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 我國將於今年10月份開始在全國實施首個旅遊資源認定國家標準,通過建立明確、簡捷、便於操作的旅遊資源分類系統,以形成科學、準確的旅遊資源評價體系。
這項標準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國家旅遊局合作研究制定的。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研究員尹澤生在27日召開的中國西部生態旅遊發展論壇首屆年會上透露,新標准將各類旅遊資源劃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氣象氣候與自然景象、遺址、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和人文活動等8個主類及37個亞類共198個類型。
在對旅遊資源的評價方面,新標準設置了資源的要素價值、影響力和附加值等3個大項,包括其觀賞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惜奇特程度、規模大小、完整性、知名度、使用範圍及環境安全等8個評價因子,總分為100分。按得分高低可將旅遊資源分為五個等級,其中五級旅遊資源被稱為“極品旅遊資源”,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尹澤生研究員説,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旅遊者産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産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對旅遊資源進行科學評價,是合理、有序開發的前提。(段筠 王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