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拯救中國傳統的文化精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06日 14:2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沸沸颺颺的平安夜過後,經過清潔工人的打掃,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潔。然而,想到聖誕的“瘋狂”與春節的“冷清”,一些學者們開始了他們的憂患行動──甚至,國內一些學者還發出了《保衛春節宣言》!(據1月4日《時代信報》報道)

  目睹了“中國式聖誕夜”的瘋狂,國內一些學者及專家開始為春節這一傳統文化日益走向邊緣化感到了擔憂。他們發出《保衛春節宣言》,呼籲要自覺地對民族文化尊嚴進行維護,保衛民族傳統文化。學者專家以專家的視野及深度,詮釋了保衛春節的必要性。作為一位普通民眾,我對春節有如此的感言。

  中國的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受封建社會影響深遠。作為從農村走到城市的孩子,我見證過春節的熱鬧。年幼在家鄉,掃塵,貼春聯,放鞭炮,準備包粽子,蒸年糕,扣肉等食俗,拜年``````大人,小孩以繁瑣儀式為樂事,充滿了過年的喜慶氣氛。居地轉移到城市後,我漸覺節日氛圍淡薄了許多。尤其是近幾年,隨著網絡,歌廳迪吧,等各種娛樂方式的興起及商場商品的琳瑯滿目,口袋充裕了的人們過節日的節目豐富起來,自然會對傳統的一套過春節儀式過程簡化了。有些家庭還把年夜飯放在了飯店裏。這自然會讓一些人憂心忡忡,憂的是洋節紅火,春節冷清,更憂慮傳統文化的遺失。

  回溯歷史,國人傳統性格多帶內向,嚴肅,拘謹的特徵,傳襲至今。而西風東進的百年以來,國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也在影響及改變著國民性格。城市裏,崇尚自由、輕鬆和時尚的年輕人成了很大的群體,這是一種有積極意義,有生命力的生活思想,比較容易得到城市人響應。毫無疑問,聖誕的“瘋狂”與這個群體的形成有必然的聯絡。他們認為傳統的春節“不切實際”、禮節太多,也就使春節變得神聖,變得沉重,變得不受歡迎。而另一邊,在娛樂方式缺乏和思想懷舊的農村地區,其實過春節相比城市,依舊算是熱鬧得很。

  韓國江陵市市長在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産時如是説:“如同人有家鄉,文化來源於民俗;正如家鄉有情,民俗這一多樣性的根源,必須受到尊重。”韓國人保護民俗依賴的是文化,溪水潺潺的傳統文化教育未受過冷落。從韓國人的文學作品到電視節目,如現紅火的《大長今》,再到現實生活,都讓人感受到了儒家一些傳統文化熏陶後的影子。如尊重師長,講究道德禮儀,推崇傳統經典。而這一切又是和西方文明思想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的,他們不全盤西化,不完全守舊,也不會厚此薄彼。彌足珍貴的文化,應該是已有文化與外來先進文化融合後創生的一種新生文化。而惟有不斷融合的文化,才能得到不斷的繼承,發展和世代傳播。

  如何過春節固然應該討論和探求。但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拯救中國傳統的文化精華?春節和傳統文化是枝葉與樹根的關係。沒有文化樹根的長久生命力,枝葉便難以存活。西方聖誕的“瘋狂”,有著“聖誕老人”的優美故事和《聖經》傳説的深入民心。而今天我們的春節,丟失了那只叫"年"的怪獸,丟失了一個個波瀾起伏的民間故事。聖誕老人在不少國人印象裏栩栩如生。而面對年畫裏滿烙腮鬍子的財神爺趙公明,有孩子曾問我,這是誰啊?他是財神爺。他是幹啥的?送財的神仙。沒了嗎?許久,我腦海一片模糊,只好點頭,沒有了。(作者:吳帥)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王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