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被拒污染項目都去了哪?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12日 16:30)
在一片招商熱中,江蘇鎮江市爆出驚人消息:一個千方百計爭取的高達2.7億美金的外資項目,因一項環境指標不達標,近日被鎮江“謝絕”了。據了解,這個由印度商人投資的項目,二硫化碳的排放嚴重超出我國通用標準,回收率只有40%。(據5月11日《新華日報》)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近年來,為了保護環境,各地拒絕污染項目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地處欠發達地區的四川南充市,也是因為環境問題,今年拒絕了一個投資總額2億元的項目。重慶德感工業園區,曾拒絕污染項目投資3億元。這説明,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理性地選擇招商項目,逐步擺脫了招商引資“饑不擇食”症。
但是,在媒體對當地政府的理性選擇表揚的同時,我也産生了這樣的憂慮:這些污染項目被某一地方拒絕後,是不是馬上又可以找到新的“土壤”,在其他地方生根落戶?拿被鎮江拒絕的這個粘膠纖維項目來説,它雖然存在污染問題,但是,“省外和省內多個城市對此項目很‘眼熱’,千方百計爭取”。現在鎮江主動放棄這個項目,對別的城市來説,是不是意味著“機會”?以環境為代價,換取當地經濟發展,這種現象目前在全國部分地方還比較普遍。如此大背景之下,這些大型投資因污染被一個地方拒絕之後,我擔心它依然會被另一些地方奉為“財神”。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是很不科學,得不償失。這一點,已經在全國達成共識。可即便如此,一些地方明明知道污染企業雖然是“綠色鴉片”,還是忍不住要吸食。環境的損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不能立即看出來,但大型項目對當地經濟發展的推定力是無須懷疑的,能馬上就見到“政績”。比如鎮江的這個粘膠纖維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同行業的“龍頭老大”,年銷售額達3億美元,並可帶動一些上下游配套産品。這樣的利稅大戶,要是不考慮污染問題,真可以説是打著燈籠也難找。那麼,一些地方為了短期的經濟發展,會不會故意忽略環境問題而吸納它呢?這樣的先例並不少。這一點,真正讓人憂慮。
被拒絕的項目,在這個地方會造成污染,換一個地方也是一樣。因此,當一個污染項目被某地拒絕時,環保部門有必要對該項目進行監控,防止它在其他地方偷偷落地;遇到被其他地方拒絕的項目過來,當地政府也應當慎重考慮,引進污染項目是否值得。(葉邊魚)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