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尋找心中的端午節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23日 10:3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船比賽喜洋洋”……端午佳節又至,除了吃一口香甜的粽子之外,她對於你來説意味著什麼?她還讓你想起了什麼?在各種洋節日趨火暴的現代社會,端午節是否也像部分傳統節日一樣,逐漸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符號? [民俗專題] 端午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 你準備好了嗎
【熱愛央視國際】對於中國人而言,這些傳統佳節,永遠是我們的情感寄託。提起今年的端午節,可能有不少人會聯想起前一陣的“韓國申遺”事件。後經了解,所稱韓國要申報的“端午節”其實叫做“江陵端午祭”,那是已流傳一百多年的特色民俗。雖然這可謂是虛驚一場,可那些要打響“端午節保衛戰”的人們是多麼可敬啊!各國有各國的文明,各國人民深深熱愛著自己的傳統文化。經過這一事後,我對此體會頗深。悠久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靈魂,我們加倍地珍惜它,利用各種手段要去保護它!又一個傳統佳節到來啦!你準備好了嗎?你會好好品味嗎?你會感到,還是佳節溫馨嗎? [原創] 佳節又至,準備好了嗎>>>
【閩東居士】水調歌頭 端午節感懷
端午魚龍逐,歲歲誇競舟。煙橫水漫飛艋,疑是向湘洲。世事風雲萬態,目歷俗塵四起,宦海莫沉浮,屈子發豪氣,舒捲傲江頭……楚天遐,史名留。
江山驚換春色,人物萃風流。萬古《離騷》絕唱,愛國忠忱共仰,能不衛金甌?崛起中華日,正氣貫韆鞦。
■ 端午不是粽子節
【版主陶然】端午節在多數人記憶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的一些習俗已經遠去,而剛從韓國考察完的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陶立璠在描述韓國江陵端午祭的隆重時,表示中國的端午節等民俗文化已遭遇嚴重的集體失憶症,一些專家紛紛表示應恢復端午節的真實面目,全民性的防疫健身節日。
【貓咪mm】不僅僅是端午節,咱們在這些傳統民俗節日裏,似乎都是吃的文化太注重了,而精神層面的東西卻淡化了許多,或許這才是民俗節日離我們越來越遠的原因吧。
【空桑黯】不是我們節日沒有精神層面的內涵而是宣傳不夠!就拿端午來説起碼的就有防疫、健身、團圓等等諸多內涵,但是我們的媒體卻從來不提,所以這樣的端午就只剩下了乾巴巴的粽子了。
【劍起花落花飄雨】關於傳統節日,繼承不是照搬,而是發展豐富其內容。至於傳統文化,區分在前吧。重陽登高現在少了,可能其存在的文化基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湮滅了吧,不過我倒是反對過一些洋節,比如聖誕,我們不信上帝,何必為上帝過。
【開往春天的地鐵 逝。】傳統節日應該是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精髓,而對於傳統節日的日漸冷卻,就意味著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冷淡和民族精神的嚴重流失。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和與國際社會的日漸融合,包括一些洋節日在內的眾多優秀外國文化逐漸滲透到國人的生活,並被樂此不疲的接受。傳統節日被冷落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對傳統節日的開發不夠重視。傳統節日缺乏魅力,缺少新意。如何把傳統節日辦得讓老百姓喜歡過,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喚醒民俗文化
【**芳草**】粽子不是端午節的全部,端午節不僅僅只是吃個簡單的粽子了事,還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呢。發掘“端午經濟”,不僅是經濟利益使然,更能在盆盈缽滿的同時,也為保衛民族傳統文化盡了一份力。
【空桑黯】崇洋媚外向來是我們所鄙視的,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也怪不得別人了。相對來説是台灣民間對於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傳承確實做得好,起碼七夕的熱度就絕對不遜色于情人節;中元、端午、重陽節更是轟轟烈烈。對於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的內涵發掘以及繼承發展我們應該有足夠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
【愛上朱麗葉】長期以來,報紙書刊上介紹端午節的來歷時,總是只講它是一個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這未免過分片面地強調特定地方的紀念性內容,誇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其實根本就不全面。其實,2000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
【開往春天的地鐵 逝。】畢竟我們是中國人,更應該做的是把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因為,傳統文化作為激發民族團結精神和愛國主義熱情的法寶,是絕對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的。
【中國吉祥0】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時,肯定少不了吸收外來文化,畢竟這是雙向的交流,全球化的結果。在吸收外來文化的時候,不能盲目的大面積推廣別人的東西,從事經濟的人不僅要以贏利為目的,還要站在民族立場上做生意。台灣省的詩人余光中曾經在回到自己的故鄉時,感嘆家鄉不再是傳統的面貌,找不到了以前的感覺,而是盲目的清一色麥當勞的店舖景象,這可讓我們警惕了:文化傳統不能在我們手中失傳,不能懵懵懂懂的轉讓,自己不能丟掉傳統的根,自己得看得起自己! [原創] 文化傳統須重視>>>
(版主愛丁堡整理)
■ 瀏覽原帖發表高見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