指導會,現在已經舉辦了200多期,參加人員有6000多人,成功就業的是3000多人,同時給300多名特困的求職人員,特別是失業人員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和謀生問題。

  【主 持 人】剛剛七位嘉賓從各個方面介紹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總體形勢和基本政策。下面將請嘉賓回答我們從網上徵集來的網友提問。相對於上面的部分,接下來的問題將是比較具體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是提給孔涇源司長的。近些年每到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我們總能聽到關於 “大學生就業難”的報道,這也是很多網友提問的熱點。“就業難”使得焦灼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奔向考研、MBA、考博,而這又帶出了企業人才的高消費,和精英教育的大躍進。請問孔涇源司長,您如何看待在中國經濟每年8%、9%的增長下,年輕人就業越來越不容易的感受?

  【孔 涇 源】非常高興回答網友的問題。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發展的問題,壓力的出現從經濟方面來看。另外一方面教育的發展,出現與就業崗位不對稱的情況短時間內比較突出,今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佔到城鎮就業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時我們還有民辦高校畢業生大概有23萬人,這個壓力非常之大。還有我們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們創業崗位創造的方面,需要加大努力此外,在傳統企業中適合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體制上的障礙,比如很多部門還有很多限制,比如剛才提到的科技事業、文化事業等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如義務教育基礎還是非常薄弱的,尤其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教師非常缺少。

  另外一方面在發展思路上或者政策上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為教育提供的經費不夠,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便出現了不對稱的地方,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困難地區工作的政策。另外,大家都知道農村醫療衛生非常差,這個問題我們也同樣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包括公共支出結構比例,來提供發展機會。另外,方方面面的發展,尤其是服務業的發展,包括教育本身的發展也是一個創造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這方面還涉及到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體制,加快結構産業的改革。

  【主 持 人】孔涇源司長,網友[關注法治]等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許多機關、企業,不是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一邊是很多人靠自己的努力根本找不到工作,一邊是關係戶、相關部門自己的子弟們憑著“天然資源”佔據著“肥缺”。即使是進入同一單位的,人事任用上也有著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待遇差別。請問,這樣的現象啥時候才能成為“個別現象”?

  【孔 涇 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大的方面來説,要加強制度建設,政府也再做這方面的工作,具體到每個單位千差萬別。從我們工作的單位來説,招聘人員是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多次考試來進行的,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生,通不過考試也同樣招不進來。至於到每個單位每個部門這種現象可能會存在,需要長期的努力來逐步解決。當然,這不是我們幾句話能夠解釋清楚的問題。

  【主 持 人】網友[大浪淘沙盡]有這樣一個問題:請王治坤司長介紹一下,目前我國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和縣鎮有多少?從中得到救助的人與我國的貧困人口總數相比,還有多大的差距?相關部門是否有計劃和措施進一步擴大救助範圍?

  【王 治 坤】謝謝這位網友。目前我們國家在661個城市和所有的縣城全部實行了城市低保制度,而且覆蓋到了不在城鎮居住的其他非農業人口。近幾年,全國城市低保對象一直維持在2200萬左右,基本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也就是説,各地符合城市低保條件的困難家庭人員應該都納入到城市低保的範圍。低保對象和城市貧困人口可以説是一致的。當然,除了城市低保對象以外,在家庭收入剛剛超出低保標準一小部分的邊緣困難戶,他們的家庭也存在很多困難,也需要在更多方面對他們進行幫助。民政部目前正在和有關部門制定這方面的政策,主要是通過建立社會救助體系對這些邊緣戶的不同方面的困難進行解決。從最近幾年城市低保的運作情況來看,納入低保人員約佔非農業人口的6%左右,這個比例可以説符合我國的國情,也大體與國際上的做法接軌。如果低保標準制定得高,需要救助的人數就多,但是就帶來了不利於就業的問題,目前我國低保對象當中,95%以上都是下崗、失業和困難職工,以及他們的家庭成員,因此,困難家庭擺脫困境的主要出路在於找工作,實現就業,一個國家並不是享受救濟的人數越多就越好,要把握好一個度。

  當然城市低保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還很多,比如,低保是以家庭收入作為衡量標準,而沒有考慮家庭的支出情況,如果家庭有病人、殘疾人或者在校生,那麼家庭的支出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各級民政部門正在推行分類施保,也就是説對低保對象當中,家裏有重病人、殘疾人、老年人或者有在校生的,要適當提高這些人員的救助標準。與此同時,各地正在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體系建立起來以後,不僅城市低保對象多方面的困難能夠得到較好解決,那些邊緣的貧困戶,還沒有享受低保的,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也會在不同方面得到國家的幫助。謝謝。

  【主 持 人】這又是一個具體的問題,請王治坤司長幫助解答,網友[曉琳]提問:我想問一問您,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有哪些具體要求?我的父母都是城市居民,兩位老人都已經超過了55歲,(因為都沒有正式的工作,所以沒有退休金),每天要靠做體力活來掙錢養家,並且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生活相當艱難。想問問您,這樣的情況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嗎?

  另外還有個網友問到相關的問題。網友[真李]有個這樣的問題問王治坤司長:對於佔我國人口70、80%的農村人口,多數僅能依賴家庭實行自我保障,即使能享受社會保障的部分,無論從社保覆蓋面、還是保障資金、還是管理辦法上都還與城鎮存在著相當的差距。請問王治坤司長,您預期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還需要做那些方面的努力?

  【王 治 坤】我先回答第一位網友提出的問題,實際上很多家庭有一定困難的都存在這個疑問,就是他們能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城市低保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申請審批的。也就是説,家庭成員當中,無論是否有工作,也無論年齡大小,也不管是否領取失業保險金、養老保險金等,只要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就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申請的程序一般是你要有家庭收入的相關證明材料,拿著這些材料通過居委會向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街道辦事處調查審核後,要把意見上報到區政府或者縣政府進行審批。管理人員在審批過程當中,對你所提出的證明資料都要進行核實,同時還要入戶進行家庭的實際生活狀況調查,還要在社區進行張榜公佈,在這方面各地都有比較科學和完善的審核程序和辦法。曉琳網友提出他們家是不是可以申請享受低保,我想最重要的是還要看曉琳家庭的月人均收入水平是不是低於當地的低保標準,如果低於低保標準,就可以向當地的街道辦事處申請。

   第二個是關於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問題。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困難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黨的十六大以及近幾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央文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等都要求有條件的地區要探索農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04年底,全國已經有8個省市和其他的省的部分縣(市)實行了農民的低保制度,共有488萬人得到了農村的最低保障,2004年全年地方政府發放17.36億,農村低保對象人均月救助29元,同時還沒有建立農村低保制度的地區,目前正在推行農村特困戶生活救助制度,對家庭生活常年困難的特困人口進行定期定量救濟。去年全國農村特困戶救助的人數有914萬人。

  根據民政部的調查摸底,在全國26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為自然條件惡劣,或者因病因殘造成家庭生活長期困難需要政府救助的特困人口有1972萬。2004年納入低保和特困救助的人數是1402萬,也就是説特困農民的救助面是71%,沒有得到救助的還有29%,目前民政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國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努力從制度上建立起解決農村特困人口生活保障的長效機制。除推進農村低保和特困戶救助外,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也將全面建立,農村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也會得到一定緩解。當前,我國農村救助政策是:“政府救濟、社會互助、子女贍養、穩定土地政策”,也就是説在政府做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和土地的保障作用,多方面幫助困難群眾解決問題。我想,“十一五”期間農村人口的生活困難一定會得到較好解決。

  【主 持 人】有這樣一個一般的規律:越發達的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投入的資金比例佔GDP的比重越高,據有關數據,在發達國家,社會保障上的支出大概 GDP總量的30%。網友[沉睡河底]想提問由明春 司長的是:不知道這一比例在中國是怎樣的?與世界上社會保障水平更先進的國家相比,我國是否有計劃逐步提高社保方面的投入?

  【由 明 春】感謝網友的提問。對這個問題,2000年國務院關於印發完善城鎮保障體系試點方案的裏面明確指出,要加大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的力度,逐步將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努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社會保障的支出。剛才提到近幾年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不斷提高,從1998年的7.18%和1%提高到2004年的12.4%和2.5%。儘管如此,跟西方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根據世界經濟統計年鑒提供的資料,1996年發達國家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和GDP的比重:法國分別為55.3%和30.1%,英國分別為54.9%和22.8%,這是1996年的情況,這幾年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因為這些國家相關制度都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變化的幅度不會太大。

  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原因,我想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社會保障支出和西方的統計口徑不同。在發達國家社會保險稅通常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德國,社會保障稅佔中央財政收入的50%,法國超過40%,美國也超過30%,而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不是作為財政收入來統計的,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也不作為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來統計,如果參照發達國家將社會保險基金本身的支出計算在內的話,2004年我國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約為23%和5.5%左右。

  第二,我國目前的社會保險覆蓋面還比較低,在城鎮由於制度轉軌中存在一些客觀因素以及就業形勢的多樣化和靈活性,社會保險的參保率不是很高,據統計2004年覆蓋面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也只是覆蓋了城鎮就業人員的40%左右,在農村受客觀社會條件的限制,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時機還尚不成熟。社會保險制度覆蓋面較窄就會影響社會保險基金的規模,進而影響按照與發達國家可比口徑計算出來的我國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

  第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比較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仍然相對較低,剛剛進入人均GDP一千美元的發展階段,客觀上影響了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因此要提高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就必須把大力促進經濟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從我國現實的情況看,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今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家財力的不斷增強,各級財政部門將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會逐步提高。謝謝!

  【主 持 人】這個關於養老保險的問題是網友[知情]提給由明春司長的:由於養老保險歸地方管理,而各地方的財力狀況、財政投入狀況等水平參差不齊,使得養老保險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我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時,據説中央財政每年還要承受不小的壓力予以轉移支付。請問由明春司長您如何看待養老統籌的問題?我們是否會把養老保險由改地方管理為中央統籌作為改革的目標?

  【由 明 春】關於這個問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省級養老保險調劑基金,在完善市級統籌的基礎上逐步實行省級統籌,條件具備時實行基本養老金的基礎部分全國統籌。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網友提的問題,我想應該是如何看待基本養老金的基礎部分全國統籌的問題;我認為實行基本養老金基部分全國統籌是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方向,有利於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有利於養老保險政策的統一規範,也有利於加強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宏觀調控,但是我國目前實行全國統籌的時機和條件還不成熟。原因我想有三點:一是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從縣市試點開始,自下而上進行的,在起步階段全國沒有統一的制度,在改革和完善的過程當中實行中央確定大的原則,地方分散決策,分散運作的辦法,在一個省的範圍內不僅存在著縣市統籌,還存在以行業為單位的統籌,存在著條塊分割統籌層次較低的問題。儘管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從1991年就開始提出實行省級統籌的要求,但是到現在實行省級統籌的地區只有少數幾個省市,在這種情況下,我想在短時間內實行全國統籌的難度是很大的。

  第二個原因,從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的情況來看,各地不一,從待遇來看,各地的統籌項目、待遇水平也不一樣,這些也為實行全國統籌增加了難度。第三,如果實行全國統籌,必須首先對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養老保障方面的責任進行界定,否則可能會影響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徵繳,影響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難以實現全國統籌的初衷,對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基礎部分還不具備實行全國統籌的條件,但是要把它作為改革的目標,認真的加以研究,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再予以實施。從近期的工作要求、近期的改革目標來看,一是要繼續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結合東北地區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經驗,研究提出進一步完善現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制度方案,二是進一步研究養老保險制度中央和地方的事權,三是逐步實行省級統籌,地方政府也要切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第四要繼續加強養老保險的基礎工作,建立先進的管理平臺,為獲得真實準確的基礎數據提供技術支撐。謝謝!

  【主 持 人】很多網友反映,由於身處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結構的單位中,他們所能領受的社會保險有很大差異,這一方面對在職的人員的人才流動造成了很大制約,另一方面也使退休人員感到不平等。這個問題想問皮德海主任,什麼時候可以建立起一個統一規劃、基金統籌運做的社會化管理體系?為此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皮 德 海】關於社會保險待遇的差別問題,確實是客觀存在的。我想這位網友也提到了養老保險方面的情況。比如養老保險方面,養老金的水平確實存在一些差距,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本身就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當中,由於身處不同的地區,在不同的行業,他們的養老金水平存在差距。第二個表現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也有差別,有的差距還比較大。剛才我介紹的情況裏面也談到了這個事。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個原因是我們社會保險費的徵繳,都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發放情況也是以當地工資水平為計發的基礎,所以造成他領取養老金的待遇費存在差距。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制度不同,企業的養老制度和機關的養老制度不同,針對這位網友講的情況,差距問題的存在,確實對人才流動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企業退休人員對此也有意見。為了探索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國家現在正在東北地區進行完善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的試點,其中試點的內容也包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的改革,也包括要建立企業的年金制度等等,也試圖要緩解和逐步解決上述問題。這樣在東北三省的試點取得經驗以後,會進一步向全國推廣。

  【主 持 人】網友[老虎GG]有個問題問皮德海主任:按照國際通行定義,我國在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卻已處於老齡化國家的行列,社會的養老負擔已經開始大幅度上升。同時,由於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地方強制或鼓勵職工提前退休,有觀點認為這進一步提高了整個社會和家庭的養老負擔。請問,您認為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皮 德 海】提前退休的問題,確實是近些年來養老保險面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提前退休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符合政策的,就是根據我們國家和一些地方相關的一些政策,比如規定從事特殊工種可以提前五年退休,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可以辦理提前退休。另外一種是通過弄虛作假搞得員工提前退休,這是不正確的。剛才網友提到這個事的時候,提到一個大背景,就是我們國家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提前退休人員增加,就會對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造成過大壓力,我們經過測算,如果一個員工提前退休,他就不再交社會保險費了,就開始享受待遇,領取養老基金,就使少收多支,一年就是1萬元,五年就是5萬元,如果人多起來,全國這個量就比較大,會給我們的養老保險基金,給我們的社會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因此提前退休必須要嚴格控制。對於我剛才講的屬於第二種情況的,通過弄虛作假的,通過不正當手段,或者違反員工意願搞的提前退休,這種情況是不允許的。

  【主 持 人】莫榮所長,目前中國有大量的流動人口,但他們很難獲得醫療、教育、養老等基本的社會保障服務,從而衍生出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網友[廣仔]問您,解決這一問題的現實難度主要在什麼地方?在這當中,政府職責又該如何發揮作用?

  【莫 榮】這個網友又提了一個很難的問題。大量農民工在城市裏就業,他們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的比較少,這種狀況確實是一個現實,他提的也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我們的社會保障問題,另外一方面是更深層次的,如何讓農民工享受到城市的教育等等這些公共服務的問題。我主要講一下社會保障這塊,社會保障這塊,主要還是我們現在的制度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比如我們的養老、失業,大量的社會保障都是以省或者城市為統籌的,這樣農民工流動以後,他們的轉移就出現一個問題,他們轉移到另外一個城市,這個城市接不接納他的社會保障關係,從政策上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實際上你要從一個收入低的層次轉入到收入高的層次,這裡面涉及到決算等等一些問題,應該説我們制度上還不是很完善的。解決這個問題,我想恐怕要從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怎麼認識農民工這樣一件事,農民工其實已經是我們的産業大軍了,我們城市裏很多的産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甚至很多服務業都是産業或者服務業的主要從業人員。

  第二點,農民工流動其實對我們的經濟增長的貢獻挺大的,我們有一項研究表明,民工的流動導致了資源的配置提高,農民工到城市裏來要在城市裏消費,也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第四點就是城市使用民工,投入少,因為民工的九年義務教育是在當地進行的,這九年義務教育也是要花很大資金的,這樣看來農民工對我們是有很大貢獻的,我們將來要逐步搞城鄉統籌,要農民工也納入到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服務體系,享受到國民待遇,這是一個趨勢,我們也做了這方面的事,我們在廣東做了研究,這個問題要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是很複雜的。

  當前我們有兩條路可以選擇:第一條路就是加入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現在我們的政策也是鼓勵企業、鼓勵農民工加入這個體系,首先我想完全可以做到與民工利益相關的就是工傷保險,民工在工作當中有工傷,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賠付,這是最關鍵的,也是能做到的,以後逐步在醫療問題、失業保險問題、養老問題上都逐步推行這樣的體系,當時這個體系需要我們研究怎麼更好的實施。第二就是體制上的創新,像上海、成都很多地區專門研究的針對適合農民工的保障體系,或者叫做綜合保險,這裡面有工傷的問題、醫療以及養老的問題,這些我想也是值得鼓勵的,從總體看,民工的收入相對還是比較低的,如果有更適合他們的社會保障體系,我想可能對他們和對企業都是比較好的,這些問題都是在研究當中,在沒有新的政策、沒有新的體系出臺,我建議民工可以積極爭取,加入到城市的社會保障體系,現有保障體系裏面有很多可以能保證他們的權益。謝謝!

  【主 持 人】劉雁平局長,這個問題是問您的,網友[讀書郎]提問:您是來自基層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公務員,能否告訴我們在您的工作接觸中所遭遇的最大難題是什麼?您認為問題的根源何在?

  【劉 雁 平】謝謝這位網友對我工作的關心,因為我從事勞動保障工作在基層,我在這兒工作已經十幾年的時間了,我感到在就業工作中最大的難題實際上就是剛才專家談到的,就是結構性矛盾。勞動性市場就業的矛盾問題,也就是我們長説的一句通俗話,就是有人沒活幹,還有有崗沒人幹,這個矛盾在短期不會得到解決,它會長期存在,所以得我們的就業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如何化解這個矛盾,縮短這個差距是我們工作的主要方向。我感覺工作最大困難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我們從業人員的素質偏低,技能比較單一,還有很多從業人員在思想觀念上跟不上市場發展變化和需要。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從企業方面來看,企業長期為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技術人才的匱乏而感到困惑,因此人才的缺乏也束縛了企業的發展,影響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還有一些崗位,比如市場的營銷員、文秘,這些崗位長期緊缺。另一方面,來自求職者個人,很多求職者個人像40、50歲的人,他是從計劃經濟轉軌到現在,形成企業的下崗人員,還有一些新增長的勞動力等等這方面的求職人員,他們在就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不適應,有相當一部分人還不適應市場求職之路,在思想觀念上不適應,使他們從事再就業出現一些困難。再一個,有很多人自身的技能比較單一,而且又不願意進一步提高和改變自己現在所具備的技能,比如我們崇文職介中心,4月份勞動力市場出現一個問題,像司機這個崗位,我們國家從北京市勞動力市場來看,下崗司機失業人員非常多,但是這個崗位需求又很低,我們4月份求職者和崗位的比例是276:1.7,可是我們這些司機對他們做工作,讓他換一種崗位可以不可以?絕大部分人都説不可以。所以就造成這種矛盾更加凸現。

  所以不能不斷改變自己,這種觀念的影響,使這種矛盾更加突出。通過我們的工作,我們一直在想方設法告訴這些求職人員,每一個人有一個新的生活理念,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適應市場的需要。這是我們的工作當中感覺比較困難的地方。我們也為求職人員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努力化解矛盾,縮短差距。就是這樣,謝謝。

  【主 持 人】有個叫[老太太]的網友有個具體問題問劉雁平局長:我們這,吃低保由社區分管,每人每月139元,因不夠分,分得30—40元的不等。符合什麼樣的條件可以吃低保得由社區主任説了算,結果該吃的沒吃到,不該吃的卻吃了。為了吃低保不得不送禮……一個社區主任就是這樣的“執政為民”?當然這個網友不見得是北京市的,但不知道劉主任是否能給她一個解決的建議?

  【劉 雁 平】謝謝這位網友。低保問題大家都很關注,這位同志提這個問題也比較具體。從我們勞動保障局對低保人員的關注是這樣的,首先最低生活保障線在全國各地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問題要看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是什麼水平,但是有一個政策是相同的,就是根據這個水平不足部分是低保給你提供的補助。所以您説的不夠分得30、40元的不等,我考慮就是不足的這個差額。現在對於低保的政策大家都在反映,包括北京市人大政協的會議上很多代表提出這個問題,就是該吃的沒吃到的,不該吃的卻吃到了。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領導的高度重視。現在北京市在抓這個問題,特別是低保養懶漢,還有白拿的問題,都引起了北京市的關注。我提幾個意見:首先你吃低保是不是在就業能力範圍之內的,如果我們有一定的勞動能力,解決我們生活困難的最根本的就是積極就業。現在我們崇文正在搞一個工程,叫“低保人員創業奔小康”,有的低保人員到了一定年齡可以拿到退休金的時候,很多人員選擇了就業,我認為這是比較好的打算。吃低保對於你來説,是終身都不能脫貧。所以我認為積極就業對自己的脫貧致富是非常有幫助的。

  【主 持 人】感謝以上各位嘉賓對網友提問的回答,因為時間關係,有大量的提問今天沒能一一回答,我們希望各位嘉賓下次有機會跟網友進行更多的在線交流。我們今天的網上座談會受到全國各地網友的積極參與和廣泛關注,座談會直播期間,總共有13萬人在央視網站在線瀏覽了文字直播、在線收看了視頻直播。在此,再一次感謝各位網友對我們的支持。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眾生活保障和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黨和政府堅持把促進勞動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作為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致力於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們央視網站和《網評天下》論壇將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介紹各地的做法、經驗,反映網友的願望和建議,共同推動我國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進步。座談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編:劉棣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