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2日 18:05 來源: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最新發佈的《2005年國內五城市未成年人發展聯合調查中學階段青少年發展狀況報告》顯示,這項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汕頭等城市5875名初一到高二中學生的調查發現,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在諸多方面呈現出一種不容樂觀的趨勢:視力水平大幅下降,睡眠時間減少,體質下降,以及心理素質的降低和思維能力的鈍化。(《中國青年報》5月22日)
是教育還是折磨?我國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在諸多方面呈現出一種不容樂觀的趨勢,拷問著我們的教育,更叩問著家長的身心。“我發覺中國的家長都望子成龍,都渴望孩子是天才,都希望孩子能一舉成名,為此從小就給孩子上各種班,弄得孩子非常痛苦。”著名美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告誡中國學生家長,不要使孩子成為家長望子成龍的犧牲品。《中國新聞週刊》在今年3月份的相關報道中提到,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作為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未成年人,因學習壓力而承受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顯而易見,家長難辭其咎。
中國孩子的課業負擔比其他許多國家要沉重得多,父母為了使孩子早日成材,不惜剝奪孩子的休息、娛樂時間,代之以各種課餘學習,這更加重了孩子們的負擔,使他們痛苦不堪。這就是當代中國的教育現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人類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鋼博士認為,目前我國青少年教育中很多問題的産生都在於,教育方式和教育評價體系過於功利化了,許多東西都要轉化為一種數量的指標。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不遺餘力地管教孩子,不過是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個好出路,能夠既有“素質”又會“應試”。需要指出的是,家長的所作所為也是迫不得已,歸根到底,是應試教育迫使家長走進了教育誤區。
問題的癥結在於,目前的學校教育與家長觀念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和培養方式,刻不容緩。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深刻的教育思想變革,非但需要學校解放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更需要樹立大教育觀,將素質教育延伸到校外,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促進,發揮其整體作用。事實也一再證明,進行素質教育絕不能單靠學校,單靠教師的努力。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特別是家長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最終結果。只有家長形成素質教育的新觀念,才能順利開展紮實有效的素質教育。但如何認識素質教育與考分及其與升學率之間的關係,非但需要家長轉變觀念,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關鍵是要改變目前評價學校教學質量的標準,改變“考試定終身”的考試製度。
教育是“教”和“育”的有機統一,正確處理素質教育與考分及其與升學率之間的關係,真正落實對學生的減負,不能僅僅靠政府部門單方面的努力。要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將減負落到實處,惟有政策的出臺還遠遠不夠,也需要得到家長以及全社會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教育改革的全面配套進行。最為根本的是要改變現行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機制,建立起科學的社會用人機制和人才評價體系。實行素質教育的前提是弱化文憑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社會成材的標準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考分成為社會常態,中國社會才可能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要破解孩子的重重壓力,必須開展紮實的素質教育。孩子不堪壓力之重,身心發展在諸多方面呈現出一種不容樂觀的趨勢,向目前的教育體制敲響了警鐘。教育是培養、塑造人,需要對“培養怎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有個明確的定位。(郭立場)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