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問題奶瓶”為何能入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9日 13:04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回收來的廢舊光盤用硫磺浸泡漂白後,製成發黃有毒的嬰兒奶瓶銷往全國。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昨日對來自浙江義烏的“愛寶”、“嬰兒樂”、“喜兒康”、“愛琪兒”、“親心”5品牌的嬰兒奶瓶進行了曝光(2006-5-29新京報)。

  “問題奶瓶”的問題,就出現在製造奶瓶的材料中有毒物質酚的含量超標,經國家環保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超出標準值近兩倍。

  奶瓶是供嬰兒喂奶的特殊産品,首先必須保證健康安全。然而,浙江義烏卻在事關嬰兒健康安全的奶瓶上打主意,違規生産銷售酚的含量超標的“問題奶瓶”,這是簡單的産品質量問題嗎?我看其行為都構上了慢性殺人了。因為據有關方面介紹,酚在遇熱、盛放酸性食物或飲料時很容易從奶瓶中分離,被吸收到體內達到一定量時會破壞肝、腎細胞,造成慢性中毒。

  大家知道,産品投放市場,必須經過相關部門進行質量安全等方面的檢測,最終確認符合標準後,方能進入流通銷售,而且進入市場後,相關部門還要跟蹤監管,尤其對奶瓶這類與人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的産品更應該進行特殊檢測和監管。然而,生産“問題奶瓶”的當地質量監管部門是否對其産品進行過質量安全方面的檢測,報道中沒有交代,這應該是個問題。有一個問題是可以肯定的,即最先發現“問題奶瓶”的並非是質監和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而是群眾的舉報,是石家莊群眾在小商品市場發現了來自義烏的“愛寶”牌奶瓶發黃且內有塊狀雜質和氣泡後,向當地工商局舉報才引起工商部門的注意。後經央視記者在義烏和慈溪兩地調查,發現引起奶瓶酚超標的“罪魁禍首”竟是廢舊光盤。人們不禁要問,當地質監部門幹什麼去了?這樣與人體有害的産品都能投放市場,是檢測技術上的問題,還是監管不到位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奶瓶”並非“愛寶”牌,還有江益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的“愛琪爾”牌、阿芳塑膠廠的“親心”牌、義烏王軍塑料製品廠的“喜兒康”牌、愛嬰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的“嬰兒樂”牌等5個品牌,而且“問題奶瓶”行銷到河北、河南、山東等十幾個省份,從生産到銷售竟然沒有一家監管部門發現其問題,這讓人怎麼理解?相關監管部門沒有責任嗎?

  曾經搞得人們惶惶不安的PVC保鮮膜,就屬這種情況,記得當時有關部門同樣是在事發後,下令各大商場徹查,並提醒人們注意識別。事後,人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舉一反三,加強對與人體健康安全的産品的檢測監管,徹底消除人們對此的恐慌。然而時隔不到一年又出現了“問題奶瓶”。而且在處理方法上與PVC保鮮膜又是那麼的相似──北京市工商局又是下令嚴格排查義烏的問題奶瓶,並讓市民舉報。專家也在為消費者如何鑒別出主意。

  應該説,作為銷售地,能夠做到這些也算盡到了職責,但我想,僅靠這種市場環節的監管畢竟不是解決“問題奶瓶”的根本,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加強對生産環節的監管,從源頭上控制奶瓶村質有毒物質含量的超標問題,而且這不僅僅是對浙江義烏、對奶瓶而言,對全國各地所有生産奶瓶和其他與人身體健康相關的産品,都應該這樣做,這並不是什麼特殊要求,而是有關部門應盡的職能。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麼,監管部門的責任心和公信力就讓人懷疑了。(作者:久泰平)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楊育權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