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解讀春晚:敘事主題才是重心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04日 13:1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面對重重質疑,春晚導演郎昆説:“今年的總體水平高於往年”。(見《新聞晨報》2月3日)
事實上,春節晚會水平的高低似乎已經成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了,因為它已經從期待大餐到應景熱菜。因此,導演的表態就無足輕重了。中央電視臺1983年開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是我國文化發展中的重大事件,這一事件成為中國電視媒體文化的基本藍本和模式。作為由文藝組合的晚會,藝術性是它的首要特色,但隨著晚會的發展,宏大的敘事功能成為它的重要特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至今,春節晚會事實上是以融主流意識形態、傳統和民間文化慶典、市場經濟目的以及大眾文化消費為一體的文藝舞臺和文化消費市場為特徵的。曾經的一支獨秀之勢,現今已日趨冷淡。其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意識的變化是其根本原因。
春節晚會有三個重要特徵,首先是苦心孤詣的籌劃,其次是著力創作,精心打造節日,第三是晚會上知名演員、藝術家雲集,但是近年來的小品節目笑謔有餘而悲劇意識不足,對醜惡也是戲謔加調侃的“哨”的成分居多,缺失對醜惡的來自人類正義性、道德正義性和人文價值性的真正嘲笑與否定批判,如此以來,春節晚會無非是借助現代電視媒體,在主流社會的支持和大眾的聲援下,以藝術的形式搭建的全體社會成員過春節的公共平臺,因此,它最本質的意義不在於平臺的完整性和藝術性,而在於這個平臺所提供的敘事的範圍,敘事程度以至敘事的質量。
實際上,春節聯歡晚會在某種意義上建構了整個民族春節敘事的公共話語空間,它使人們的春節情結突破了僅僅局限于私人空間的抒發,使大眾歡度春節的主題敘事能夠更突出、更透徹地表達。春節聯歡晚會的敘事主題非常鮮明,那就是它帶給過年的人們渴望的寓意和寄託。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在歡度春節的話題下都有更深刻的主題。例如,喜慶,歡樂、團結、祥和與開拓、奮進、昂揚、向上等等多年來一直是晚會的基調,但是在這個基調下每年的晚會都有獨立的宏大主題,運用這個歡樂的平臺講述它醞釀了整整一年的故事,從國際風雲到國內重大事件、從宏大場面到一街一景、從國家話語到老百姓的街談巷議,都是晚會這篇大文章的素材。在這裡,藝術成為敘事的手段,大眾語言轉化為國家語言、政治語言,藝術和敘事成為春節聯歡晚會的雙重特徵。
春節晚會是大眾文化的折射。最富象徵性的是某一年上海的春節晚會拉開大幕,映入眼簾的就是兩個碩大的孔方兄,主持人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 “君子罕言利”的傳統觀念一掃而空,財富成為一個值得追求的價值目標。這是當代中國社會思潮涌動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也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種春節晚會上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春節聯歡晚會,在美學性質上它屬於傳統理性主義範疇之下的“美感文藝”,而對於遊戲娛樂節目,它則屬於多少受著後現代思潮影響下的“快感文藝”。由此,筆者以為不論春節晚會引來多少爭議,也僅僅是時代變遷帶來的爭議,對我們這個變著法生産慾望的社會來説,值得關注的僅僅是春節晚會的敘事主題罷了,其他的都留給喜歡爭議的人就好了。(網友:朱四倍)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于冰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