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讓7億人都能端上金飯碗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3日 12:4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每年有700多萬農村初中畢業生沒有機會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結果導致就業渠道不暢”,全國政協委員朱培康這樣説,據此,他建議,整合農民工培訓經費,加強農村職業教育。但是,由於農村職業教育沒有被納入到正規的教育體系中,和勞動力市場結合不夠緊密,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經費嚴重不足,師資短缺,教學質量下滑,就業渠道不暢,農村職校普遍出現生存危機,造成有校無人,導致農村學生“求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因此“ 農村教育的重心應轉向職業教育和培訓。” 《中國青年報》

  的確,關注中國發展尤其是農村發展的進步人士已經普遍認識到,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農村發展乃至中國全面發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問題如不儘快解決,將會帶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後果。據有關部門統計,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培訓的只佔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的只佔3.4%,接受過中等技術教育的僅佔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我國當前有9億農民,76.4%就相當於近7億農民沒有受過技能培訓。一方面是我國越來越嚴重的普通技工荒,一方面是近7億的沒有接受培訓的農村勞動力,而且這方面的矛盾還在繼續擴大著,並在導致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把前面我國農民受過職業培訓的幾個數字加起來,所佔比例不足24%,與此相對應,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70%以上。拿筆者所在的一個60多萬的普通縣城看,每年的初中畢業生有7000人左右,除去兩所高中每年招生及其他地方高中的大約2500人,其餘的約有1500人上各種形式的職業學校,那麼剩下的3000人呢?估計至少會有2000人去全國各地打工,這且不説每年因為各種原因中途輟學的為數不少的中小學生。他們又大多到哪兒去了?──去外地打工。

  隨著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其他行業的教育經過資源結構的調整優化而得到充實和提高,而農業教育和農村職業教育因其弱勢産業教育的特徵與發展規律不適應市場化運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流失,甚至癱瘓。全國農村職業高中基本上處於"有校無生"的癱瘓狀態;90年代曾經鼎盛一時的農業中等職業教育受到極大衝擊,366所學校經各地調整,不足200多所,目前還在減少,有的脫掉"農字帽",有的升為高職學院,有的被合併。農業教育和農村職業教育盲目合併、削弱和脫離農業的現狀,加之農民的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及思想道德素質低下等因素,致使我國一些農民至今尚未擺脫小農文化意識和傳統家族觀念、愚昧落後的封建習俗等束縛,缺乏長遠眼光,疏忽了對科技文化的重視和學習,還有農民的收入減少等問題,造成了農村職業教育形勢的日益惡化,沒有科技的農民及其子女找不到好工作,自身又不能很好發展致富,於是便日益貧困,而?貧困,便越來越捨不得花錢去上學和學技術,這就形成了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而據有關的資料分析,目前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經達到3.1:1,加上福利、保險等社保待遇實際上達到6:1,從文化素質差距上看,農村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是7.3年,與城市居民相差3年,而且這種差距正在拉大,這兩種差距成為互動因素,將進入全社會失衡發展的惡性循環。

  所以,當前我們必須馬上開始這項龐大的“培訓工程”,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減免職業學生的費用,編寫具有當地特色的職業教材;不斷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轉變觀念,改革投資,監督等運作機制,利用併發揮市場的作用,進行商業化運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職業教育模式,從而做到“人人有技可學,人人有活可幹,人人有錢可花,人人有技願學”的良性循環模式。

  一個人的工作可以丟,錢可以丟,連土地也是不保險的,但技能是丟不掉的,所以,只要有技能,他一定還是能找到工作的,那就一定還能有飯吃。這樣看來,技能就好比是一個人的“金飯碗”,有了技能,就等於端著了“金飯碗”,假如我們沒有培訓的7億農民都能學上技術,那就等於都端上了“金飯碗”,這樣説來,要7億農民學上技術,也就是要7億農民都端上“金飯碗”,到那時,將是一個多麼“輝煌”的時代,畢竟,金飯碗也是金色,也會發光嘛! (作者:張東陽)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