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農民工”是個不和諧的詞彙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11日 13:50)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近兩年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城市農民工的權益保護。由於廣大農村地區勞動力的冗余,十多年來,進城務工已經是許多農民的首選。可城市是個比農村大很多的天地,在這裡他們飽受種種辛酸苦辣。為了比農村多一點的收入,為了家人生活能夠改善一點,他們去做城裏人不願做的工作。城市清潔、建築運輸、風雨中艱苦忙碌的小攤,他們為所在城市的建設做出了許多貢獻。可有很多時候,農民工在為城市裝點景色的同時,他們自己卻被高傲的城裏人視為,有損市容形象的人。
農民工,本來是個中性的詞彙。可我們不難發現,如今這一名詞已經是帶有歧視性的稱呼。在一些市民眼中,農民本來就是沒有文化,不見世面的“土老冒”,他們是和愚昧、貧困,甚至新時代乞丐聯絡在一起的。農民進城,在一些市民眼裏,那是來淘金的“叫花子”。於是,外來民工成了市民生活不安定的因素。種種不公平、不公正的歧視性待遇,也隨著民工的不斷增多而出現。
不可否認,一部分缺乏現代意識的農民,羨慕城市的花花世界,卻找不到與之相適應的地方,他們沒有能力改善自己,最終走向了歧途。可大部分民工是為城市建設做了貢獻的,他們的進城,也是勞動力資源自然流動的必然。一個城市如何對待外來人口,是其人文素質的重要標誌,這是所有城市必須正確對待的問題。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城市大多不是自由移民的城市。長期以來,對外來人口“另眼相看”,已經成為市民的習慣心理。這也反映了部分市民自私、狹隘、目光短淺的思想。現代化的世界,是逐步走向交流與融合的世界。可我們的一些市民,卻寧願在走向一體化的時代背景中,把我們的城市變為偏安一隅的孤島。世界上從來沒有生來貧弱的“魔域”,更沒有天生優越的“桃源”。所有的城市、所有的市民,都應當有海納百川的氣度與胸襟,應當有人人“生而平等”的意識,這才是一個城市最為靚麗的風景!
農民應當是一個職業群體的稱呼,就像工人、商人、公務員等,他不同於過去戶口時代的階層劃分。目前農村的大量剩餘勞動力,實際上是失業人口的一部分。許多由農村進城務工的人,實事上已經長期不再從事農業生産,我們稱之為“農民”,也僅僅是從他們的來源地或戶口身份來確認。這是帶有舊時代戶籍管理印記的稱呼,是“非農”戶籍對農業戶口帶有歧視性偏見的延續。嚴格來説,在當今情況下,如果不是以農業生産為基本生活手段,縱然戶口在農村,我們也不能稱之為農民。
“農民工”是一個被歧化的稱呼,它就像“文革”時期被玷污的“階級”一詞,是建設和諧社會很不和諧的詞彙。在國家還沒有明確的《外來人口權益保護法》的情況下,建議媒體慎用“農民工”一詞。把進城務工人員,稱為“流動市民”或“遷徙公民”,似乎更合適。總之,“農民工”一詞當休矣!(作者:三七二十一3)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雅虹 來源:
|