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讓建和諧社會從規劃變為現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0日 14:23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十六屆五中全會研究的“十一五”規劃,可以説涉及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很多熱點問題,都是老百姓所關注的。同時,老百姓生活在不同的領域和層面,所關注的具體問題又各有側重,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自然特別關注。

  那麼,百姓普遍關注的大事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黨中央提出的、“十一五”規劃中的主題詞──創建和諧社會。這是因為百姓在創建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和諧社會是百姓心中的“伊甸園”,是百姓所想、所盼、所求的美好境界。

  百姓對和諧社會的認識肯定沒有文件講得全面,沒有學者講得透徹,沒有官員講得具體,但據筆者了解和觀察,百姓對和諧社會的理解是現實和樸素的,對創建和諧社會最關注的有三件事。

  首先,關注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共同富裕,和諧社會就應該是共同富裕的社會。這是老百姓認的理兒。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政策引導上,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通過創辦經濟特區,大力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措施,促進一些地區經濟和社會較快發展,領先達到了小康水平。這些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和人們,為全國的建設和國力的增強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不是這樣,我們今天就不是在研究如何創建和諧社會的問題,而是在研究如何解決溫飽的問題。

  但是,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社會就出現了兩極分化趨向,地區之間的差距在擴大,全國的發展不平衡,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在增長,解決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問題,就成為當前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共同富裕,社會才能和諧。

  其次,關注社會公平。通過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實施,執法部門、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法紀觀念逐步增強,廣大幹部群眾的道德水準有了很大提高,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安定團結是形勢的主流。但是,社會上不公平的現象還大量存在,有的地方、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比如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在就業、提拔、待遇等很多方面都有表現;權壓法、官壓民的情況在社會生活中也時有發生;行業壟斷、牟取暴利直接侵害了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是最大的社會不公平。這些不公平的現象,是社會生活中不和諧的聲音。

  俗話説,老百姓心裏有桿秤。對社會上的各種不公平現象,老百姓看在眼裏,恨在心上,如果任其發展,老百姓心不平、氣不順,矛盾總有一天要爆發。公平才能和諧,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第三,關注兩岸和解。眾所週知,台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於歷史的原因,台灣到現在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祖國的領土尚未實現完全統一,這是全國人民的一塊心病,也是祖國大家庭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特別是陳水扁當局大搞台獨活動,給兩岸的和平統一製造障礙,增加了解決台灣問題的不確定性。

  求和平、盼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只有台灣和平回歸,兩岸實現統一,我們的和諧社會才是完整無缺的。

  我們衷心希望,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創建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早日從規劃變為現實!(羅天梁)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