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文娛新聞 > 正文

走名城看古跡 “網上河北行”訪正定隆興寺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20日 23:16)

  CCTV.com消息(記者付慶余報道):今天上午,“網上河北行”記者來到位於石家莊市北15公里,距北京260公里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


  自北齊皇帝高洋把常山郡、真定縣治所遷至正定鎮以來的1430餘年,正定一直是府、郡、縣所在地。遼金時期曾兩次建為國都。正定歷史文化悠久,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説。現存的隆興寺、廣惠寺多寶塔(華塔)、天寧寺淩霄塔(木塔)、臨濟寺澄靈塔(青塔)、開元寺須彌塔(磚塔)、開元寺鐘樓等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內的臨濟寺是佛教臨濟宗的發祥地,隋龍藏寺碑聞名中外。改革開放以來,正定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以悠久歷史文化著稱的旅遊城市。


  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鑄造銅佛,並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先後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可見當年這裡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煙繚繞,“南無”聲聲的歷史盛況。


  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五檐三層,高33米。閣內正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凈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詳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大佛始鑄于北宋開寶四年(971 年),有三千匠役投身這項工程。由於佛像超高,所以採取自下而上,分段接續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三段鑄至腹部,第四段鑄至胸部,第五段鑄質兩腋,第六段鑄至兩肩,第七段澆鑄至頂部。工程浩大,工序複雜。寺內盡端的毗佛殿,創建於明代。殿內有銅鑄的毗盧佛像,設計精巧,造型奇特,是國內孤例。佛像整體分三層蓮座,每層四尊銅像,各向一方,相背坐于蓮座中央。蓮座的第一蓮瓣上刻一小佛,共計大小佛像1072尊。

  隆興寺內碑碣林立,其中隋代龍藏寺碑一方,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和史料價值。寺內天覺六師殿已經不復存在,目前正在募集捐款重建,遊人可以花20元或50元在將用於建殿的石瓦上留名,由於寺廟香火繁盛,加之天覺六師乃佛主之師,是點化佛主修成正果之人,石瓦已累積成山,上面的文字也千奇百怪,甚至還有網絡調侃用語。記者也出資買斷了一片石瓦的冠名權,也算為恢復古跡略盡心意。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