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8日 12:5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金秋的北京天朗氣清,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8日在這裡舉行。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便是要注重人民生活和群眾利益問題。努力解決好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下大力氣解決百姓關心的上學難、看病難、環境污染、食品不安全等問題,妥善處理徵地、拆遷、拖欠、改制等涉及的各種利益關係,避免出現窮人依舊貧窮甚至更窮,富人則更富的不利局面。(綜合10月8日 新華網有關報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綜合國力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改善。這是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奮力開拓、與時俱進的結果,是“十五”計劃中強調的“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的最好詮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社會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衡,特別是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拉大,兩極分化明顯,已成為了制約社會和諧發展的最大障礙。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在其一份研究報告中所説,中國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在1995年時為2.5倍,到2003年時擴大至3.23倍,如果考慮到城鎮居民獲得的各種轉移支付和補貼等,實際的收入差距則約達5倍,“中國已從收入比較平等的國家,迅速成為收入不平等程度比較嚴重的國家。”
城鄉差距不僅使眾多的農業人口淪為貧困群體,同時也使城鎮居民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十五”期間,全國GDP年均增長8.6%,但在工業領域,高增長的同時就業增長步伐卻十分緩慢,就業增長率僅為0.7%,2004年甚至首次出現負增長。
這種迅速擴大的貧富差距不但危及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而且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據統計測算,“十五”期間中國各類社會案件數量急速上升,訴訟金額佔GDP的7%左右。1986年以來,中國治安案件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10%。針對社會存在的貧富差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3月面對數百名中外記者,還曾援引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窮人的經濟學”理論,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治國方略注腳解讀。
因此,消除社會貧富差距,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確保民生殷實,人人富足,不但是13億人民的意願,也應是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重要保證,更應是十一五規劃的基本理念。
可喜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堅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將民生民利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將消除貧富差距作為重要舉措來抓,由關注物質財富的增長轉為更加關注人民福祉的提高。據悉,“十一五”期間,政府將從宏觀政策上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政府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
十六屆五中全會舉世矚目,“十一五”規劃舉國關注。它承載人民願望,凝聚全黨智慧,將為關鍵時期的中國再繪宏偉藍圖。我們相信,這次會議的召開,不但能從制度上逐漸縮小和消除社會貧富差距,統籌社會全面發展,而且必將引領中華民族為實現偉大復興再創輝煌。( 作者:寶慶邵陽陸)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劉雅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