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8日 10:40 來源: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加快自主創新 促進科學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新華社記者 孫傑 賀勁松 劉錚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的重要內容,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近日就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有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關鍵之舉

  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話題已經談了多年,為什麼當前又重新提出並進一步強調?

  答:黨中央、國務院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歷來高度重視。最近,中央領導同志進一步強調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建議》又明確提出,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這是中央在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新變化的基礎上,作出的重要判斷和科學決策,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來看,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緩解資源約束的矛盾,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2003年我國人均GDP已躍上1000美元的臺階,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時,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國際經驗表明,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資本和土地資源等傳統生産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出現遞減趨勢,而體制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將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我國資源稟賦較差,無論是維繫人們基本生存的耕地資源、淡水資源,還是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能源和礦産資源都相對短缺,這一矛盾在今後一個時期將會更加突出。不允許我們繼續走那種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傳統工業化道路了,必須依靠自主創新走科學發展之路。

  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從資源消耗型經濟向資源節約型經濟轉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實現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增長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從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來看,要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也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許多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比如,目前我國仍有70%的數控機床、80%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裝備都要依賴進口。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相當一部分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已成為影響我國整體競爭力的極大障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們將在更廣領域、更大範圍參與國際競爭,如果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就難以突破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也難以獲得有利的貿易地位。

  科技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自主創新能力又是支撐一個國家崛起的筋骨。我們只有在引進先進科技成果的同時,著力推進自主創新,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識産權,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減少對技術、裝備引進的過度依賴,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也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國際地位和尊嚴。

  我們必須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和使命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建議》的要求,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關鍵之舉,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三項能力應取得突破性進展

  問:“十一五”期間,我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點是什麼?

  答: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重、牽涉面廣,必須把原始創新、系統集成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結合起來,突出重點,著力攻堅。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間,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要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當前我國在裝備製造、信息産業、生物醫藥等關係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中,許多核心技術仍依賴追蹤、模倣和引進國外技術,原始創新能力明顯不足。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加強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圍繞學科發展、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推進重點基礎科學研究;加快關鍵領域高技術研究,在信息、生物、海洋、納米、新材料等戰略領域超前部署,搶佔關係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前沿高技術制高點,實現重大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重點跨越。

  要增強集成創新能力。進入現代社會化大生産時期,産業關聯度日益提高,技術的相互依存度增強,單項技術的突破需要相關配套技術的創新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集成創新能力。要採取有效措施,集中優勢力量,整合科技資源,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在信息、能源、資源、環境、農業等關鍵領域,實現産業核心技術的集成創新與突破,帶動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

  要增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把引進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從體制機制入手,克服重引進、輕消化吸收的現象。一方面,繼續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傳統産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資源,依託重點建設項目,加強重大技術創新和重大技術裝備研製,加快國産化步伐,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重大裝備和技術支撐。

  改造傳統産業提升裝備製造業

  問:“十一五”期間如何通過自主創新改造我國傳統産業,尤其是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

  答: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傳統産業改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批産品産量躍居世界前列,整體競爭力明顯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就裝備製造業而言,雖有較好基礎,具備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但系統性、原創性技術創新成果很少,大多數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難以掌握國際競爭的主動權。

  為進一步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十一五”期間要著力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通過産業重組和市場競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知識産權重大技術裝備的製造能力;二是依託重點建設項目,研製一批對國家經濟安全有重要影響、對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産業升級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産品,實現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的突破;三是根據産業技術發展趨勢,繼續選擇國內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技術面廣、産業關聯度高、市場前景廣闊、投資強度高的戰略性、關鍵性、基礎性技術作為重點突破口,特別是在造船、大型高效發電、高壓輸變電、冶金、石化、航空、航天、機床、採掘等領域,加強對外合作和消化吸收,提高關鍵技術和裝備的國産化水平;四是大力推進裝備製造業的結構調整,逐步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産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等專業化分工合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産業格局。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産業

  問:高技術産業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間我國發展高技術産業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答:當今世界,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領域科技發展迅猛,交叉融合,引發新一輪産業革命的勢頭日益強勁,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大力發展高技術産業,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技術和産業支撐。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高技術産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按照産業化、集聚化和國際化的方向,加快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加快做強、繼續做大高技術産業。具體來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興先導産業。比如説,雖然目前我國信息製造業總體規模已居世界前三位,但大多數核心技術並不掌握在我們手中。因此,要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優先發展信息産業,特別要加快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集成電路、軟體、關鍵元器件等基礎性核心産業,重點培育下一代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高性能計算等增長性戰略産業。與此同時,還要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民用航空航天等新興産業,形成增長極和産業鏈。

  二是加速自主知識産權重大科技成果的産業化。要從倡導、激勵掌握自主知識産權、開展高技術産業化入手,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知識産權保護,營造有利於推進産業化的體制和政策環境。要重點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信息、生物、農業、資源、能源、環保等戰略領域,實施高技術産業化專項,培育若干千億元規模的新興高技術産業群體,形成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局部優勢和在部分領域的主導地位。

  三是大力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積極培育信息技術服務業,推動寬帶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優化通信基礎設施,構築適應未來信息傳輸的通信網絡。實現語音、數據和視頻業務的融合,大力發展電信增值業務。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提升郵政、金融、物流、文化、教育、衛生、旅遊等傳統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和質量,滿足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大力推進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

  問:發展改革委在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發揮怎樣的作用?

  答:大力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是發展改革委的重要職責。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建議》的要求,切實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搞好規劃。要結合“十一五”規劃的制定,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規劃的重要內容。同時,在編制高技術産業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規劃以及能源等相關産業專項規劃中,研究確定提高産業、行業、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目標、重點、實現途徑和具體政策措施,強化對創新能力建設的引導。

  二是提升能力。要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散裂中子源、新一代天文望遠鏡、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船等若干重大科學工程,繼續支持中科院加快推進知識創新工程,為基礎性創新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撐條件。以現有99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332家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加大對生物、水資源、裝備製造等重點領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支持力度,著力提升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機構的發展,健全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圍繞節能與新能源、安全生産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十大産業技術創新工程,在核電、先進船舶、高速軌道交通等方面組織實施十大重大裝備研製,努力突破産業技術與裝備的瓶頸制約。

  三是創新機制。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做好科技資源共享的頂層設計,打破資源分散、封閉和壟斷的狀況,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促進社會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要研究制定鼓勵科技投入、保護知識産權、建立創業投資機制等相關政策措施,創造良好的自主創新政策和體制環境。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