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圓明園到底承載了什麼?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4日 11:16)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圓明園湖底防滲工程本來只是一個不為社會大眾所知的事件,但一經專家撰文指出其將造成“毀滅性的生態災難”之後,引起了媒體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國家環保總局于3月31日表態,指出工程未經環保審批、應立即停工,並補辦相關手續。4月13日,圓明園事件的聽證會召開,會上代表踴躍發言,園林、水利專家支持防滲工程,而環保、自然科學、人文學者則強烈反對,雙方觀點交鋒激烈。國家環保總局將在會後作出研究決定。(4月13日《北京晚報》)
這是件小事嗎?也許,在國家和社會發展大事面前,它會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小事從來不可小視,小事件總能引發大思考。但在這件事情上,引發的卻不僅僅是大思考,它引發的是大眾的討論和觀點的交鋒。不過有一份社會調查卻反映了社會中一種強烈的態度,就是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八成是反對圓明園工程的,有七成的人認為它是一個文物、它是一個歷史。我們看到,在聽證會前,雙方的代表都有充分準備,用幻燈片、圖表和圖畫等來為自己“説話”,他們也爭相用自己的資料來拉攏記者;在聽證會上,圓明園管理一方指出圓明園是“以水為綱”,缺水已成其主要矛盾,防滲工程是必需、是為了不讓美景喪失,專家還提出了關於工程的“指導思想”,作為反對方則指出工程是“一次徹底的破壞”,破壞了圓明園濕地環境的本質、危害植物生長,在定位、經營和管理上出現了錯位和誤區,缺乏審美、倫理和文化這三種東西。辯論不謂不激烈,但雙方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就是都不願意圓明園漏水情況的嚴重性,都不願意看到該地區環境的逐步惡化,但雙方都沒有往這一點上走,共同找出解決方法,所以分歧變得越來越大。另外有些專家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如收集天然雨水、防滲可繼續研究等。
聽證會上圍繞于工程是否可行的爭論卻讓筆者看到了另一個問題的嚴重性。我想問,圓明園到底承載了什麼?到底能承受什麼?假如圓明園有生命!1709年及其後150多年的時間裏,作為皇家園林的圓明園是多麼的豪華氣派,它承載起了成為“萬園之園”的世界級美譽,然而歷史或許就是有好就壞,物極必反,1863年10月的英法聯軍入侵徹底剝奪了圓明園的一切驕傲,大火之後它成了一個巨大廢墟,不再復昔日輝煌,開始承載起了歷史的苦難,在國家遭受苦難的時候,它也不得不“分擔”起來,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進一步摧毀了圓明園的面貌,給了它第二次傷害。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開始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圓明園承載起了新的內容,就是“教育和啟智的功能”。不知道這次圓明園防滲工程,是否實質性造成了對圓明園生態環境和歷史面貌的巨大變化和破壞,我們不希望有任何第三次破壞,不希望圓明園所承載起的教育和啟智的功能因此而喪失,這是管理方所考慮過的問題嗎?
這一個事件,使得圓明園徹底地成為了一個“社會標本”,我們從這個標本上看到了什麼?人都是愛美的,無可厚非,但愛美也要實事求是,不是簡單的應對。如果圓明園有生命的話,她也會説“生命有不可承載之重”,我們不能讓圓明園再為這個社會和歷史承載太多的痛苦了,歷史的教訓和傷疤我們應該留住,不可忘卻!2009年,將是圓明園建成300週年的日子,面對這一事件,我們又該如何紀念那些歷史和展望未來呢?在這裡,筆者想提出一個建議,建議國家定10月5日為圓明園的劫難紀念日或愛國主義教育日──在1863年的這一天,圓明園的風光就不再了!正逢“十一”黃金周,這一天應當向社會大眾開放,讓我們的未來能夠在這裡更好的牢記歷史、啟發智力,開展生態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一切都在表明,圓明園不能沒有水,生命之水將是它的命脈和靈魂之所在!祝福圓明園的明天能夠變得更加美好!(作者:廣仔一─中國人要爭氣)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