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房價飚升是不是禍?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3日 13:16)
“憑身份證購買,每人僅限一套。”乍一聽,人們一定以為説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事。這是南京市政府為了禁止炒作房産而出臺了一個的文件,同時要求購房採用實名制。受影響最大的南京樓市那些炒家們,特別是來自浙江溫州的購房團,因為他們人數眾多且資本雄厚。實際上,不僅僅是南京,溫州購房團的足跡已經遍佈全國各地。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從1999年開始,溫州的民間資本就開始進入上海、杭州等地的房地産市場,並開始逐漸形成規模。2001年8月3日,第一支火車購房團前往上海,8月10日,另一支火車購房團前往杭州,10月16日,第一支飛機購房團前往上海由此開始,杭州上海等地的房價一路上漲。
商品房的房價是由地價、稅費、建築成本、資本成本、開發利潤等所組成。相對於我國巨大的房地産市場而言,溫州人投到房地産市場的資金無異於九牛一毛。溫州購房團的資金只能起到激活市場的作用,不可能左右市場。
關於“溫州購房團”現象的話題一個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炒房行為應該限制、還是不應該限制?一種觀點認為投資房地産(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都屬於正常的市場經濟行為、資本逐利無可厚非,不應該受到限制,限制炒房行為是“計劃經濟思想抬頭”、等於否定市場經濟,並且適度的投機行為對活躍市場有重大意義;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炒房行為不可避免的引致地産市場“泡沫”、不加以限制只能讓泡沫越吹越大,最後爆破無可避免,這對行業市場乃至整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並且房地産市場有其複雜的特性、不能完全的依靠“市場機制”來解決!
我們在看待溫州人炒房行為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許多人買房用於住的概念。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敢為人先的溫州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次創舉。此次“溫州購房團”現象再次給人們上了一堂市場經濟課。“溫州人在房地産市場一不偷二不搶三不騙,沒有採取任何不健康不道德的手段投資房地産,我們應該以理性和寬容的態度看待他們。” 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網友:新聞大家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點擊原帖 發表評論
■ 網評天下 更多精彩
責編: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