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4月12日電(記者 張曉晶)山東省社會科學院人口學研究所一項研究表明,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産業人才需求基本吻合,但文、史、哲、教、法等專業畢業生已經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應該引導相關高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
這一課題負責人、山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鹿立介紹説,1990年以來,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結構有了較大調整,經濟類與法學類學生培養規模大幅提高,文、史、哲類學生培養規模有一定程度減少,工學類畢業生規模一直居主體地位,農學專業畢業生所佔比重較低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據調查發現,1990年-2002年,我國法學專業畢業生年均增長率是所有專業中最高的,12年間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7%以上;其他增速較快的專業還有:經濟學、工學、教育學、文學、醫學、理學等;畢業生年均增長率在1%以下甚至為負數的有農學、歷史學、哲學。鹿立同時介紹説,有些學科由於原有基數大,每年增量相當可觀,如文學專業畢業生,年均增長率在10個門類學科中排第5位,但年均增量排第3位。
當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結構是否合理?鹿立將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産業人才需求進行對比研究發現,經濟學、工學、理學專業本專科畢業生規模與産業需求基本吻合,其主要流向部門是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及郵電通信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教育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等專業的本專科畢業生主要就業渠道,是教育文化藝術和廣播電影電視業、國家機關和社會團體、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領域,由於這三大領域人才需求日益走低,這些專業的畢業生高於實際需求。目前,我國農業和醫療衛生行業對人才的吸納能力不足,但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農學、醫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空間將會增大。
鹿立認為,近年來出現的部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高校某些專業調整不及時有關。她建議,當前應建立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産業人才需求監測預警系統,防止高校人才培養結構與産業人才需求出現較大偏差。
責編:向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