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印尼彰顯大國責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7日 09:49 來源:
專題:印尼爪哇島發生地震

    

截至6月6日,已有1300多人前往中國國際救援隊就診。

 

中國國際救援隊在為災民做治療。



印尼華人團體將救災物資送往災區。

    “復課了,災區重現了希望。我們有幸把營地建在學校,有幸與孩子們相伴,我們似乎年輕了。我們看著這些孩子,想到了他們的家庭,想到了災害帶給他們心理的創傷,我們趕制了心理創傷調查表,並按作業的形式佈置給了孩子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們過得更好。我們做著,感動著,感動著災區的人們,也感動著自己。”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隊員

    在中爪哇島日惹特別自治區的班圖爾縣,地震發生10天以來,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隊員們和印尼的華人們,都在救災現場默默地工作,默默地付出,默默地感動著每一顆心。廣州日報、大洋網聯合採訪組一行四人,在災區用筆與心記錄下了賑災一線的動人故事。  

  災區目前不會發生大規模疫情

    ──專訪中國國際救援隊隊長趙和平

    記者:為什麼要組建國際救援隊?

    趙和平:中國國際救援隊是在2001年4月27日建隊,當時溫家寶總理親自給我們授旗。當時組隊考慮到兩方面的原因,從國內看,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從國際視野來看,救助的國際化、外交化趨勢明顯。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是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在災難到來的時候,實施人道主義救援,體現出大國的責任感。

    記者:本次的救援有何特別?

    趙和平:中國國際救援隊是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後,第三個到達印尼的國際救援隊。這一次救援隊的構成包括醫療隊員、地震專家和搜救隊員,但主要以醫療隊員為主。目前的情況表明預計非常準確。

    記者:聽説中國國際救援隊發現有傳染性痢疾病例,目前救治情況怎麼樣?災區有沒有可能發生疫情?

    趙和平:我們確實發現了災區第一例的疑似傳染性痢疾,到目前為止我們已接診過三例傳染性痢疾病例,我們已經對其進行救治,並且到病人所居住的地方進行傳染病學調查和消毒,同時向他周圍的人進行防傳染的知識宣傳,最後要把其傳染源切除。災區從現在的情況看應當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流行病和疫情,因為最近的天氣比較好,而且災難發生後遇難者的掩埋都較為迅速,所以不會造成傳染病源。

    記者:目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救援隊已經回國,我們下一步計劃怎樣?

    趙和平: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救援隊第一批是搜救隊員,在搜救任務結束後,他們就撤走了。我們的任務以醫療為主,當地政府和災民都對我們這支隊伍又有很多的期望,我們要根據救治傷員的情況安排。

    記者:多次奔赴國外救援行動中,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工作,有哪些值得永遠回憶的時刻?

    趙和平:自己最深的印象就是,2004年12月30日趕赴印尼亞齊那次緊急救援行動,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只有在野地搭建帳篷。面對2005年1月1日元旦的來臨,意想不到的是,溫家寶總理給每一個隊員發來了親筆簽名的賀卡,隊員都感到十分興奮與溫暖。回國後,在溫總理的批示下,參加救援的隊員還每人發了一塊紀念手錶。

    鏡頭一:醫學博士手術刀剃頭刀輪流換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展示國家形象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從人員挑選到設備配置,都在“高標準、嚴要求”原則下進行,也讓這支隊伍具有某種程度的神秘感。截至6月6日,有1300多人前往就診。

  一個流動的“戰地醫院”

    截至6月6日,中國國際救援隊已經接診1300多人,成為班圖爾災區最為重要的一支醫療救援力量。在臨時派駐的醫療隊中,能實施截肢、腦部開刀手術等複雜手術的,只有中國國際救援隊一家。

    就在前一天,日惹特別自治區衛生廳廳長博萬達先生和印尼衛生部國際合作局官員專程來到中國國際救援隊駐地,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在日惹加強兩國間醫療合作,把當地醫院做不了的手術轉到我們駐地進行。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精良裝備是隊員們最為津津樂道的:便攜式微型B超、X光機、光纖影像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其中雷達生命探測儀屬首次投入實戰,在空曠地域能探測到25米內的生命跡象,可穿透4米厚的土墻,36秒內作出判斷,自動報警。

    侯醫生告訴記者:對於實施手術的醫療組來説,無法按時休息、吃飯,這都已經是家常便飯。截至6日,戰鬥了7天的醫療隊員,體力開始透支。醫療組可能會面對震後傳染性疾病、因前期治療不當而來求助的重病號。

    個個有“十八般武藝”

    6月3日下午,在記者走訪中國國際救援隊營地時,對營地“雇用”一些人做晚飯感到吃驚。在趙和平的介紹下,我們才知道,這些人其實是工兵團搜救隊員,是“兼職廚師”,私下是要會些廚藝、做好後勤保障,適當時設法改變只吃自帶“濃縮”乾糧的現狀,幫助隊伍恢復體力。

    原來,這支特殊隊伍採取“一專多能”的配置。64歲的司洪波除參與地震災後評估與預測外,他還是一位“維修工”,連尿液分析儀這樣專業的醫療儀,都不在話下;武警總醫院的蔡曉軍是一名醫學博士,經常拿手術刀的他,卻同時也是一名拿剃頭刀的人,行動中總揣上一把剃頭刀,其理髮水平也不比專業理髮師差。

    救援隊裏有“鴛鴦”

    記者還了解到,這次救援隊伍中還有“鴛鴦”隊員。王明新多年主攻“外科”,汪茜在“內科”鑽研多年。兩人同時來到武警總醫院,先後成為年輕骨幹,先後加入救援隊。巧合的是,這次救援行動中,老公是外科組組長,汪茜則是內科組組長,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這次由兩口子一起執行任務,在中國國際救援隊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武警總醫院的有關人士透露,目前符合這樣條件的夫妻還不太多,救援隊想開成“夫妻店”都不行。

    鏡頭二:

    營地每天升國旗

    同根同脈一家親。 與中國血脈相連的印尼華人,地震救援中相互間的親情“碰到”了一起。救援隊員汪茜説:“感覺就像家一樣。”

    6月4日,中國國際救援隊裏升起了第二面五星紅旗,紅紅的旗幟飄揚在駐地的大門外。親自豎起高高的旗桿、升起國旗的李振亮告訴記者:“這是我四十年來第一次升國旗!”

    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營地裏有一面國旗,這是5月31日,救援隊一到就升起來的,但每天來這裡做義工的李振亮始終覺得應當把國旗挂在駐地的大門外。他找來了一根高高的旗桿,親自安裝,把旗升上去後,這個印尼發行量最大的中文報紙《國際日報》的社長像個小孩一樣高興,他對我們説:“你們看,是我把國旗挂在了門口外。”

    10天來,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營地裏,隨處可見來自泗水、日惹、三寶壟等地華人義務協助醫療的身影。

    鏡頭三:

    孕婦挨家發物資

    一方有難,鄰里支援。對於中國政府的援助,中國駐印尼大使館謝永輝新聞官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與他國相比,中國承諾的200萬美元資金,是印尼政府第一筆到位的對外資金。他提到,無論從資金還是物資援助上,中國政府都顯示出負責任、兌現承諾的大國風範。

    據統計,印尼總共有大小100多個華人社團。在地震發生後,華人社團迅速組織起來進行救災行動,這是繼2004年印尼遭遇海嘯以來,華人團體又一次大規模的捐助與賑災活動。

    6月4日,在巴厘島工作的陳以芳請了三天的假,趕回在日惹的家,她和哥哥、懷孕的嫂子一起負責這一天的物資發放。他們帶著毛毯、方便麵、煤油燈和帳篷,在嚮導的帶領下從早上發到了傍晚。 (廣州日報 毛玉西、邱敏、王燕、董相璽)

責編:逯娜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