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今日關注]我們的新村(5月23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5日 13:54 來源:CCTV.com
進入[今日關注]>>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昔日曾經貧窮的瑤族山寨,如今卻發展成漓江邊上富裕的生態家園,一年四季瓜果飄香,置身掩映青山綠水之間的鄉村別墅,人們不禁在問,十餘年來,這裡是怎樣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

  主持人(王世林):

  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今日關注》。

  熟悉我們節目的朋友肯定注意到了我們今天演播室的變化,我現在的身後可以説是青山綠水。常言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現在就是在離桂林市不遠的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紅岩村。今天我們要在這裡和紅岩村的村民們一起聊一聊,紅岩村是如何從遙遠的貧窮的瑤族山寨變成現在富裕的新農村的。

  今天在演播室的現場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嘉賓來參與我們節目,一位是紅岩村的黨支部書記朱培明,您好,小朱,培明,坐。還有一位是我們紅岩村的村民朱天佑,您好,歡迎。

  另外在我們這個現場還有很多紅岩村的村民,還有相關的一些領導,非常歡迎大家來參與我們的節目。謝謝你們。

  大家都説,到恭城三秒鐘要看不到果樹那就不是恭城了。所以,我注意到今天在我們這個現場的周圍都有很多果樹,但是我都不知道什麼果樹,因為後面這一片,房子周圍這是什麼果樹?

  朱培銘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黨支部書記:

  這一片是我們恭城縣的澎柑。還有高一點那是恭城的沙田柚。

  主持人:

  沙田柚是不是長這個的?

  朱培銘:

  對。

  朱天佑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村民:

  這就是沙田柚。

  主持人:

  這個沙田柚就是後邊這個地方長出來的?

  朱培銘:

  那邊房子邊頭是柿子樹。

  主持人:

  柿子樹,我們現在看到那邊也是果樹?

  朱培銘:

  那裏也是果樹。

  主持人:

  當時在種果樹之前,咱們農業是以什麼為主?

  朱天佑:

  也是以前種水稻為主,那個是經濟效益很低,水果經濟效益比較高。

  主持人:

  那時候大家心裏有沒有擔心?

  朱培銘:

  一點一點。

  朱天佑:

  還有點擔心,開始不敢大規模種,種一部分水稻保證有糧食吃,再種一部分水果,就是這樣。後來水果的經濟效益高,所以就慢慢地全部都改種水果了。

  主持人:

  大家可能是嘗試著往前走。

  朱天佑:

  對。

  主持人:

  但是我知道,在種水果的時候,咱們村裏面有一位,好像他的膽子比較大,一下就把家裏的地全都種成果樹了,他是村長是嗎?

  朱培銘:

  對,村長。

  主持人:

  我特別想知道當時你們家有多少畝地?

  村長:

  大概有十畝地左右。

  主持人:

  十畝地?

  村長:

  連水田。

  主持人:

  你當時一下把這些地都種成果樹的時候,沒有擔心我吃什麼?而且不可能今年種果子馬上就能長啊。

  朱明成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村民:

  我的膽量大一點,我一開始種這個柿子,我一下子種了有將近四畝地。別人都是幾分幾分的種。

  主持人:

  別人是幾分幾分的種,你是幾畝幾畝的種。

  朱明成:

  我是幾畝,90年的時候一下子種了三畝多。

  主持人:

  第一次收益的時候有多少錢?

  朱明成:

  第一次收益三畝多地有一萬多斤。

  主持人:

  一萬多?

  朱明成

  嗯。

  主持人:

  第一次收穫就掙了一萬多塊錢?

  朱明成:

  不是一萬多數多塊錢,這是一萬多斤。

  主持人:

  一萬多斤?

  朱明成:

  那時候價錢很貴的。

  主持人:

  那不止一萬多塊錢?

  朱培銘:

  很好啊,那時候價錢最高的時候是二塊八一公斤。

  朱明成:

  那一年有一萬一千多斤,有兩萬多塊錢。

  主持人:

  收了兩萬多塊錢,是不是他這麼一種果子,然後一看掙這麼多錢,對村裏來説也是示範作用?

  朱培銘:

  一看到這種效益,我的膽子都大一點了,跟著往前走,可以這樣説。大家把一片都全部種上了柿子。

  主持人:

  現在你們有沒有統計過,你們村裏面種果樹的面積有多大?

  朱培銘:

  我們現在種果,因為田、地這些全面全部都已經種上果了,現在還有以前可以利用的一些土地也都種上果了,大概是一千畝。

  主持人:

  房前屋後,包括原來的耕地全都種上果子了,那麼這個果子每年能給你們帶來多大的收入?佔到你們收入的多大的比重?

  朱天佑:

  我們主要收入就是水果收入。

  朱培銘:

  農業收入基本都是水果收入了。

  朱天佑:

  到豐産的時候,好的可以達到一萬多公斤畝産。

  主持人:

  觀眾朋友,實際上在紅岩村,除了我們滿眼看到的這些果樹之外,這兒的住宅也非常的有特色。很多人説進入紅岩村就像進入了小別墅區。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別墅並不是真正的別墅,它就是紅岩村村民普通的住宅,所以我們接下來先通過一個背景短片來解一下紅岩村的鄉村別墅。

  背景短片:

  紅岩村的鄉村別墅。

  主持人:

  你看我們這兒的別墅的確非常漂亮,但是我特別想知道,我們以前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

  朱天佑:

  我們以前住的都是泥土瓦房,就是在老城,就在這裡面,沒有規劃的。

  主持人:

  不是磚?

  朱培銘:

  都是泥磚。

  朱天佑:

  泥磚。

  主持人:

  土坯就是了。

  朱天佑:

  沒有規劃,很雜亂,所以後來農民富起來了,我們就……

  主持人:

  就是説種水果掙了錢了,要改善一下。

  朱天佑:

  居住環境搞好了,這是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主持人:

  但是改善居住環境有很多方法,為什麼要蓋這樣的樓呢?怎麼想起來要蓋這樣的小樣樓?

  朱培銘:

  是這樣的,因為説句實話,這方面還是老百姓普遍的一個心裏,自己兜裏面有錢了,有富足的錢了,説句實話,政策已經有保證了,他就想,想在這個生活環境方面、居住條件這方面有所改善,因為我們這裡都是這樣,在以前不搞規劃新村的時候,老百姓他也有一個想法,自己兜裏有錢了,都想建一個房子,把自己一家的居住條件搞號,就這樣。

  主持人:

  按照自己的想法蓋,我想蓋幾層蓋幾層,我想蓋什麼樣什麼樣。

  朱培銘:

  對,所以以前我們的老村裏面也有一部分新村,也已經建了一部分新村,先富起來了人,以後就蓋了新房。但是蓋起來的房和整個村這種格局都不是很協調,就是説不通過規劃,建得比較亂。所以有建新房,但是沒有新村那種感覺。

  主持人:

  當時一棟樓的造價有多少?

  朱培銘:

  像這個樓,一棟樓基本上是在14萬到16萬。

  主持人:

  這錢都得自己掏?

  朱天佑:

  都是他們自己掏的,都是我們自己掏的。

  主持人:

  你想想,當時比如説我們種水果掙了一些錢,就像剛才村長第一次掙了兩萬,第二年又掙了兩萬,掙了十來萬了。

  朱天佑:

  他慢慢積蓄起來。

  主持人:

  如果讓他一下蓋出一樓來?他願意把這個錢蓋樓嗎?

  朱天佑:

  因為我們搞這個新村不是單純起來看、住,它還可以看,就是説還可以供遊客來玩兒,也能給我們增加很多的旅遊收入。所以説像我們村,現在經過三年的發展,很多人旅遊收入已經超過了他種水果的收入,所以在這些方面他還是很可觀的。

  主持人:

  這村第一家樓是誰的呀?

  朱培銘:

  那是我們協會會長朱建倫。

  主持人:

  所以你們家那樓給人印象最深了,一進村第一家看見就是你們家那樓。你覺得這個別墅給你帶來的好處多不多?

  朱建倫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紅岩村村民:

  多,這肯定多,以前住在老村的就不同了,污水到處都是混流,牛糞、豬糞到處都是,一個人走進去,如果是我們習慣了還可以,像城裏面的人走進去都捂住鼻子走進去。像我在外面做生意,自己都不好自己帶人家回自己家裏面,那環境太差了,真的。

  主持人:

  對。

  朱建倫:

  現在好了,現在我有一哥在桂林,他也是在市裏面,不過我比起他我也差不了多少,我想我的生活比他還好一點。

  主持人:

  所以你哥應該經常到你這兒來。

  朱建倫:

  他現在可以説他還巴結來。

  主持人:

  咱們現在村裏面可以説有了這樣的別墅以後,到這兒來感覺好像不是説在一個農村的感覺,好像是在一個小花園、小城市的感覺裏。這個是不是在開始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的規劃的?

  朱天佑:

  這是在我們鎮裏的黨委書記的陳書記幫我們建設規劃的。

  主持人:

  就是鎮裏面是嗎?

  朱天佑:

  他原先在鎮裏面,現在在縣裏,鎮裏的書記。

  主持人:

  當時您是鎮裏面的書記,那麼到底當時鎮裏面是怎麼考慮的?

  陳義軍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發改局局長:

  當初的時候我們這個村通過種水果,産業的支撐、經濟的支撐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建新房的慾望已經非常強烈了。我們作為政府,作為黨委政府就因勢利導,一定要給他們做好規劃。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剃頭師傅的挑子一頭熱不行,所以我們就注意到了要發揮村民的主體的作用,只有他們動起來了,我們這個才能産生很好的效益。

  主持人:

  到紅岩村以後,我聽説原來老村裏面是每家每戶都養一頭豬,但是在這兒我們發現隨著小樣樓的蓋起來,村容非常地整潔,也看不到了養豬場,也看不到了每家每戶原來養的那些豬,那麼這些豬都到哪兒去了呢?我們再通過一個背景短片去看一下我們紅岩村的養豬廠和沼氣池。

  解説:

  走進廣西恭城蓮花鎮紅岩村,出現在面前的是一幢幢錯落有致、別墅般的小樣樓,整潔的環境、如畫的庭院都與人們印象中的農村迥然不同。在這裡,村民們不用再像祖祖輩輩一樣,每天上山砍柴、割草,依靠柴火生活,忍受煙熏火燎帶來的環境臟、亂、差。讓紅岩村家家舊貌換新顏的就是沼氣的統一集中管理。紅岩村是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第一個實現管道化集中供應的瑤寨,為了解決一家一個沼氣池帶來不必要的土地浪費和分佈散亂的問題,從2003開始,紅岩村引導村民把以往散養的集中圈養,利用豬糞做發酵原料産沼氣,安裝輸氣管道連接各家各戶,用沼氣炒菜做飯、生活照明,用沼氣的廢渣廢液代替化肥農藥,養魚、澆果樹,形成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

  主持人:

  有了這個養豬場,可以説大家吃肉就更集中、更方便一點了。但是原來每家每戶都有養一隻豬的習慣,現在改了這個習慣大家能不能適應?

  朱天佑:

  像現在我們搞集中養殖,都是放在一個乾淨的地方養,大概不影響我們,人畜分居了,所以經濟效益也好。所以我們現在挖了一個大沼氣池,用管道供氣,現在每一年光沼氣就可以産15000個立方。

  主持人:

  這沼氣夠使嗎?

  朱天佑:

  它現在夠了,它可以供20多戶農戶的生活用氣。

  朱培銘:

  我們只是把豬統一關到一個地方。

  主持人:

  把蓋豬圈的地方種上果樹就完了。

  朱培銘:

  是。

  朱天佑:

  又可以節約土地,又可以美化我們的環境,你看我們這裡到處都是很乾淨的,它不像以前一樣很臟很亂。

  主持人:

  其實走在紅岩村的街道上跟走在城裏的街道上沒有什麼樣的區別,因為在這裡有統一的治安巡邏,有統一的保潔員等等。接下來我們再通過一個背景短片走進紅岩村。

  解説:

  綠水青山,柳枝嫩黃,憑江河從村頭蜿蜒流過。紅岩村瑤寨裏一副秀美恬靜的田園風光。走進村子,這裡街道整潔乾淨,每一戶村民的別墅同時也都是生態旅遊的小旅館,家家挂著酒樓旅店的牌子,裏面分別是六七間的標準客房。旅遊成為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村裏設有專門的生態旅遊諮詢點和旅遊接待中心,還聘請了美麗的導遊員為遊客提供諮詢導遊服務。

  主持人:

  你在紅岩村主要做什麼工作?

  紅岩村旅遊諮詢員:

  我是旅遊接待中心的諮詢員,就是做導遊。

  記者:

  這個旅遊接待中心的諮詢員同時要做哪些事情呢?

  紅岩村旅遊諮詢員:

  就是有遊客的時候給他們提供諮詢服務,帶他們到處走一走、看一看,給他們當導遊。

  記者:

  來這裡的遊客多不多?

  紅岩村旅遊諮詢員:

  多,因為這裡離桂林市比較近,都是城裏面的人喜歡來這裡體驗農家樂的生活。

  解説:

  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旅遊衛生環境,村裏還破天荒的請起了專門負責打掃衛生的保潔員。

  記者:

  掃衛生嗎在這兒?

  紅岩村保潔員:

  是啊!專門打掃衛生。

  主持人:

  一天掃幾次?

  紅岩村保潔員:

  一天最少要掃兩次,多的時候要出來撿一下垃圾。

  解説:

  學習打掃衛生、學習超採做飯、學習分類垃圾,紅岩村不間斷地對農民們進行旅遊知識的培訓、授課,為了一個小小的垃圾箱,紅岩村的村民們也是費了一番腦筋。從竹籮筐到塑料桶,再到分類垃圾箱,三代垃圾桶的變遷體現了紅岩村管理的變化。

  主持人:

  好像我們村裏這個公共設施好像是有專人管理的,你比如説垃圾桶、垃圾箱我注意到都很有特點。垃圾箱的蓋上是一個小煙灰缸,然後什麼是可回收的,什麼是不可以回收的。

  朱培銘:

  我們開始最初的時候那個垃圾箱我們是做一種籮筐,就是用竹編起來的一個筐子,但是那個竹筐它不是很美觀。感覺上也容易爛,容易發黴,很難看,搞不久。後來我們又更換了,做一個塑料的桶,塑料桶又感覺不環保,尤其是有別的很多遊客反映。後來我們就在這方面想,是不是配合我們整個村這種格局,做這個,現在發展到這樣。其實我們村這個垃圾箱已經是三代了,做了三次調整。

  主持人:

  剛才建倫已經講到了,説他的哥哥現在都比較羨慕他了,有點要巴結他的意思。因為他住的可能比他哥哥可能還要好。

  朱培銘:

  對。

  主持人:

  另外,我們這兒平常也有很多城裏人來,那麼旅遊收入佔到了你們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呢?

  朱天佑:

  像現在旅遊收入在我們村基本上佔了他收入的一大半左右了,他旅遊收入還是比較現實一點的,有時候比較好一點的一年有十多萬的收入。

  主持人:

  我今天吃早飯是在咱們這兒吃的,吃的是油茶。説打油茶在這兒很有名,另外打油茶的時候還要唱茶歌。所以今天我們這個節目也特別安排,請咱們紅岩村的打油茶的高手,唱油茶歌的高手給我們來表演一下,這也算吸引人遊客的一個很重要的項目是吧?

  朱天佑:

  是,對。

  主持人:

  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唱歌)

  主持人:

  油茶也挺香,我替觀眾嘗一嘗。就像咱們那個紅岩的村莊一樣,吃起來感覺這味特好。謝謝。

  咱們剛才也算了解了咱們紅岩村的一大特色,或者説一個旅遊産品,吸引遊客的。接下來我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知道咱們這個村是一個自然村,自然村規模比較小一點,它沒有一個村委會,但是它有一個村管理委員會叫新村管理委員會,這個管理委員會是怎麼成立的?

  朱培銘:

  是老百姓通過選舉,因為我們這個村,一個農村,很多大小事物,要彼此有人出來管理,做統一的管理,我們通過老百姓的一個選舉活動。

  主持人:

  是一人一張票嗎?

  朱培銘:

  對對對。

  朱天佑:

  就是大家推選。

  朱培銘:

  大家推選出來。

  主持人:

  幾年選一次?

  朱培銘:

  三年選一次。

  主持人:

  你們是第幾屆了?

  朱培銘:

  哎喲,我們現在,因為這個選舉,其實到去年我們三年已經滿了,村管委會的幹部已經搞了三年了。

  主持人:

  去年已經到了。

  朱培銘:

  應該搞同時選舉,去年我們又組織開了一個村的選舉會,但是沒有選成。

  主持人:

  為什麼?

  朱培銘:

  是這樣的,因為我們這個管委會到時間了,我們要召集村民進行選舉。老百姓他們就有一種情緒在裏面,他説如果要換幹部的話,你們不搞的話我們都不選了。

  主持人:

  是希望我就乾脆不費這事了,你們繼續幹就是了。看來你們村裏的村民對你們還是很滿意的。

  朱天佑:

  比較適應吧就是説。

  主持人:

  我們現場也來了很多的村民,我問一問,當時你們為什麼放棄了選舉權?因為聽説很多候選人可以放棄被選舉權,怎麼選舉權就輕易地放棄了呢?是大家對他們的工作特別滿意是不是?

  村民:

  選他們就是更好一點。

  主持人:

  不用選了,讓他們接著幹就行了,是不是?

  村民:

  對,接著再幹一任。

  主持人:

  再幹一任?

  村民:對。

  村民:

  我們這個村子全程你都看到了,乾脆就不用選了,叫他們連任下去了。

  朱培銘:

  村民普遍認為就是這樣。

  主持人:

  對管委會的表現,你們村民更給他們打大家分啊?按一百分算的話。

  村民:

  一般滿意算的話,打到一百分吧!

  主持人:

  村民對你們確實是非常滿意,打一百分,傢伙,真是不錯!那麼在這樣的成績的基礎上,接下來還是一個要發展的問題,水果現在種得也不錯,生態旅遊這塊、農家樂這塊也都搞得不錯。接下來還有什麼發展的想法嗎?

  朱天佑:

  現在跟外國的旅遊公司簽了一個合同,就是讓他們在外面幫我們帶客人來,我們負責管好我們整個村的管理。

  朱培銘:

  就是説我們這個村通過一種招商引資的形式,引進外面的老闆過來給我們整個村包裝,搞出去。

  主持人:

  然後你們村從中分得一部分利潤,這樣的話給每家每戶都能夠有補貼,這樣可能會平衡一點。

  朱天佑:

  是,有可能旅遊公司一年能夠幫我們帶到十萬人來,我們一個人收十塊錢門票,就有一百萬的收入,一百萬收入我們佔四成,就是有四十萬的集體收入了,那時候整個生産的運作就好辦了。就是這樣。

  主持人:

  今天在現場我們還特別邀請到了咱們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的副縣長蔣述衛先生,他是專門負責農業這一塊的。所以我在這兒也想問一下蔣縣長,您對紅岩村的發展,您是怎麼評價的?作為一個主管領導您是怎麼評價的?

  蔣述衛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他們恭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比其它地方來説,我們走先了一步。自從2002年開始,我們就對全縣的當中881個志願村當中的368個進行了規劃。毫無疑問,咱們紅岩村是其中建設得最好、規劃得最好的。由於咱們在開始的規劃建設過程當中,始終堅持了“三高一嚴一新”,三高就是規劃標準高、起點高、建設的質量要求高,還有建設的管理比較嚴。一新就是早期建設要創新一種新的模式。所以建成了的紅岩新村大家也看到了,不僅是生産發展、生態良好、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而且村溶整潔、咱們村民的精神面貌相比過去來説,也是煥然一新了。

  主持人:

  其實説到紅岩村的發展和建設,有一個人最有發言權,這個人就是現任自治區農業廳的廳長,原來是恭城的縣委書記張明沛先生,今天他也來到現場,歡迎他。張廳長,當時您在這兒的時候,紅岩村可能剛剛開始發展,但是今天您回到了紅岩村,而且剛才我也注意到,您也四處走了走,看了看,您覺得這次更您的印像是怎麼樣的?

  張明沛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廳長:

  我這裡有一個最大的變化,體會最深的,就是恭城的瑤妹在談戀愛的過程當中。她家裏面沒有沼氣,就是非沼氣不嫁,這就是一種新的意識。

  主持人

  那是不是嫁人,嫁沼氣了。

  張明沛:

  她以為生態環境是最中重要的。

  主持人:

  環保。

  張明沛:

  環保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在這裡就提兩句話,第一句叫生態是生命,第二句話叫沼氣是福氣。你真正地抓好了這兩個,整個建設發展就快了,形成了真正的良性循環發展。

  主持人:

  對,謝謝。

  好,到現在,我們這個節目也到了結束的時間了,因為從天氣上來看,太陽也是到了我們頭頂了,天氣也比較熱了。非常感謝培銘,還有天佑給我們介紹你們村的故事。謝謝。

  好觀眾朋友,今天的《今日關注》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再見。

  製片人:陶躍慶

  策 劃:滕雙雙

  記 者:刁偉華 朱同合

  編 輯:閻 敏

  監 制:馬 勇

責編:武林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