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貫徹兩會精神該治“機關病”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6日 16:24)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閉幕了。今次全國“兩會”以其改革創新、務實的特點在神州大地引起強烈反響。人們正在意氣風發,團結奮鬥,抓好“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而河北省卻是“非同凡響”。媒載:3月15日,河北省就召開機關效能建設暨民主評議動員會,制訂具體方案和相關措施,全方面治理“辦事難,效率低,素質不高、行為不規範,迎來送往”等六大通病。(見新華社2005年3月15日電)。
全國“兩會”精神突顯的是改革精神。溫總理更把2005年喻為“改革攻堅年”。解決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要改革;調整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改革;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構造和諧社會也要改革。所有這些改革都必須依靠各級黨政機關去實施,去發動,去落實。因此,機關部門的精神狀態好差就決定改革成果的顯著與否。河北省迅速抓住機關作風整頓問題入手,可謂抓到了關鍵。記得浙江省也梳理出“機關通病”症狀:擅離崗位,擅離職守,上網聊天,炒股,上班玩電腦遊戲等等(見《人民日報》2005年2月15日一版)。與河北、浙江“異曲同工”的是,在2005年第一個工作日,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就在全省新年省級機關作風建設大會上,歷數群眾不滿的表現:推諉扯皮、無所事事、擅離職守、上網聊天;權力利益化;與民爭利、吃拿卡要等(見新華網2005年1月5日電)。顯然這些都是“機關通病”。
無疑,“機關通病”導致的惡果是“中間梗塞”。眾所週知,政令“中間梗塞”會導致政策無法落實;而下情“中間梗塞”也會引發官僚主義,引發政群關係疏間,引發社會不穩定。因此,對“機關通病”不能等閒視之。
“機關通病”固然令人討厭,但往往不那麼容易清除。這是因為,“機關通病”其實就是“機制病”,就是失去了管理的機制。進入機關的人們都心知肚明,除了按職務級別領工資之外,其他福利幾乎都是“一視同仁”,大家都在吃“大鍋飯”;機關人員的調動,也不僅僅是頂頭上司一二個人的事,往往需要經過許多部門。在機制不健全,正氣樹不起的地方,一些人們往往對“機關通病”愛莫能助。缺乏了激勵機制,官員幹多幹少一個樣。一些事情,特別是麻煩事情,一些人們往往會視而不見,熟視無睹,千方百計回避推諉。“機關通病”的蔓延又因缺乏嚴格的監督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好的沒有及時獎賞,沒完成任務或幹砸了的沒有及時懲處,因此,正氣沒有辦法樹立起來,邪氣也就難以壓倒。由此可知,清除“機關通病”,關鍵是看機制有沒有建立完善起來。假若機制缺失,那麼“機關通病”就會出現乃致盛行。
為何“機關通病”會在各地不斷冒出為難人們。記得海南省長2004年12月16痛斥機關起草一份表揚援藏幹部的文件拖至二年半才交到省長手上的典型(見新華社2004年12月17日),假若省政府在下達處室任務的同時,相關官員列入督辦範疇經常督辦,一督到底,即使個別人員吃了“豹子膽”也不敢拖著。因此,清除“機關通病”也不能停留在一個講字,而要抓一個“制”字,用完善的辦事機制調動官員積極性,用嚴格的監督機制督促官員克服鬆散、敷衍塞責的風氣。浙江省就專門做出“凡傳達到基層的工作,必須採取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直接傳達部署”。而河北省此次則提出了“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的新規定。無疑,這些新規定對落實“兩會”精神會起著催化劑作用。
筆者記得,早些年的某市,“一個移動電線桿的選址問題竟辦了334天”。為此,市委書記曾做出“層層查找責任,一追到底”的批示。(見《中國改革報》2002年10月8日第五版)。而在另一個市,5位一般幹部因“主動服務意識不夠,有個投資5億元的項目報建手續長達一年半的時間未辦好,甚至一個部門的會簽蓋章也花費3個多月時間”。(見《人民網》2002年4月22日)
無疑,對“機關通病”我們沒有痛下決心治理是重要原因。筆者認為,在“機關通病”蔓延的地方,負責官員更應當順藤摸瓜,找找自身上的原因,檢查一下機關作風的問題真正重視了沒有?好的機制建立起來沒有?這才是叫做“對症下藥”吧!“兩會”之後,河北省從治理“機關通病”入手可謂對病下藥,值得肯定。(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