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讓慈善者得到善報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3日 17:28)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正當國家有關部門打算舉辦國內慈善排行榜引起社會廣泛議論的時候,深圳的慈善家、歌手叢飛,卻因身患重病和難以再承擔捐助120名學生責任而陷入困境。有的曾經長期接受叢飛捐助、目前生活條件較好的人,甚至不願再提起接受過叢飛的捐助。(《深圳特區報》4月12日)

  被人們稱之為“愛心大使”的深圳慈善歌手叢飛,10年來一直在陸續捐助貴州、四川、湖南、山東等貧困地區140余名貧困兒童上學,還拿出10余萬元在湖南貧困山區建立了“叢飛助學基金”,至今還供著128名貧困生讀書。他先後二十多次舉行慈善義演,為失學兒童籌集學費。同時,還收養了六十多個孤兒,不但負責他們讀書的學費,還負責他們的生活費。由於叢飛貢獻突出,他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2004年度廣東省優秀音樂家”、“2004年度深圳十大新聞人物”等多種榮譽稱號。

  叢飛雖是有名的歌手,但同許多歌壇大腕、影視明星相比,實在算不上高收入。然而10年來,他把掙來的錢絕大部分用在了慈善事業上,一家人住在深圳的房子只有五十多平方米。目前,叢飛連生病住院的錢都沒有,卻還在想著捐助責任,他痛苦地對人説:“萬一治不好了,不能唱歌掙錢了,那一百多個孩子的學業怎麼辦?”“愛心大使”,叢飛受之無愧!”

  時常有人發表意見,對國內的慈善事業現狀不滿,認為慈善家太少。這固然同一些富人不願積極行善有關。但沒有形成良好慈善氛圍,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行善之後,他們得到了什麼?這一點考慮的人恐怕不多。不錯,行善是不應該要求有回報的,但這是對行善者而言;社會及受助人卻不能也忘記了回報。特別是,當慈善家陷入困境,也需要幫助的時候,社會和受助者更不能忘記了有所回報。

  叢飛曾慷慨捐助社會,當他身患重病,無錢醫治的時候,社會是不是應該關注他的困境,積極施以援手呢?對於慈善家的義舉,政府除了表彰宣傳外,似乎也應該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及時幫助。政府有鼓勵、引導人們開展慈善事業的責任和義務。關心慈善家遇到的困難,應該是政府的責任。

  當慈善家遇到困難,無法再履行捐助責任的時候,受助對象應該理解。社會力量,應該積極承擔起相關慈善責任,不能讓處在困境中的慈善家還在為未盡事業擔心。在深圳,除了叢飛之外,相信有慈善捐助能力的人還很多,比叢飛有錢的人也很多。一些富人們,能否多少受到叢飛的感染,也積極地投身慈善事業呢?哪怕不是長期、為叢飛的一時困難解圍救急也好。

  一位受過叢飛資助、目前擔任某大學教師的李某,在一篇記者寫的報道叢飛事跡文章中看見有自己的名字,覺得“很沒面子”,他對叢飛説“永遠也不希望再提起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往事”。這樣沒良心的話,竟然也有人説得出口!這種人雖不多,但卻足以擊退慈善家或是準慈善家們的行義熱情。如果這樣的人多了,也埋怨無人行善,那就只能怪少有配受善助的人。善舉似乎只親近善良。受過叢飛捐助的人,在叢飛困難之際,應該有相應的回報表現。

  現在,叢飛因胃出血還在重病之中,因行善而發生經濟困難,不能享受良好醫療。慈善家已經到了需要社會好好回報的時候了。但願善,最終會得到善報。(趙光瑞)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于冰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