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國慶報災情 彰顯新理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08日 12:52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均發生不同程度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360億元,因洪澇災害死亡1247人。 統計顯示,全國農作物洪澇受災面積15430千公頃(23145萬畝),成災7793千公頃(11690萬畝),受災人口20134萬人,死亡1247人,失蹤331人,倒塌房屋117萬間。浙江、福建、四川、安徽、廣西、海南、遼寧等省、自治區受災嚴重。

  我注意到,這條消息發在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而且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的時刻。而就在此前不久,國家保密局宣佈災情不再作為機要保密事項,而是要及時向社會公開,以利於組織生産自救,為救災決策提供政策的依據。這條消息能在國慶期間報道,應該説是一種新的執政理念的體現。

  長期以來,我們養成一種習慣,好像重大節假日期間一般不報憂。國慶期間,要報道的自然是重點工程竣工向國慶獻禮,各地群眾心情享受黃金周的喜悅情景,是各行各業加班加點的繁忙景象。這樣,才能表明我們國家萬象更新、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

  也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一些地方和單位,報喜不報憂、報憂難的問題相當突出。有的在向上級機關和領導同志彙報工作時,講成績、講好的方面濃墨重彩,極力渲染,對問題和缺點則輕描淡寫,諱莫如深;有的只準報喜,不許報憂,對問題層層截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的理由是為了穩定,為了機要保密,為了顧全大局,本來很沒有道理的事情成了為國家、為社會和為政府分憂。

  其實,災情發生後,不管是發生在什麼地方,也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應該及時向社會通報。這是在尊重公民的知情權,是科學決策的基礎。我們如果總是把災情作為秘密,有選擇地報告,那麼,謠言就會乘機四處傳播,而且災情發生地的群眾對政府和新聞機構都會有不信任感。時間長了,好多地方的好多人都經歷了災情,他就會對新聞的客觀性産生懷疑,而且對其他真實的新聞也打上問號,這種代價是相當沉重的。

  人民日報曾經在社論中説:“判斷一個地方和單位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能光看其是報喜多還是報喜少。只報喜不報憂,不能説明有喜無憂;敢於報憂,也不能説明有憂無喜。評價一個幹部工作怎麼樣,不僅要看他是否如實報喜,還要看他是否如實報憂,進而勇於和善於解決這些“憂”。要通過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幹部考察方法,使只報喜的不僅無“喜”可得,而且要受到批評,使敢於報憂的不僅無“憂”可慮,而且要得到鼓勵。”

  事實上,只要我們鼓勵媒體説真話,報道真實的情況,只能讓群眾更加相信黨和政府,更加積極地支持政府的工作,也會在幹部當中形成一種新的觀念:不管出於什麼動機,都不應該向公眾掩蓋事情真相。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真實客觀地向群眾説話。即使事情並不讓人高興,但是,真話讓一個民族充滿理性,讓一個國家能更加坦率地面對各種複雜局面。

  因此,國慶期間報道災情,讓我們看到政府在真誠面對公眾,在理性面對災情,在自信地處理各種複雜事務。我們相信,這裡面傳遞出的信息是積極的,是讓人鼓舞的。(作者:王君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