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週刊:中國利用外資十大新趨勢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22日 11:06)
《瞭望》週刊消息:“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活動産生了一定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勢頭也將暫時受阻。最新一期《瞭望》週刊載文稱,正如1998年戰勝特大洪水所表現出的那樣,這種突發事件的影響只是短期的,並不能改變長期趨勢。有關分析人士認為,今年有望躍過600億美元。
文章並列舉出中國利用外資十大新趨勢如下:
趨勢一:今後10年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
初步估計,今後10年間,中國吸收外資有可能達到年均5%~10%的穩定增長水平。從有利因素來看,一是世界範圍的資本活動今後仍將受到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進一步趨於活躍、國際金融體系的逐步完善也為這些資本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手段;二是中國經濟增長存在巨大的潛力,這種增長及其結構調整對投資、尤其是外國投資的需求將繼續擴大;三是中國加入WTO後,市場經濟秩序和投資環境將得到根本改善,為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及其企業長期戰略決策創造了良好預期,而且隨著服務貿易領域的逐步開放,外商投資的範圍將進一步擴大;四是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結構調整導致的失業、下崗,將使中國繼續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也將長期存在,從而吸引跨國公司的生産和加工基地繼續加快向中國轉移的進程;五是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産生,長期積累形成的“三資”企業生産設備和技術也將面臨不斷更新、改造、擴充,現有企業的增資將繼續構成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趨勢二:服務業吸收外資增長速度將快於工業部門。
今後一段時期,外國服務業企業對中國的投資有望實現比較高的增長速度,由於服務業、特別是金融保險、電信服務、商業、運輸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陸續取消,這些行業的外資增長速度將明顯快於包括工業部門在內的其他行業。初步估計,同時期外商服務業投資的年均增長速度可能達到10%~15%的平均水平,新增第三産業外商投資佔全部外商投資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
趨勢三:勞動密集型工業行業將繼續成為外商投資企業比較集中的領域,高技術産業的企業投資增長速度會明顯加快。
研究表明,受外資行業準入限制制度改革的影響,今後外商投資選擇投資領域的趨向將發生一定的變化。服裝、傢具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皮革毛皮製品業、其他製造業等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仍將是外資投資預期和偏向程度較高的領域。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儀器儀錶辦公機械、電氣機械等雖然資本裝備程度比較高,但是由於資本産出規模明顯、稅負水平較低等原因,有可能繼續成為外商投資相對集中的領域。從中國吸收外資的歷史經驗來看,這些行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領域。
趨勢四:跨國購並有望成為外商投資的新方式。
長期以來中國主要通過“綠地投資”方式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中國的跨國並購每年不到20億美元,比重只有5%左右。其中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二是受到“條塊分割”行政管理體制的制約;三是資本市場不夠健全和完善;四是仲介機構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為了改善這些制約條件,通過吸收跨國公司購並推動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國政府正在加快有關跨國購並法規與政策的研究和探討。可以預見,隨著相關法規和政策的逐步完善,參股、收購和股權置換、相互持股等各種形式的跨國購並將成為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重要方式和途徑之一。
由此可見,中國以綠地投資、購並和證券市場投資等為主要內容的引資方式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漸凸顯。
趨勢五: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獨資企業的比重將會明顯上升。
從目前情況來看,跨國公司為了避免出現與中國國內合資夥伴之間産生利益衝突等不利影響,在中國已經取消對獨資企業産品內銷限制等制度改革的影響下,今後將會更多采用設立獨資企業的方式進入中國,現有合資、合作企業通過股權收購等方式轉為外方獨資的案例在其中將佔有一定比重。
趨勢六:以中國國內為主要目標市場的外資企業將明顯增加。
長期以來,中國吸收外商投資主要實行以發展工業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的原則,鼓勵工業和出口型企業投資。受其影響,在中國投資的大多數外資企業主要以國際市場作為目標市場,平均來看,大約30%~40%左右的産品要出口到國外,在有産品內銷比例限制的獨資企業中,這一比重更高。隨著中國內銷比例限制改革的推進和中國國內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外資企業具備了産品內銷的制度與市場條件,將會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波動及其收益預期調整營銷戰略。以中國國內為主要目標市場的企業將會成為主流,包括中西部特大城市在內的人口密集地區將得到更多機會。
趨勢七:外資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活動將由特殊經濟區域向其他地區轉移和擴大。
由於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特殊經濟區域具有政策、基礎設施、鄰近國際市場等優勢,過去許多外資企業選擇這些特殊經濟區域及其相近區域投資設廠,外向型企業尤其如此。但是隨著特殊經濟區域的特殊政策逐步取消、其他地區的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以及內銷型外資企業的大量增加,外資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活動的重心將逐步發生轉移。原有特殊經濟區域以外地區的外資企業將會明顯增加。在投資地的選擇方面,將會更加注重當地市場規模、産業配套能力等因素。因此,東部地區會繼續成為外資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
趨勢八:外資企業以傳統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將逐步轉變成為多元化的貿易方式。
由於關稅較高、國內配套能力有限、保稅加工成本低、公司內貿易佔主流等因素的影響,過去外資企業大多數採取加工貿易的方式進行加工出口。平均而言,加工貿易佔企業對外貿易的70%~80%左右,尤其是資本密集程度比較高的企業加工貿易比重更高。今後,隨著外資企業目標市場結構的變化和國內配套能力的逐步提高以及貿易經營權等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的推進,國內採購出口的比重可能明顯上升,並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貿易方式。
趨勢九:現有外資企業作為經營主體的功能將得到加強、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在外匯和資本項下資本流動嚴格管制的制度條件下,設在國內的外資企業往往僅僅具有加工工廠的功能,相當一部分企業的資本運營、結算和國際營銷是在境外實現,並掌握在投資母公司手中。中國入世之後,貿易、投資和外匯管理制度已經開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資本市場開放的長期目標將會分階段付諸實施,符合國際規範的企業獨立經營的外部制度條件將逐步形成。在這種背景下,外資企業將會發展成為一個具備現代企業綜合功能的經營實體,這些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資本運作也會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展開,並可能成為“走出去”投資的主體。
趨勢十:“巨無霸”型外商投資企業集團將會大量增加。
今後隨著這些跨國公司投資計劃的逐步實施,中國國內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將明顯增加。此外,過去由於審批制度和許多限制性措施的影響,同一跨國公司在中國國內的不同投資項目往往只能分散實施,獨立經營,即使在中國境內擁有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子公司也難以建立地區總部對所有子公司的資産統一管理和運營,併發揮集團企業整體的規模效應。隨著對外資控股型投資企業限制的放寬,許多跨國公司將對在中國的業務重新進行整合,並逐步形成大批由中國境內地區總部集中管理與控制的大型企業集團。
責編:趙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