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歷史的必然 人民的選擇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8日 14:31 來源:法制日報
專題:紀念中國共産黨建黨85週年

  ●從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國經歷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敗,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産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歷史任務,全部為中國共産黨所承擔下來。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掀開了近代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中國共産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奮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産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

  ●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産黨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擁護,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誕生八十週年。從中共一大召開的1921年上溯八十一年,正是標誌著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形成的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1840年。於是,我們可以把1921年作為一個歷史的坐標:1840年到1920年的八十年,近代中國在被侵略被奴役的道路上蹣跚行進,其間從洪秀全到孫中山,近代中國的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但終究無法改變近代中國的命運;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到2001年的八十年,近代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以昂揚奮進的姿態勝利邁進了二十一世紀。如此深刻的歷史性巨變,是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取得的。中國共産黨以她巨大的犧牲和傑出的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從此,古老的中華帝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日漸深重。一方面,東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一系列戰爭和一個個不平等條約,大肆掠奪中國的領土,踐踏中國的主權,通過勒索“賠款”,強佔租界,攫取治外法權,控制通商口岸和海關,壟斷中國的經濟命脈,直至劃分勢力範圍等等,完全把中國變成了俎上之肉,近代中國被推向了亡國滅種的邊緣。正如十九世紀末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指出的,中國正面臨著“強鄰環列,虎視鷹瞵”,"蠶食鯨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于目前”的危急狀況。另一方面,民族危機的加深不斷加劇著社會矛盾,從而引發更為深刻的社會危機。鴉片戰爭前,人口劇增、農村凋敝、吏治敗壞、賄賂公行、財政匱乏、土地兼併加劇和階級矛盾深化等等,無不表明大清帝國已處於封建末世的危機之中。東西方列強的侵略,使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劇。首先,導致工場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的衰落。“外國用機制,故工致而價廉,且成功亦易;中國用人工,故工笨而價費,且成功亦難。民生之計,皆為所奪矣!”在這種情況下,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産,成為遊民。另外,列強的經濟侵略使中國人很難從投資近代工商業中獲利,因而許多貨幣持有者熱衷於購買土地,從事封建剝削。這就加劇了本已十分嚴重的土地兼併,加大了人口與土地比例的失調,加深了社會矛盾,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安。加之,大量的鴉片輸入導致白銀外流,“賠款”和軍費劇增,清政府財政難以為繼,於是拼命地把危機轉嫁到廣大勞動人民身上,各種苛捐雜稅日重一日,以至“凡肩挑背負,日用尋常個人飲食之物,莫不有捐”。1895年康有為在給光緒帝上書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吾民精華已竭,膏血俱盡,坐而垂斃,弱者轉于溝壑,強者流為盜賊”。總之,晚清社會衝突層出不窮,階級矛盾十分尖銳。

  在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雙重壓力之下的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成為近代中國的時代性主題。為此,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嘗試了種種變革之法。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和政治集團也都在這一歷史劇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接受歷史的選擇。

  率先奮起的是中國的農民階級。1851年開始的太平天國運動,不僅在南京建立了農民政權,而且制定了前所未有的農民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歷時十四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但終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無法超越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和皇權主義的束縛,不可能找到一條新的救國之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

  作為近代中國現代化起步標誌的洋務運動,是由晚清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掀起的一場“自救”運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路內,它企圖通過引進西方的軍事工業、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來解決當時的危機和困局。但是,洋務運動既不能越封建專制制度的雷池,又不能擺脫對西方先進技術和資金的依賴,無法在封建制度內找到自救之路,其最終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隨著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一種新的社會力量───民族資産階級産生了。民族資産階級的代表人物改良派和革命派相繼登上了歷史舞臺,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進行了戊戌維新的改良運動和資産階級革命,最後也還是失敗了。其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但是,辛亥革命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究其原因,在於中國民族資産階級力量的弱小和性格的軟弱,他們沒有能夠代表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

  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已經歷了八十年的風雨飄搖,軍閥混戰,百業凋零,人民困苦,精神沉淪。孫中山先生曾沉痛地説:“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恰在此時,中國共産黨誕生了,中華民族有了新的希望,新的前途,山窮水盡的中國出現了新的轉機。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日益發展壯大的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並對五四運動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五四運動後,作為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在一批具有初步共産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推動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産黨已經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嬰兒,馬上就要呱呱墜地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宣告中國共産黨成立。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産階級政黨。

  從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國經歷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敗,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産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的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歷史任務,全部為中國共産黨所承擔下來。1921年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掀開了近代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提出了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産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奮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産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鬥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黨的綱領中就明確規定: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後,再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工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産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産主義的社會”。這個綱領確定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解決了中國近代以來革命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毛澤東也曾明確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産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産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産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産黨則從自己建黨的那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

  為了完成歷史賦予的雙重任務,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歷史階段,經過二十八年的奮鬥,克服了“左”的右的錯誤干擾,堅持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産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有著美國的支持並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成為執政黨,歷史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中國共産黨適時地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並舉,體現了解放生産力和發展生産力的同時並舉。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産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産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産創造了社會條件。”到1956年,生産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為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後,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然而,要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何其難也。我們既無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冷戰時代的國際環境使我們也無法從西方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和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中國共産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舊中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又出現了一系列失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走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完全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

  正是在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認真分析和反思失誤的基礎上,中國共産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中華大地上展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中國共産黨八十年的光輝歷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的歷程。中國共産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産黨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擁護,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共産黨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今天,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新的世紀。撫今追昔,歷史已經證明,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我們相信,在二十世紀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不朽業績的中國共産黨,必將在二十一世紀領導中國人民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未來。

  ----摘自《人民日報》2001年6月7日

責編:趙巍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