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勞模別成“易碎品”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3:41)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五?一”國際勞動節即將來臨,勞動模範一時成為令人關注的話題。
勞動模範,體現出“勞動”這一前提,主要來自於一線勞動者,他們在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中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産生巨大的示範效應。
新中國成立以來,誕生了一批批勞動模範,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幾代人。前些年,勞模成為“易碎品”,漠視或褻瀆這一崇高榮譽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上對明星和富豪的崇拜遠超出勞模,勞模的形象被淡化,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受冷遇。有的勞模躺在榮譽上睡大覺,在吃老本中精神萎縮,經不起時間考驗。特別是不少官員、企業老闆改頭換面地當上“勞模”,勞模中帶“長字號”的“官模”和“款模”唱主角,普通工作人員和農民湊數兒。隨著另類勞模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出事”,如紅塔集老總褚時鍵、大邱莊總支書記禹作敏這樣的全國勞模栽倒。
勞模出現異化,主要源於榮譽被物化。當上勞模,種種待遇隨之而來:大額獎金、榮譽補貼、工資晉陞、醫藥費全額報銷,以及職稱評定、職務晉陞或獲得加分,等等。並且待遇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一些人採取不光彩的手段爭當勞模,淡化榜樣性,突出功利性,看中榮譽光環背後的各種待遇。
不在生産建設第一線的大款大官,之所以能騙取“勞模”桂冠,是因為勞模評選走了樣。“勞模”概念出現泛化和異化,評選者定位失誤,“與時俱進”地把“能人”當作“勞模”。從勞模的産生方式看,沒有健全科學的評選機制,缺乏量化標準,以行政手段為主,主觀隨意性較大, 難以客觀地進行綜合考評。由於評選公平性削弱,佔上風的往往是哪些為追名逐利而舍得花錢的,或者為當地經濟指標貢獻大的。
評選勞模,貴在肯定勞動者的奉獻精神,而不在於評價社會貢獻的大小,強調的是肯定評選期的表現。倡導尊重勞模的良好風尚,愛護勞模,給予政治上關心和生活上照顧,熱心地排憂解難,體現出一種社會進步。對勞模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不宜過於突出物質利益,要打破榮譽終身制,相應地在淘汰制度建設上進行探索,使一勞永逸者無機可乘。
勞動模範,是勞動群眾中的傑出代表,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鋒力量。勞模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呼喚崇高的勞模精神。為增強勞模生命力,務必增加評選的科學性,提高勞模“含金量”,並努力營造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社會環境,讓勞模精神代代相傳。(作者:羅青)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